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344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属中药技术领域,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0-20、广藿香6-14、黄芩6-14、黄连6-14、石膏30-40、知母6-14、白芷7-10、柴胡6-14、金果榄6-14、苦杏仁7-10、甘草3-7。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处方11味药物分为直接水煎提取、提取挥发油和水煎煮醇沉淀三部分分别提取各有效组分,并对各部分药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从而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提取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于制备治疗感冒风热挟湿症的药物,经药理试验证明: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消炎,抑菌及抗病毒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属中药

技术介绍
感冒是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临床疾病的首位,现代医学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原学研究证实90%以上为病毒感染。目前国内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常用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上感冲剂、抗病毒冲剂、抗病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小儿解表口服液、小儿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蓝芩口服液、金莲清热冲剂;二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物如风寒感冒冲剂、正柴胡冲剂、感冒苏风丸等;三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常用药物如桑菊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苦甘冲剂、双黄连口服液、风热清口服液等;四是治疗风热感冒挟湿滞的药物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五是治疗暑湿感冒的常用药物如广藿香正气水(液、胶囊)等。综上,目前国内在治疗感冒发热方面的药物虽然很多,但以祖国医学辨证论治、针对性强,尤其是退热疗效显著的中成药研究且极为少见。根据感冒发热病急,转变快的特点,中药治疗往往存在取药、煎药费时和服药困难的情况,若不能及时用药,极易贻误病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消炎,抑菌及抗病毒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0-20、广藿香6-14、黄芩6-14、黄连6-14、石膏30-40、知母6-14、白芷7-10、柴胡6-14、金果榄6-14、苦杏仁7-10、甘草3-7。优选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3-17、广藿香8-12、黄芩8-12、黄连8-12、石膏33-37、知母8-12、白芷8-9、柴胡8-12、金果榄8-12、苦杏仁8-9、甘草4-6。最优选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5、广藿香10、黄芩10、黄连10、石膏35、知母10、白芷8.5、柴胡10、金果榄10、苦杏仁8.5、甘草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苦杏仁经炒制。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a.黄连、黄芩、石膏、金果榄4味加入6-10量的水,煎煮1-3小时,滤过,药渣加入4-8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为1-3小时,滤过,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5/50℃~60℃的水煎膏,备用 b.紫苏叶、广藿香、白芷、柴胡4味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并用β-环糊精包结,制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结物,备用;c.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知母、苦杏仁、甘草合并,加水煎煮1-3次,滤过,合并水煎液并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2/50℃~60℃的药液,加入95%乙醇至药液含醇量为55-70%,静置30-6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50℃~60℃的稠膏,与步骤a的水煎膏合并,加入适量β-环糊精,混匀,真空干燥,粉碎后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结物混匀,制得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结物的制法,包括下列步骤a.用等体积的95%乙醇将挥发油稀释,制得挥发油的乙醇液,备用;b.称取8倍重量挥发油的β-环糊精,按β-环糊精1g∶水=1∶20ml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微热使溶解,在温度为35℃、搅拌条件下,缓缓滴入挥发油的乙醇液,加完后继续搅拌3小时,在温度为0℃~4℃下,静置12h,抽滤,滤饼在温度为40℃~45℃下干燥,研细,得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结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例如采用《制药工艺学》(王效山、王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7-5304-2691-5R.628第215-217页)所说的水中蒸馏法、水上蒸馏法、水汽蒸馏法,优选的方法是将药材粉碎浸入水中,通入纯蒸汽,蒸馏制取挥发油。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感冒风热挟湿症的药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可以通过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所说的剂型可以按本身已知的方式,与一种或多种可药用载体或稀释剂一起进行配制,该制剂可以配制成口服,非肠道,直肠或其他途径给药的制剂。优选剂型是片剂、胶囊剂、缓释制剂、散剂、颗粒剂、糖衣丸、滴丸剂、微丸、注射剂、口服液、乳剂、混悬剂、油膏、乳膏、吸入剂、气雾剂、栓剂或靶向制剂;最优选的剂型是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注射剂、口服液。在制备过程中使用可药用稀释剂,例如黏合剂(如预胶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丙基纤维素),填料(例如乳糖、蔗糖、甘露醇等),润滑剂(如硬脂酸、聚乙二醇、硬脂酸镁、滑石粉或二氧化硅),崩解剂(如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者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片剂可以按照本行业已知的方法包衣。本专利技术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局方》藿香正气散组方为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去皮,姜汁炙)、桔梗各二两,广藿香三两,炙甘草二两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片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功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主治是针对外有风寒,内伤湿滞;对暑月感寒伤湿,脾胃失和者最宜。本专利技术在藿香正气散的原方中删去了厚朴,腹皮,白术,桔梗及二陈汤健脾化痰之属,加入了清热燥湿的药物,以达疏风解表,化湿清热之功,主治感冒风热挟湿(滞)证。方中苏叶、藿香同入手足太阴,芳香化湿,疏风解表,理气和中为君。黄芩、黄连燥湿清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为臣。佐以白芷辛香止痛,善通鼻窍,助苏叶、藿香芳香化浊,和中发表;柴胡辛凉,和解退热,助苏叶、广藿香疏风解表,协黄连、黄芩化湿清热;金果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杏仁与化湿药同用治疗湿滞咳嗽,与清热药共施善于清热宣肺,利咽止咳。使以甘草性平和缓,调和诸药,助芳化、燥湿药醒脾正气;防清热药不致苦寒伤胃;与解表药相伍缓和发汗,免伤正气。组方配伍特点辛温与辛凉同用,发散表邪,寒热皆易;解表与清里共施,邪在内外,表里同治;芳香与燥湿配伍,化湿清热,醒脾和中。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凑疏风解表,化湿清热之功,使其湿化、热清、表解、里和,诸症则愈。以下通过药理实验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在药理实验中采用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颗粒剂(试验时商品名为一服清颗粒)作为试验药品,对照药是常用药物复方大青叶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理实验表明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消炎,抑菌及抗病毒的作用;急性及长期毒性实验证明无毒副作用。实验结果如下1.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试验观察了不同剂量颗粒剂灌胃给药对发热家兔和大鼠的解热作用,对小鼠和大鼠的消炎镇痛作用以及体内,外抑菌,抗病毒作用。1.1对三联菌苗所致兔发热的影响试验选用新西兰兔,由耳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形成发热模型。设受试动物大(5g/kg),中(2.5g/kg),小(1.25g/kg)剂量组,阳性对照复方大青叶合剂(5ml/kg)组及空白对照(蒸馏水)组,给药后每隔1小时测量1次体温,共测6次。结果表明,大剂量在给药3小时后能明显降低三联菌苗所致的家兔发热(P<0.05)其中大剂量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1)。1.2对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试验选用Wistar大鼠,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0-20、广藿香6-14、黄芩6-14、黄连6-14、石膏30-40、知母6-14、白芷7-10、柴胡6-14、金果榄6-14、苦杏仁7-10、甘草3-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0-20、广藿香6-14、黄芩6-14、黄连6-14、石膏30-40、知母6-14、白芷7-10、柴胡6-14、金果榄6-14、苦杏仁7-10、甘草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优选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3-17、广藿香8-12、黄芩8-12、黄连8-12、石膏33-37、知母8-12、白芷8-9、柴胡8-12、金果榄8-12、苦杏仁8-9、甘草4-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最优选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紫苏叶15、广藿香10、黄芩10、黄连10、石膏35、知母10、白芷8.5、柴胡10、金果榄10、苦杏仁8.5、甘草5。4.一种治疗感冒风热挟湿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a.黄连、黄芩、石膏、金果榄4味加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滤过,药渣加4-8倍量水,煎煮1-3次,每次为1-3小时,滤过,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5/50℃~60℃的水煎膏,备用;b.紫苏叶、广藿香、白芷、柴胡4味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源郑家晴崔平安李洁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