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机械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194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机械壳体,它包括壳体、后盖、与壳体相连接的铰链,在壳体的内部开有两个阶梯槽,两个阶梯槽非对称地分布于壳体上,阶梯槽由轴向导向槽和径向槽组成;轴向导向槽与后盖上的凸台配合,用来引导凸台进入轴向导向槽中;径向槽分为窄槽和宽槽两部分,沿圆周方向,径向槽没有完全贯通;壳体上的耳和铰链连接,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铰链的一端和壳体连接,另一端和一固定端连接,形成空间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械壳体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装工艺简单、可实现双重减震等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壳体,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以空心圆筒为型腔、以转动铰 链为连杆的机械壳体,特别适合安放在狭窄、不规则的空间中,同时还可起到减震、绝缘等 作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壳体型腔大致可分为两种,其通用性较强的一种是由壳体和盖体两 部分组成,结构过于简单,仅适合于平面或圆柱面的安装;另外一种是专门针对于某一个零 部件而设计的型腔,结构复杂,用途单一。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81125,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壳体,该 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采用蓄电池支架的壳体。其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制造安装繁琐,整体结 构占用空间比较大,而且用途单一、通用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机械壳体,它包括壳体、后盖和 与壳体相连接的铰链,通过壳体内的阶梯槽锁紧后盖,壳体和多个铰链连接,实现空间运 动,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装工艺简单、双重减震等特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包括壳体、后盖、与壳体相连接的铰链;在壳体的内部开有两个阶梯 槽,两个阶梯槽非对称地分布于壳体上,阶梯槽由轴向导向槽和径向槽组成;轴向导向槽与 后盖上的凸台配合,用来引导凸台进入轴向导向槽中;径向槽分为窄槽和宽槽两部分,沿圆 周方向,径向槽没有完全贯通;2个凸台非对称地分布在后盖的圆周上;铰链包括竖直部分 和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互相垂直,在空间为异面关系,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在端 部开有通孔,其通孔用来连接销轴;壳体上的耳和铰链连接,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铰链的一端 和壳体连接,另一端和一固定端连接,实现自适应空间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整个装置包括壳体、铰链等部件,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连接件采用单一 结构形式的铰链,避免了连接件种类过多、连接方式繁琐的缺点,大大简化了安装工艺。利用壳体上的非对称阶梯槽,后盖上的凸台通过轴向槽滑入径向槽后,旋转一个 角度,在弹簧的作用下,后盖两侧的凸台被压入径向槽中,实现壳体与后盖自锁。多个铰链与壳体连接后,形成柔性结构,具有相对空间运动的能力,在外力的作用 下,整个机构可自动调整位置,以抵消外力,实现自适应放置,不仅适用于平面上安装,还可 以在狭窄、不规则的空间里安装,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后盖上的弹簧和防震垫圈将所固定零件夹在中间,在剧烈震动的情况下可以起到 缓冲吸震作用,而且与整个壳体相连接的铰链副可以在震动时相对微量运动,同样可以减 震、吸震,达到双重减震的作用,可以用于薄弱零件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1-阶梯槽,102-耳。图2是壳体内部的阶梯槽俯视图,图中201-轴向导向槽,202-径向槽。图3是壳体内部的阶梯槽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301-窄槽,302-宽槽,303-阶 梯面。图4是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401-圆孔。图5是后盖结构示意图,图中501-出线孔,502-凸台,503-定位柱。图6是机械壳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中601-壳体,602-防震垫圈,603-被固定 零件,604-弹簧,605-后盖。图7是铰链结构示意图,图中701-竖直部分,702-水平部分。图8是铰链连接示意图,图中801-销轴,802-铰链。图9是壳体与铰链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壳体601成一空心圆柱状,在壳体601的内部开有阶梯槽101,四个耳 102均勻分布于壳体601的外部。图2为壳体内部的阶梯槽俯视图,两个阶梯槽101非对称地分布于壳体601上。阶 梯槽101由轴向导向槽201和径向槽202组成;径向槽202分为窄槽301和宽槽302两部 分。沿圆周方向,径向槽202没有完全贯通,可以实现限位和增加壳体强度的功能。图3是壳体内部的阶梯槽局部剖面图,轴向导向槽201与后盖605上的凸台502 配合,引导凸台502进入轴向导向槽201中,当凸台502沿轴向槽201滑入底部后,旋转进 入窄槽301中,继续旋转,凸台502进入宽槽302中,在弹簧604的作用下,后盖605沿轴向 向后移动微量距离,使凸台502嵌入宽槽302中,由于阶梯面303的遮挡作用,凸台502进 入宽槽302后,形成自锁,从而锁定后盖605。图4为耳的结构示意图。中间圆孔401和铰链802通过销轴801来连接。如图5所示,若内部装入电子元件可由出线孔501接入导线。凸台502为长方体, 下端棱线处倒角,便于装配,2个凸台502非对称地分布在后盖605的圆周上;定位柱503用 来装配、定位弹簧604。图6为机械壳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装配时只需按照图示,将防震垫圈602、被固 定零件603、弹簧604、后盖605装入壳体601中,旋转后盖605,靠弹簧604的弹力顶紧被固 定零件603,实现壳体601和后盖605的锁紧。图7为铰链结构示意图。铰链802包括竖直部分701和水平部分702,竖直部分 701和水平部分702互相垂直,在空间为异面关系,竖直部分701和水平部分702在端部开 有通孔,其通孔用来连接销轴801。图8为铰链连接示意图。多个铰链802通过销轴801连接在一起,可形成空间运动。图9为壳体与铰链连接示意图。耳102上有与铰链802相同尺寸的孔,用来连接铰链802,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铰链的一端和壳体601连接,另一端和一固定端连接,可构成 相对运动,在外力的作用下,整个机构可自动调整位置,以抵消外力,实现自适应。 另外,选用不同的材料制造此机械壳体,还可以起到绝缘、防爆等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自适应机械壳体,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与壳体相连接的铰链;2 个凸台非对称地分布在后盖的圆周上;在壳体的内部开有两个阶梯槽,两个阶梯槽非对称 地分布于壳体上,阶梯槽由轴向导向槽和径向槽组成;轴向导向槽与后盖上的凸台配合,用 来引导凸台进入轴向导向槽中;径向槽分为窄槽和宽槽两部分,沿圆周方向,径向槽没有完 全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机械壳体,其特征在于,铰链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 分,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互相垂直,在空间为异面关系,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在端部开有通 孔,其通孔用来连接销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机械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的耳和铰链连接, 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铰链的一端和壳体连接,另一端和一固定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机械壳体,它包括壳体、后盖、与壳体相连接的铰链,在壳体的内部开有两个阶梯槽,两个阶梯槽非对称地分布于壳体上,阶梯槽由轴向导向槽和径向槽组成;轴向导向槽与后盖上的凸台配合,用来引导凸台进入轴向导向槽中;径向槽分为窄槽和宽槽两部分,沿圆周方向,径向槽没有完全贯通;壳体上的耳和铰链连接,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铰链的一端和壳体连接,另一端和一固定端连接,形成空间运动。本技术的机械壳体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装工艺简单、可实现双重减震等特点。文档编号F16M1/00GK201884871SQ20102067564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王利强, 董欣 申请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王利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机械壳体,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与壳体相连接的铰链;2个凸台非对称地分布在后盖的圆周上;在壳体的内部开有两个阶梯槽,两个阶梯槽非对称地分布于壳体上,阶梯槽由轴向导向槽和径向槽组成;轴向导向槽与后盖上的凸台配合,用来引导凸台进入轴向导向槽中;径向槽分为窄槽和宽槽两部分,沿圆周方向,径向槽没有完全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强董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王利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