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杨宁碱及类似物的酸性氨基酸复盐或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4973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的酸性氨基酸复盐或组合物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药物由以下成分组成(重量百分比):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成分1份,G0.01~100份(G为碱性氨基酸,即谷氨酸、天冬门氨酸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数种按任意比例的组合),其余为药用辅料;所述药物可为粉针剂、水针剂、口服液、胶囊剂、丸剂、滴丸、微丸(粒)、片剂、颗粒剂和贴剂,包含长效、缓释或分散速释剂型等临床可接受的其它适应剂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按上述配伍比例形成复盐或组合物用药时,显著提高了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如环维黄扬星D等)的水溶性与生物利用度,改善与扩展了其给药途径,药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中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如环维黄扬星D等)的酸性氨基酸复盐或其组合物药物,具体是由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1份,G0.01~100份[G为酸性氨基酸,即谷氨酸、天冬门氨酸等(分子结构中羧基数目大于氨基数目的有机酸)物质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数种按任意比例的组合],其余为药用辅料,配伍形成的复盐或组合物药物。
技术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夺去12000万人以上的生命,占全球死亡总数的25%以上,并使成千上万的患者致残。而且年龄明显趋于中青年化,尤其是社会高速发展,饮食结构改变和环境污染以及各种心理疾患所致发病率大为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损失和痛苦。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尤其是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占人口死因的50%以上,脑卒中死亡率更是高得惊人,我国脑卒中幸存者约有500万人以上,其中75%以上已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因此继续加快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及其临床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杨宁生物碱或黄杨木生物碱存在于黄杨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的木质部分,到1981年为止,已发现4种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环原黄杨碱A(cycloprotobuxine A),环原黄杨碱C(cycloprotobuxine C),环常绿黄杨碱C(Cyclovirobuxine C)。环维黄杨星D亦称环常绿黄杨碱D、黄杨宁、黄杨碱等。其中环维黄杨星D(9,19-Cycloprognan-16-ol,4,4,14-trimethyl-3,20-bis(methyl-amino)-,(3β,5α,16α,20S)-,cyclovirobuxine D,CVB-D)是一种从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及其同属物中提取分离的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甾体类化合物,是一种收载于《中国药典》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良药物。因其对多种心律失常、心绞痛、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作为一种非苷类强心药受到普遍关注。环维黄杨星D化学结构属孕甾烷的衍生物,化学分子式C26H46N2O,分子量402.64(其结构式如下)。 环维黄杨星D的临床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1。治疗心功能不全安徽黄杨碱研究协作组对5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通过血液动力学及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发现黄杨宁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泵功能,使心脏每搏量及心排血量均有明显增加,心室的收缩协调性也得到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转好。观察35例经黄杨宁治疗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现其心功能均有改善,其中以心功能III级以上者更为显著,并且黄杨宁与地高辛合用呈现协同作用。对肝、肾功能正常,未服用洋地黄制剂的9例老年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黄杨宁治疗,并在心功能明显改善后复查内源性洋地黄因子浓度。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广泛分布于心、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尤其在丘脑下部含量最高,该因子可与洋地黄受体结合,抑制Na+-K+-ATP酶活性,并可与洋地黄抗体产生交叉免疫反应,具有强心、利尿作用。研究表明,黄杨宁可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内源性洋地黄因子浓度,在扩张冠状动脉、调节血压等综合作用下改善心功能。2.治疗心律失常 黄杨宁治疗心律失常20例,总有效率为65.0%,对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69.2%,对房性早搏总有效率57%,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级别明显降低,多源性早搏及短阵室速消失。有报道用黄杨宁治疗30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最高心律和最低心律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房性早搏有效率63.6%,室性早搏有效率57.2%,平均下降57.82%,总有效率60.5%,两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P<0.5)。证明黄杨宁有抗心律失常作用。3.治疗心绞痛 黄杨宁治疗心绞痛72例,总有效率80.5%,对稳定劳累型心绞痛疗效较好(总有效率82.6%),对自发型心绞痛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据报道,用黄杨宁与硝酸甘油伍用治疗心绞痛6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硝酸甘油总有效率70%),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减少的病例占90.0%,对照组为20.0%,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两者配伍用不仅疗效提高而且还可能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减少硝酸甘油的副作用。另据报道黄杨宁对冠心病的心绞痛、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16%,87.18%,93.02%。通过黄杨宁嚼服、黄杨宁顿服、硝酸甘油含服治疗心绞痛30例的即时疗效,发现黄杨宁嚼服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为86.67%,均高于黄杨宁口服组。对三种给药方法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做了比较,硝酸甘油含服起效时间最快,作用持续时间最短,黄杨宁嚼服次之,黄杨宁顿服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最长,认为黄杨宁嚼服是一种快速缓解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另据南京军区空军后勤卫生处黄杨宁临床验证上海协作组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的临床研究证明,黄杨宁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功能,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缩短,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增加,确有抗心绞痛、改善心功能及缺血性心电图、抗心律失常等作用,特别是对室性早搏效果尤为明显。4。其它疗效通过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微血管的形态,直接了解组织的灌流状态,其血流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全身微血流状态。而冠心病患者普遍有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异常,主要表现在微循环流态变异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升高、血浆集粘度增高等。周氏等对22例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黄杨宁治疗前后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发现在管拌数、流态、红细胞聚集、拌周状态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见,黄杨宁除了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外,还可改善微循环中的浓、粘、凝、聚现象,可使微血管管径扩张、血流改善。此外,采用黄杨宁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60例的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1),提示黄杨宁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方面均有有益的影响。黄杨宁治疗45例低血压患者,有效率93.33%,多数在治疗后第一周开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第2~3周血压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且随着血压逐渐上升同时,脑缺血症状也相应地减轻至消失。治疗后第1,2,3周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升高(P<0.01)。服药后2~8周随访血压仍维持正常者占88.24%,与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中药升压合剂)相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提高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1)。且黄杨宁起效时间快,疗效高,持续时间长。综上所述,环维黄杨星D是一种从植物小叶黄杨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有效成分的药物。它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类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的酸性氨基酸复盐或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成份组成(重量百分比):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1份,G0.01~100份[G为酸性氨基酸,即谷氨酸、天冬门氨酸等(分子结构中羧基数目大于氨基数目的有机酸)物质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数种按任意比例的组合],其余为药用辅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的酸性氨基酸复盐或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以下成份组成(重量百分比)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1份,G0.01~100份[G为酸性氨基酸,即谷氨酸、天冬门氨酸等(分子结构中羧基数目大于氨基数目的有机酸)物质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数种按任意比例的组合],其余为药用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的酸性氨基酸复盐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可应用于治疗包括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在内的黄杨宁碱及其类似物所有的临床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春周旋吴成龙江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