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3482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盖,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属于蓄电池中的一个部件。目前蓄电池中的电池盖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降低了蓄电池的整体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池盖本体、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均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均安装在电池盖本体上,该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分别套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上均设置有过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蓄电池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盖,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属于蓄电 池中的一个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蓄电池中常用的电池盖包括电池盖本体、正极柱和负极柱,其中,正极柱和负 极柱均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而且正极柱和负极柱均是直接裸露在外的,使得蓄电池在运 输过程中会出现短路的情况,给蓄电池的运输带来较大的不便,而且也给蓄电池的使用带 来一定的不便。也就是说,目前蓄电池中的电池盖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增大了蓄电池在运 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了蓄电池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 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蓄电池安全性能的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包括电 池盖本体、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均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其特点在于还 包括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均安装在电池盖本体上,该 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分别套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上均 设置有过线槽。本技术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上均设置有翻折槽。本技术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的一头均设置有销柱,所述电池盖本体 上设置有与销柱相匹配的销孔,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的一头均通过销柱安装在电 池盖本体的销孔中;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的另一头均设置有卡勾,所述电池盖本 体上设置有与卡勾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勾分别卡接在相对应的卡槽中。本技术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均通过注塑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本技术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的另一头均设置有弹片,所述卡勾分别 位于相对应的弹片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均 安装在电池盖本体上,该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分别套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也就是说 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分别用于防护正极柱和负极柱,能够有效避免蓄电池在运输过程 中出现短路的情况,便于蓄电池的运输;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蓄电池中使用过程中出现短路 的情况,大大提升了蓄电池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升蓄电池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去掉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正极柱护套放大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极柱护套放大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 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16,本实施例中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包括电池盖本体1、正极柱2、 负极柱3、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其中,正极柱2和负极柱3均通过注塑固定在电池 盖本体1中,本技术中的正极柱2和负极柱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电池盖本体 1中。本实施例中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的一头均设置有销柱9,电池盖本体1上 设置有与销柱9相匹配的销孔10,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的一头均通过销柱9安装 在电池盖本体1的销孔10中。本实施例中的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均安装在电池 盖本体1上,该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分别套在正极柱2和负极柱3上,正极柱护套 4和负极柱护套5分别用于防护正极柱2和负极柱3。本实施例中的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上均设置有过线槽6,连接到正极柱2 和负极柱3上的连接线可以通过正极柱护套4中的过线槽6和负极柱护套5中的过线槽6 而分别与正极柱2和负极柱3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在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上均设置有翻折槽7,翻折槽7便于 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翻起和盖下。在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的另一头均设 置有卡勾8,电池盖本体1上设置有与卡勾8相匹配的卡槽,卡勾8分别卡接在相对应的卡 槽中。本实施例中的正极柱护套4和负极柱护套5的另一头均设置有弹片11,卡勾8分别 位于相对应的弹片11上,便于卡勾8分别卡接到相对应的卡槽中,也便于卡勾8从相对应 的卡槽中拔出。本实施例正极柱护套4中的弹片11是通过在正极柱护套4另一头开两条 槽而形成的,从而使得弹片11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便于正极柱护套4上的卡勾8更好的与电池盖本体1中的卡槽相配合。同理,位于负极柱护套5中的弹片11是通过在负极 柱护套5另一头开两条槽而形成的。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 新型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 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包括电池盖本体、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 柱均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所述正极柱护套 和负极柱护套均安装在电池盖本体上,该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分别套在正极柱和负极 柱上,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上均设置有过线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 极柱护套上均设置有翻折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 极柱护套的一头均设置有销柱,所述电池盖本体上设置有与销柱相匹配的销孔,所述正极 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的一头均通过销柱安装在电池盖本体的销孔中;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 极柱护套的另一头均设置有卡勾,所述电池盖本体上设置有与卡勾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 勾分别卡接在相对应的卡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 均通过注塑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 极柱护套的另一头均设置有弹片,所述卡勾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弹片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盖,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属于蓄电池中的一个部件。目前蓄电池中的电池盖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降低了蓄电池的整体性能。本技术包括电池盖本体、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均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均安装在电池盖本体上,该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分别套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上均设置有过线槽。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蓄电池安全性能。文档编号H01M2/34GK201898157SQ20102066665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者陈刚 申请人:浙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极柱护套的电池盖,包括电池盖本体、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均固定在电池盖本体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均安装在电池盖本体上,该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分别套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所述正极柱护套和负极柱护套上均设置有过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