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应用具有不同宽度的带制造轮胎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2119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造轮胎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多个带状元件(A),每个都基本上具有第一有效宽度(W1);提供至少第二多个带状元件(B),每个都基本上具有第二有效宽度(W2);通过使所述第一多个带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带状元件的侧边缘部分彼此靠近,将所述第一多个带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带状元件布置在一支撑件上,以在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所述轮胎的至少一个增强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效宽度与所述第二有效宽度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轮胎的方法。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轮胎的方 法,其包括应用具有不同宽度的带状元件。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 至少一个增强部件的轮胎,该增强部件是通过靠近具有不同宽度的带 状元件而形成的。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通常包括胎体结构,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 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的相对的端部分别与环形锚固结构结合,通 常所述锚固结构中每个都由基本上圆周的环形插入件构成,至少一个 填充插入件设置在该环形插入件上径向外部位置处。胎体帘布层或多 个帘布层通常包括对带状元件进行增强的增强织物或金属(例如钢), 该增强织物或金属设置在一平面上,该平面基本上与轮胎(所谓子午线轮胎)的行进方向垂直,更一般的是成70。到110。之间的角度。带束(或者緩冲层)结构与胎体结构结合。带束结构包括一个或 多个带束层,布置成彼此之间为径向重叠关系且与胎体结构成径向重 叠关系,并且具有对交叉定向(通常与轮胎的行进方向相反,在15。 到65。之间)的带状元件进行增强的织物或金属。胎面花紋块(tread band)设置在带束结构上径向外部位置处,由与轮胎的其它组成部分 相似的弹性材料制成。在大多数已知的轮胎制造方法中,胎体结构和带束结构(与相应 的胎面花紋块一起)设置成在各自的工位中相互独立地制造,之后手 动地组装起来。更具体地,胎体结构的制造首先是将胎体帘布层或多个帘布层设 置在第一转鼓上以形成圆柱形套筒,该第一转鼓通常称为"构建转鼓"。胎圏处的环形锚固结构配合在或形成在胎体帘布层或多个帘布层的相 对端部,该胎体帘布层或多个帘布层围绕该环形结构自身以封闭该环 形结构。同时,在第二转鼓或辅助转鼓上,外部套筒制成包括彼此以径向 重叠关系放置的带束层和应用到带束层的径向外部位置上的胎面花紋 块。然后从辅助转鼓上拾取外部套筒,与胎体套筒结合。为此,外部 套筒以同轴关系围绕胎体套筒设置,然后通过轴向地移动胎圈使其彼 此靠近并且同步地允许压力下的流体进入胎体套筒中而使得胎体帘布 层或多个帘布层成形为超环面形式,以确定带束结构和胎面花紋块应 用到轮胎的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上。在用于构建胎体圆柱形套筒时,可以在相同的转鼓上执行胎体套 筒与外部套筒的组装,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单级构建工艺方法"。或者,根据所谓的"两级构建工艺方法",可以在所谓的"成形转鼓" 上执行组装,胎体圆柱形套筒在该"成形转鼓"上传输,并且扩张以 获得超环面形并与外部套筒结合。根据传统的技术,各个胎体帘布层和/或带束层可形成为片材部 件,该片材部件作为单片应用在构建转鼓和/或辅助转鼓上。或者,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成果,通过应用一系列的带状元件或带 来生产胎体帘布层和带束层。为了形成胎体帘布层或带束层,所述带 可以并排布置或布置成带的边缘部分重叠。如EP 1652658所示,作为非重叠带应用的单层增加了轮胎构造在 整个轮胎径向宽度上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然而,在整个胎面区域上仅 仅边缘对边缘地而不是重叠地应用带产生了一些新的困难,并且可导 致材料的浪费。仍然参考EP 1652658,比如,典型的客车轮胎可能需 要20至60个带。以边缘对边缘的方式应用带,零间隙构造将需要切 割第21个或第61个带来填充最后的间隙。为了填充剩余的间隙而破 坏带将导致不能接受的废料量和高昂的制造成本。原理上,精确的和指定宽度的带可用在边缘对边缘的非重叠层中, 以便不会留下剩余的间隙。然而,根据EP 1652658,这种靠近将必定带的库存,以便兼容各种规格的轮 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EP 1652658提出了 一种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用于应用緩冲层或其它带-带增强层。EP 1652658的方法包括a) 基于公称带宽、胎体的规格和所需的支数计算端部间隙;b) 计算在各个带之间基本上相等地分布计算出的端部间隙所需 的分布间隙;以及c) 应用緩冲层或其它带-带增强层,各个带与相邻的带之间分隔 开分布间隙间隔。EP 1568476 ^S开了形成帘线增强轮胎结构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形成由预定数量的帘线型增强的具有预定宽度的带,以及通过 连续地布置预定数量(根据轮胎规格而定)的带并且将相邻的带的侧 边缘联接在一起来形成轮胎结构部件。根据实施例,所述带的宽度大 约为7T英寸,通过连续地连接n个带形成用于规格为n英寸(n为整 数)的轮胎的轮胎结构部件。EP 1698490 /^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在该充气轮胎 中,通过使用整数个带并且布引起带之间的任何重叠来形成带束层。 在该方法中,通过在模制转鼓上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N个带而形 成带束层,相邻的带之间具有相等的间隔,其中N选择为满足 (N+l)xA/sin(e)〉L〉NxA/sin(e)的整数,其中A、 e和L分布代表相应 带的宽度、带束层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帘线角度和带束层的周长。为了制造具有两个带束层的轮胎,EP 169849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将带的可应用数量N2设定为等于带的可应用数量Np同时选择 满足L尸& xA/sin(e)的整数作为可应用数量N,;以各个带的两侧中每 一侧都与另一个带的一侧邻接的方式将W个带彼此联接起来而形成 内带束层;以及在该内带束层上沿着轮胎的圆周方向以N2个带的相邻 的带之间具有的一定间隔排列这些N2个带而形成外带束层,其中所述 间隔等于27tG/, A、 G、 9、 L和L2分布代表相应带的宽度、相应带 的厚度、带束层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帘线角度以及内带束层和外带束层的相应的周长。
技术实现思路
申请人发现,完整轮胎生产线需要高水平的灵活性。实际上,需 要对制造步骤的有效管理,以应对待生产的不同的轮胎规格和模型, 而不会引入成本、废料和/或制造时间的实质增加。申请人还发现,轮胎的各个增强部件(也就是包括增强线状元件 的各个轮胎部件,比如形成胎体结构和/或带束结构的层)的长度应当 尽可能地匹配各自指定的目标圆周,也就是在制造转鼓上测量的圆周 长度,增强部件应当以指定的制造步骤应用在该制造转鼓上(构建转 鼓、辅助转鼓或一般在生胎制造过程中用到的任何类型的转鼓)。在这个方面,注意到待覆盖的目标圆周的不正确匹配可导致在成 品轮胎上具有不能接受的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的存在对于轮胎的 质量是特别有害的,尤其是适于支持高速和/或极端驱动工况的高性能轮胎或超高性能轮胎(HP/UHP)。例如,胎体结构中的非均匀性可 导致轮胎胎面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规则磨损。在另一个实例中,通过迫 使带束层的端部彼此联接来修正形成带束层时目标圆周的匹配不足可 导致各种问题,包括导致增强线状元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角度与 特别为轮胎所设计的角度不同;这个角度沿着轮胎圆周的非均匀性; 在同一个生产批量中轮胎与轮胎的差异。从而,因为要根据多个因素来匹配许多不同的目标圆周,所以完 整轮胎生产线的复杂性上升,这些因素包括轮胎模型、轮胎规格、 制造转鼓的直径、制造转鼓的形状、已经应用在转鼓上的下层的厚度 等等。申请人还发现,用于限定形成轮胎增强部件的带的最佳布置、数 量和/或尺寸的已知方法通常涉及单个轮胎规格和/或单个增强层的制 造。从而,因为对于匹配某个轮胎规格或某个待形成层的目标圓周而 言最佳的带的布置或带的尺寸可能对于匹配不同轮胎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轮胎的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多个带状元件,每个都基本上具有第一有效宽度; 提供至少第二多个带状元件,每个都基本上具有第二有效宽度; 通过使所述第一多个带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带状元件的侧边缘部分彼此靠近,将所述第一多 个带状元件和所述第二多个带状元件布置在一支撑件上,以在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所述轮胎的至少一个增强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有效宽度与所述第二有效宽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曼奇尼M坎图G斯加拉里M马尔基尼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