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1337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牢固地连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技术。在第一部件上 形成柱状部,在第二部件上形成孔,将在第一部件上形成的柱状部压入到 在第二部件上形成的孔中。这里,在柱状部的侧面和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 硬度更高的侧面上预先形成有在轴向上断续地延伸的峰部或相对于轴向倾 斜地延伸的峰部,该峰部在周向上反复地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结一对部件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形成有三角齿锯齿的柱状嵌入部压入到 管中来连结两者的技术。在该技术中,使嵌入部的硬度高于管的硬度。一 旦嵌入部被压入到管中后,通过三角齿锯齿的峰切入管的内周面,嵌入部 和管被连结在一起。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昭63 — 89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三角齿锯齿在轴向上均匀地形成,其峰的高度维 持为恒定。由此,当柱状嵌入部和管连结在了一起时,有时轴向的连结力 不够。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牢固地连结一对部件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能够具体化为一种组件的制造方法,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连结而形成所述组件。所述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部件上形成柱状部的工序;在第二部件上形成孔的工序;以及将在第一部件上形成的柱 状部压入到在第二部件上形成的孔中的工序。在所述柱状部的侧面和所述 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高的侧面上形成有在轴向上断续地延伸的峰部 或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峰部,所述峰部在周向上反复地形成。在该制造方法中,当将柱状部压入到了孔中时,在硬度高的侧面上形 成的峰部切入硬度低的侧面中。由于在硬度更高的侧面上形成的峰部在轴向上断续地延伸或者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延伸,因此柱状部的侧面和孔的侧 面在周向和轴向这两个方向上被牢固地连结。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制造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牢固地连结在一起 的组件。优选的是在所述柱状部的侧面和所述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高 的侧面上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突起,该突起在周向上反复地形成。在该 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该突起群上形成有至少一处的凹部。由此,能够在柱状部的侧面和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高的侧面上 形成在轴向上断续地延伸的峰部。优选的是当所述在轴向上延伸的突起包括高度在轴向上均匀地增大 的部分和高度在轴向上维持为恒定的部分时,所述凹部形成在突起中的高 度在轴向上维持为恒定的部分上。在突起上形成凹部的情况下,通过在突起中的高度在轴向上维持为恒 定的部分上形成该凹部,能够防止将柱状部压入到孔中时的压力过度地增 大。优选的是在所述柱状部的侧面和所述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高 的侧面上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突起,该突起在周向上反复地形 成。由此,能够在柱状部的侧面和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高的侧面上 形成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峰部。优选的是在所述柱状部的侧面和所述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高 的侧面上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向一个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突起在周向上反复地 形成的部分、以及相对于轴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突起在周向上反 复地形成的部分。由此,能够在周向和轴向这两个方向上更加牢固地连结柱状部的侧面 和孔的侧面。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能够制造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牢固地连结在一 起的组件。该组件由于上述制造方法而具有以下特征。§卩,该组件是第一 部件与第二部件连结而形成的组件,在第一部件上形成有柱状部,在第二部件上形成有所述柱状部被压入到其中的孔,在所述柱状部的侧面和所述 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高的侧面上形成有在轴向上断续地延伸的峰部 或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峰部,所述峰部在周向上反复地形成。并且, 所述柱状部的侧面和所述孔的侧面这两者中的硬度更低的侧面向所述峰部 之间的空间突出。附图说明图l是柱状部件的侧面图; 图2是筒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一III线箭头示图; 图4是图3的IV部分的详细的示图; 图5是图3的V — V线截面图6表示了在安置于模夹具中的筒状部件的上方配置了柱状部件的状态;图7是图6的VII—VII线截面图8是表示下降了的柱状部件与筒状部件接触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柱状部件被压入到筒状部件中的中途状态的截面图; 图IO是表示向筒状部件中压入了柱状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筒状部件的材料进入到了柱状部件的突起之间的槽中的 状态的截面图12是实施方式二的柱状部件的侧面图; 图13是实施方式三的柱状部件的侧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四的柱状部件的侧面图15是图14的XV—XV线截面图16表示了曲轴的子部件被连结前的状态; 图17表示了子部件通过压入而被连结在一起的状态的曲轴; 图18是表示电动马达的轴部和法兰部被连结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电动马达的轴部和法兰部通过压入而被连结在一起的状 态的截面图;图20是表示等速接头的外座圈和漏斗形部件(tulip)被连结前的状态 的截面图21是表示等速接头的外座圈和漏斗形部件通过压入而被连结在一 起的状态的截面图22是表示轴和内啮合齿轮通过压入而被连结在一起的状态的截面图23是通过螺栓连结了轴和内啮合齿轮的状态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一) 首先,记载后述的实施方式一的主要特征。(特征一)在柱状部件12的下端侧形成有在轴18的方向上延伸的突 起16群,该突起16群在周向上反复地形成。在突起16上设置有峰的高度 恒定的高度恒定部位19和峰的高度向上方均匀地变化的高度变化部20。 在突起16的高度恒定部位19上形成有多个凹部16a,在突起16的高度恒 定部位19上,峰断续地延伸。在突起16的下方设置有横截面为圆形、并且半径向上方均匀地增大 的锥面41。(特征二)在柱状部件12上形成有在轴向和周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 抵接面25。 一个第一抵接面25和另一个第一抵接面25配置在夹持柱状部 件12的轴18而对称的位置。并且,在柱状部件12上形成有在轴向和周向 上延伸、并且相位与第一抵接面25错开90度的一对第二抵接面26。 (特征三)柱状部件12由硬度高于筒状部件14的原料制造。 (特征四)筒状部件被安置在模夹具的圆形凹部中。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入来 连结图1所示的柱状部件12和图2所示的筒状部件14。以下,图1的上 下对应于柱状部件12和筒状部件14的上下。如图1、图3所示,在柱状部件12的下端侧形成有在轴18的方向上 延伸的突起16群(形成有锯齿),该突起16群在周向上反复地形成。在突起16与突起16之间形成有槽17。如图4所示,突起16的一个侧面27与直径方向一致。突起16的另一 个侧面28相对于一个侧面27倾斜。在周向的两侧从突起16的峰延伸的两 个侧面27、 28相对于轴18和通过峰的半径非对称地形成。如图5所示,在突起16上设置有峰的高度恒定的部位19 (以下称为 "高度恒定部19")和峰的高度向上方均匀地增大(变化)的部分20 (以下称为"高度变化部20")。在高度变化部20的上端部22、即高度 变化部20与高度恒定部19连续的部位设置有R (圆角)。在突起16的高 度恒定部19上的多处设置有凹部16a。在突起16的高度恒定部19上,突 起16的峰被凹部16a分割,突起16的峰在轴向上断续地延伸。这里,凹 部16a既可以设置在周向上排列的突起16群中的所有突起16上,也可以 仅设置在周向上排列的突起16群中的一部分突起16上。在突起16的下方设置有横截面为圆形、并且半径向上方均匀地增加 的锥状部分41 (以下有时称为"锥面41")。突起16的高度变化部20 通过在其终端29处高度变为零而与锥面41连续。锥面4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优鹈饲须彦松永启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MEG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