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0979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主要用于调节气体燃烧器的喷头流通截面。包括喷嘴燃气管(2)和喷头(1),喷头(1)上喷嘴孔(1.3)有多圈,每圈有若干个,每个喷嘴孔(13)对应一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设置于喷嘴燃气管(2)内,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也有多圈,每圈有若干个,每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前端制成截头锥体状或圆柱状,后端制成杆状,后端通过连杆(8.1)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的连杆(8.1)通过调节杆(3)与一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相连,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与外调节机构相连,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和外调节机构设置于燃烧器壳体(10)外。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更换喷嘴或燃烧器也能燃烧二种以上的可燃气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燃各种气体燃烧器可 调喷嘴。主要用于调节气体燃烧器的喷头流通截面。属燃烧器
(二)
技术介绍
目前,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原来的很多各 种排放废气,现逐步被收集用于燃烧供热。其气体包括高炉煤气、转炉 煤气、发生炉煤气、煤层瓦斯气、焦炉煤气、沼气、弛放气、石油瓦斯气、 氢气及混合气和各种可燃气体等。还有日常所用的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品种繁多,每种气体的热值高低差别很大,从800Kcal/Nm3 左右到25000Kcal/Nn^左右不等。世界范围内各种燃气燃烧器,除采用另一种高热值气体作为点火或伴 烧外,尚无能燃烧二种以上的可燃气体的喷嘴。若想燃烧另一种的气体, 需停止燃烧后进行更换喷嘴或燃烧器。而且其适应的范围较小,现场更换 很麻烦,既耗时又不安全,甚至很多使用工况根本不允许。固定喷嘴在燃烧效果不佳时无法及时调整,高热值的燃气不易于和助 燃风迅速充分混合而燃尽。(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更换喷嘴或燃烧器 也能燃烧二种以上的可燃气体的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包 括喷嘴燃气管和喷头,喷头封装在喷嘴燃气管的前端,喷头上喷嘴孔有多 圈,每圈有若干个,所述每个喷嘴孔呈截头锥体状或圆柱状,每个喷嘴孔 对应一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设置于喷嘴燃气 管内,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也有多圈,每圈有若干个,每个喷头流通 截面调节器前端也制成截头锥体状或圆柱状,后端制成杆状,每个喷头流 通截面调节器的后端通过连杆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喷头流通 截面调节器的连杆通过调节杆与一内外调节转换机构相连,所述内外调节 转换机构与外调节机构相连,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和外调节机构设置于 燃烧器壳体外。本技术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所述调节杆至少有二根,轴向 平行设置,所述调节杆的前端插入所述喷嘴燃气管内,与所述喷头流通截 面调节器的连杆固定连接,调节杆的后端伸出所述喷嘴燃气管外,与内外 调节转换机构相连。本技术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采用齿 轮齿条结构,该齿轮齿条结构的齿条采用内齿框结构,该齿轮齿条结构的 齿条与所述调节杆的后端相连,该齿轮齿条结构的齿轮装置在一调节轴的 中心,该调节轴的轴端装置外调节机构,所述外调节机构采用手动转动机 构或自动转动机构。本技术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所述外调节机构设置于燃烧器 壳体外侧面。本技术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采用丝 杠螺母机构,该丝杠螺母机构的螺母与所述调节杆的后端相连,丝杠螺母 机构的丝杠与外调节机构相连,所述外调节机构采用手动转动机构或自动 转动机构。本技术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所述外调节机构设置于燃烧器 壳体尾部。本技术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所述喷头可采用多层多孔可调 扩散式喷头或多层多管可调式喷头。 工作原理-以最低热值的气体流量值和燃烧特性确定喷嘴孔数量和直径,根据最 高热值气体的流量设计流通截面调节器的最大截面,通过高于最低热值气 体的流量设计调节器的最小截面,而成为一锥体。将每个喷嘴孔对应一个 调节器,并将各调节器联为一体,通过调节杆传动至内外调节转换机构, 传至外调节机构,外调节机构采用手动调节或自动执行器进行自动调节。本技术的特点是可适用于多种气体的喷咀,只需通过外部微调 即可实现气源转换,也可自动设定,对高热值的气体可形成空心气束,便 于和助燃风混合而提高燃尽率。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侧视图。图3为图1的左边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图5为外调节机构采用手动侧面转动机构的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 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侧视图。图7为外调节机构采用自动侧面转动机构的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 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侧视图。图9为外调节机构釆用手动后置转动机构的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 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外调节机构采用自动后置转动机构的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 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喷头l、喷嘴燃气管2、调节杆3、后固定板4、轴封5、内外 调节转换机构6、内空气管7、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手动转动机构9、 燃烧器壳体IO、自动转动机构ll、调节轴12、燃烧器壳体后盖板13、多 层多孔可调扩散式喷头l.l、多层多管可调式喷头1.2、喷嘴孔1.3。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本技术涉及的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主要由喷 嘴燃气管2、喷头l、后固定板4、内空气管7、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 调节杆3、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和外调节机构组成。所述喷头1封装在喷嘴燃气管2的前端,后固定板4封装在喷嘴燃气管2的后端。内空气管7 轴向设置在喷嘴燃气管2内中心,内空气管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喷头1和 后固定板4的中心相连。所述喷头1上喷嘴孔1.3有多圈,每圈有若干个。 每个喷嘴孔呈截头锥体状或圆柱状。每个喷嘴孔13对应一个喷头流通截 面调节器8。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设置于喷嘴燃气管2内。喷头流 通截面调节器8也有多圈,每圈有若干个。每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前 端也制成截头锥体状或圆柱状,后端制成杆状。每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 8的后端通过连杆8.1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如图3。所述调节杆3至少有二根,轴向平行设置,所述调节杆3的前端插入 所述喷嘴燃气管2内,与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的连杆8.1固定连接, 调节杆3的后端伸出所述喷嘴燃气管2外,调节杆3的后端与内外调节转 换机构6相连,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与外调节机构相连。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采用齿轮齿条结构,该齿轮齿条结构的齿条 采用内齿框结构,该齿轮齿条结构的齿条与所述调节杆3的后端相连,该 齿轮齿条结构的齿轮装置在一调节轴的中心,该调节轴的轴端装置外调节 机构。所述外调节机构设置于燃烧器壳体10外侧面。所述外调节机构采用手 动转动机构9,如图5 6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手动调节机构的左右 转动,驱动内外调节转称机构6产生前后移动,通过调节杆带动流通截面 调节器前后移动;所述外调节机构也可采用自动转动机构IO,如图7 8所 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自动调节机构的左右转动,驱动内外调节转称机构6产生前后移动,通过调节杆带动流通截面调节器前后移动。所述外调节机构也可以设置于燃烧器壳体10尾部,与燃烧器壳体后盖 板相连。此时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采用丝杠螺母机构。丝杠螺母机构的螺 母与所述调节杆3的后端相连,丝杠螺母机构的丝杠与外调节机构相连。 所述外调节机构采用手动转动机构9,如图9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 手动调节机构的左右转动,驱动内外调节转称机构产生前后移动,通过调 节杆带动流通截面调节器前后移动;所述外调节机构也可以采用自动转动 机构11,如图IO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自动调节机构的左右转动, 驱动内外调节转称机构产生前后移动,通过调节杆带动流通截面调节器前 后移动。所述喷头1可采用多层多孔可调扩散式喷头1.1 (图1)或多层多管可 调式喷头1.2 (图4)。其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气体燃烧器可调喷嘴,包括喷嘴燃气管(2)和喷头(1),喷头(1)封装在喷嘴燃气管(2)的前端,喷头(1)上喷嘴孔(1.3)有多圈,每圈有若干个,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喷嘴孔呈截头锥体状或圆柱状,每个喷嘴孔(1.3)对应一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设置于喷嘴燃气管(2)内,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也有多圈,每圈有若干个,每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前端也制成截头锥体状或圆柱状,后端制成杆状,每个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的后端通过连杆(8.1)相互固定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喷头流通截面调节器(8)的连杆(8.1)通过调节杆(3)与一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相连,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与外调节机构相连,所述内外调节转换机构(6)和外调节机构设置于燃烧器壳体(10)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士兴仲伟沧吴瑞和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锅炉容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