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它由陶瓷介质管、连接套筒、端盖、外电极和内电极构成,其特征是: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陶瓷介质管通过连接套筒串联在一起,陶瓷介质管的两端分别装有端盖,端盖上分别设有空气或氧气的输入口和臭氧的输出口,在端盖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在每支陶瓷介质管的外壁上均匀喷涂有导电层或包裹金属薄片作为外电极,在串联的陶瓷介质管内腔设置不锈钢管作为内电极;将陶瓷介质管、连接套筒、端盖、外电极和内电极通过紧固螺母固定在一起而组合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臭氧产量高、浓度高等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
本技术属于臭氧生产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陶瓷臭氧发生装 置,特别是一种使用寿命长、臭氧产量高、浓度高的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效消毒、催化等作用,在空气净化、水质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作为臭氧发生器的核心部件,传统的臭氧发生管 以玻璃管或搪瓷管作为介质管,而玻璃和搪瓷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低,抗击 穿电压远低于陶瓷材料,导致玻璃或搪瓷臭氧发生管放电效率低,单管产量 小;虽然陶瓷材料介电常数大,抗击穿电压高,可以长期在高频状况下稳定 使用,是产生臭氧的最为理想的介电材料,由于对陶瓷介质管的技术要求高, 导致其制备工艺复杂,生产大规格的陶瓷介质管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只能加 工小尺寸的陶瓷介质管,虽然小规格陶瓷臭氧发生管的放电效率有所提高, 但单管产量低,无法满足公斤级以上大中型臭氧发生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臭 氧产量高、浓度高的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由陶瓷 介质管、连接套筒、端盖、内电极和外电极构成,其特征是由两支或两支 以上的陶瓷介质管通过连接套筒串联在一起,陶瓷介质管的两端分别装有端 盖,在每支陶瓷介质管的外壁上均匀喷涂有导电层或包裹金属薄片作为外电 极,在串联的陶资介质管内腔设置不锈钢管作为内电极。所述的陶瓷介质管采用氧化铝陶瓷或高介电常数复合陶瓷材料制成,购 瓷介质管的壁厚在0. 6—-5. Omm之间。所述的连接套筒和端盖采用氧化铝陶瓷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的陶瓷介质管两端的端盖分别设有空气或氧气的输入口和臭氧的 输出口,在端盖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所述的内电极采用不锈钢管制成,不锈钢管的外径与陶瓷介质管的内径存有0. 5—3. Omm间隙,不锈钢管两端面分别接有不锈钢小管的冷却水进口 和冷却水出口,不锈钢小管上有螺丝紋。在陶瓷介质管外壁上设置若干散热片,风冷外电极;内电极的不锈钢管 内通冷却水,对内电极进行冷却,避免了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温度过高 而影响臭氧产量,可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提高臭氧产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 、由于介质管和端盖全部采用耐腐蚀的陶瓷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 成,机械强度大、耐高压,不爆裂;内电极采用不锈钢管,不生锈、耐腐&, 其使用寿命得到保证;2、由于介质管采用两支或两支以上的陶瓷管通过连接套筒串联在一起, 增加了放电面积,且陶瓷介质管的介电常数高于传统的玻璃管和搪瓷管,相 同规格、相同工况条件下,本技术的臭氧产率和浓度得到显著提高。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l是本技术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陶瓷介质管,2、连接套筒,3、端盖,4、外电极,5、内 电极,31、氧气输入口、 32、臭氧输出口, 11、冷却水进口, 52、冷却 水出口, 53、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由陶瓷介质管1、连接套筒 2、端盖3、外电极4和内电极5构成,其特征是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陶t; 介质管1通过连接套筒2串联在一起,陶瓷介质管1的两端分别装有端盖3, 端盖3上分别设有空气或氧气的输入口 31和臭氧的输出口 32,在端盖的中 心位置设有中心孔;在每支陶瓷介质管1的外壁上均匀喷涂有导电层或包裹金属薄片作为外电极4 ,在串联的陶瓷介质管内腔设置不锈钢管作为内电极5;内电极5采用不锈钢管制成,不锈钢管两端面分别接有不锈钢小管的冷 却水进口 51和冷却水出口 52,不锈钢小管上有螺丝紋。将陶瓷介质管1、 连接套筒2、端盖3、外电极4和内电极5通过紧固螺母53固定在一起而组 合成本技术;并在陶资介质管外壁上"i殳置若干散热片。使用时,先接通冷却水,冷却水从进口 51进入,从出口 52流出,气源 可选用空气或氧气,气源通过从一端的端盖3上的输入口 31进入陶瓷介质 管l和不锈钢内电极5之间的间隙中,开启电源,在专用的高频脉冲电源的 驱动下,外电极4和内电极5之间产生电晕放电,通过高能电子的碰撞和轰 击作用下产生臭氧,由另一端的端盖3上臭氧输出口 22输出。权利要求1、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由陶瓷介质管、连接套筒、端盖、内电极和外电极构成,其特征是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陶瓷介质管通过连接套筒串联在一起,陶瓷介质管的两端分别装有端盖,在每支陶瓷介质管的外壁上均匀喷涂有导电层或包裹金属薄片作为外电极,在串联的陶瓷介质管内腔设置不锈钢管作为内电极。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陶瓷介质管采用氧化铝陶瓷或高介电常数复合陶瓷材料制成,陶瓷介质管的 壁厚在0. 6—-5. Omm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套筒和端盖采用氧化铝陶瓷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陶瓷介质管两端的端盖分别设有空气或氧气的输入口和臭氧的输出口 ,在端 盖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电极采用不锈钢管制成,不锈钢管的外径与陶瓷介质管的内径存有 0. 5—3. Omm间隙,不锈钢管两端面分别接有不锈钢小管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 水出口,不锈钢小管上有螺丝紋。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陶瓷介质管外壁上设置若干散热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它由陶瓷介质管、连接套筒、端盖、外电极和内电极构成,其特征是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陶瓷介质管通过连接套筒串联在一起,陶瓷介质管的两端分别装有端盖,端盖上分别设有空气或氧气的输入口和臭氧的输出口,在端盖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在每支陶瓷介质管的外壁上均匀喷涂有导电层或包裹金属薄片作为外电极,在串联的陶瓷介质管内腔设置不锈钢管作为内电极;将陶瓷介质管、连接套筒、端盖、外电极和内电极通过紧固螺母固定在一起而组合成本技术;本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臭氧产量高、浓度高等特点。文档编号C01B13/11GK201284231SQ20082017583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林生明 申请人:林生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型陶瓷臭氧发生装置由陶瓷介质管、连接套筒、端盖、内电极和外电极构成,其特征是: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陶瓷介质管通过连接套筒串联在一起,陶瓷介质管的两端分别装有端盖,在每支陶瓷介质管的外壁上均匀喷涂有导电层或包裹金属薄片作为外电极,在串联的陶瓷介质管内腔设置不锈钢管作为内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生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生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