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磁线圈驱动装置,包括逻辑电平变换电路、触发器电路、移位锁存电路、移位电路和线圈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接收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串行信号,同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接收触发器电路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将串行信号进行逻辑变换后输出到触发器电路和移位锁存电路中;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接收移位电路串行输出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输出到外部控制器;触发器电路接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输出的逻辑变换后的信号,输出触发控制信号分别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移位锁存电路和移位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解码编码串行信号指令以驱动相应电磁线圈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驱动装置,具体涉及电磁线圈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井下的一个电气系统中,控制器需要对多个电磁线圈进行驱动,而控制器由于 体积的原因驱动口有限,驱动的电磁线圈数也就有限,因此需要对驱动能力进行扩展。这 种驱动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将控制器发出的串行控制信号转换成并行信号输出,以控制各个 电磁线圈;同时将各个电磁线圈的反馈值转换成串行信号供控制器读取。目前,在矿井环 境中使用的电磁线圈驱动装置存在着如下几点缺陷实现复杂,需要消耗较多的系统资源; 可靠性差,复杂的电路容易造成驱动装置的单片机和执行电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电路简单安全的一种电磁线圈驱动装置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电磁线圈驱动装置,包 括逻辑电平变换电路、触发器电路、移位锁存电路、移位电路和线圈驱动电路,其特点是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接收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串行信号,同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 接收触发器电路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将串行信号进行逻辑变换后输出到触发器电路和移 位锁存电路中;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还接收移位电路串行输出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 号输出到外部控制器;触发器电路接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输出的逻辑变换后的信号,输出触发控制信号 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移位锁存电路和移位电路;移位锁存电路接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输出的逻辑变换后的信号并锁存,并在触发 器电路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输出并行信号到线圈驱动电路;线圈驱动电路接收移位锁存电路输出的并行信号,输出驱动信号到外部线圈,控 制外部线圈通断,同时,线圈驱动电路输出反馈信号到移位电路;该反馈信号反映了外部线 圈的通断状态;移位电路接收触发器电路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移位电路将线圈驱动电路输出的 反馈信号移入,并在触发器电路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反馈信号串行输出到逻 辑电平变换电路。逻辑电平变换电路、触发器电路和移位锁存电路实现了对输入串行信号的解码; 移位电路将采集到的反馈信号在触发器电路的作用下输出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并与逻辑 电平变换电路一起实现了对反馈信号的编码。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线圈驱动电路包 括线圈驱动模块VDl ;线圈驱动模块VDl包括电阻R59、R60、R61、R63、R64,电容C12,二极 管D30、D31、D32和三极管Q2、Q3 ;其中,电阻R59、R60、R61的一端同时连接移位锁存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60的另一 端连接二极管D30的阴极和电容C12的正极,电阻R6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0的阳极、二 极管D32的阳极和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32的阴极均通过串联 连接的电阻R64、R63接地,电阻R64、R63的连接节点连接到移位电路的输入端,并且,三极 管Q2的集电极还通过二极管Dl连接输出驱动口 Z1,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1的 阳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12的负极和二极管D31的阴极同时接地。根据本实 用新型所述的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 路包括六非门集成电路Ul、三与非门集成电路U2。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移位锁存电路包 括移位锁存器U9、U10、U11、U12。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移位电路包括移 位寄存器U5、U6、U7、U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解码编 码串行信号指令以驱动相应电磁线圈的功能,消耗和占用的系统资源少,无需占用数据通 信口 ;线圈驱动模块短路保护能力强,使用简便、可靠,可以驱动多个电磁线圈驱动中,而且 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驱动装置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驱动装置逻辑电平变换电路和触发器电 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移位锁存电路和移位电路原理 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线圈驱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电磁线圈驱动装置由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触发器电路2、移位锁存电路 3、移位电路5和线圈驱动电路4构成,其中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的输入输出口 ZO通过串行信号线连接外部控制器,逻辑 电平变换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与触发器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的第二 输出端与移位锁存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与移位电 路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的控制端与触发器电路2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所述触发器电路2的输入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触发器电路2的第 一输出端与移位锁存电路3的控制端连接,触发器电路2的第二输出端与移位电路5的控 制端连接,触发器电路2的第三输出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移位锁存 电路3的控制端与触发器电路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移位锁存电路3的输入端与逻辑电平 变换电路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移位锁存电路3的输出端与线圈驱动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线圈驱动电路4的输入端与移位锁存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线圈驱动电路4的第一输 出端连接外部线圈,线圈驱动电路4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移位电路5的输入端;所述移位电路5的输入端与线圈驱动电路4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移位电路5的控制端与触发器电路2 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移位电路5的输出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接收外部串行信号和移位电路5输出的串行输出的反馈 信号,同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接收触发器电路2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将串行信号进行逻 辑变换后输出到触发器电路2和移位锁存电路3中;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还接收移位 电路5串行输出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通过输入输出口 ZO和串行信号线输出到外部控 制器;触发器电路2接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输出的逻辑变换后的信号,输出触发控制信号 分别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移位锁存电路3和移位电路5 ;移位锁存电路3接收逻辑电平 变换电路1输出 的逻辑变换后的信号并锁存,并在触发器电路2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的控 制下输出并行信号到线圈驱动电路4 ;线圈驱动电路4接收移位锁存电路3输出的并行信 号,输出驱动信号到外部线圈,控制外部线圈通断,同时,线圈驱动电路4输出反馈信号到 移位电路5,该反馈信号反映了外部线圈的通断状态;移位电路5接收触发器电路2输出的 触发控制信号,移位电路5将线圈驱动电路4输出的反馈信号移入,并在触发器电路2输出 的触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反馈信号串行输出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其中,所述线圈驱动电路4由线圈驱动模块VDl VD22、输出驱动口 Zl Z11、二 极管Dl D22、D05、场效应三极管Q1、电阻R3构成;其中,线圈驱动模块VD2 VD22与线 圈驱动模块VDl电路结构完全相同,线圈驱动模块VDl VD22通过输出驱动口 Zl Zll 控制电磁线圈的打开和关闭,同时线圈驱动模块VDl 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磁线圈驱动装置包括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触发器电路(2)、移位锁存电路(3)、移位电路(5)和线圈驱动电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接收外部控制器输出的串行信号,同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接收触发器电路(2)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将串行信号进行逻辑变换后输出到触发器电路(2)和移位锁存电路(3)中;所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还接收移位电路(5)串行输出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输出到外部控制器;触发器电路(2)接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输出的逻辑变换后的信号,输出触发控制信号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移位锁存电路(3)和移位电路(5);移位锁存电路(3)接收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输出的逻辑变换后的信号并锁存,并在触发器电路(2)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输出并行信号到线圈驱动电路(4);线圈驱动电路(4)接收移位锁存电路(3)输出的并行信号,输出驱动信号到外部线圈,控制外部线圈通断,同时,线圈驱动电路(4)输出反馈信号到移位电路(5);移位电路(5)接收触发器电路(2)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移位电路(5)将线圈驱动电路(4)输出的反馈信号移入,并在触发器电路(2)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反馈信号串行输出到逻辑电平变换电路(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载春,赵明,陈勇,廖祖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航天工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