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昱专利>正文

蒲公英中酚酸类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抑制流感病毒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325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疾病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由蒲公英植物鲜品或干品经醇水提取、柱层析、醇溶剂洗脱精制而成,提取物中酚类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含量在2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功效,可以用于预防以及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及其相关病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蒲公英植物 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提取物可期待具有作为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 染引起的相关疾病之药物用途。
技术介绍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所以极易发生流行,甚至是世界范围的大流行。1917-1919年,欧洲爆发流感,导致20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 最严重的一次流感爆发,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只是850万人。 我国也是流感多发国,自1957年以来的3次世界性大流行都起源于我 国。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包括甲、乙、丙三型,甲 型抗原变异性最强,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引起中、重度疾病,侵袭所 有年龄组人群,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变异性较弱,仅感染人类, 一般引起轻微的疾病,主要侵袭儿童,可引起局部爆发。丙型抗原性比 较稳定,仅引起婴幼儿感染和成人散发病例。由于流感病毒疫苗应用上的一些限制,以及该疫苗对临床流感患者 无效等特点,抗病毒药物治疗在流感的控制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抗病毒药物根据它们针对病毒复制的不同环节可分为离子通道M2 阻滞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流感病毒受体阻断剂和抗流感病毒反义寡 核苷酸等。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主要为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 酶抑制剂。离子通道M2阻滞剂主要有两种金刚垸胺和金刚乙胺。他 们均可产生显著的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如神经质、焦虑、注 意力不集中、头痛、恶心和呕吐等。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多在用药后几小时内出现,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由于离子通道M2阻滞剂对B型流感病毒缺乏活性,易产生耐药性,并且耐受性差。故它们没有被广泛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有 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疾病的特中国传统医药是个资源丰富的宝库。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发现了 很多临床上有效的能够预防与治疗感冒和抗病毒的天然药物,并长期使 用这些中草药治疗和对抗流感以及其他病毒性疾病。中国境内数千年来 虽有流感流行但没有爆发性死亡记录也说明了中医药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是十分确切的。在现今非典型性肺炎(SARS)以及禽流感肆虐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病毒药理学技术开发现代中药抗病毒新制 剂是十分必要的。蒲公英为菊禾斗植物蒲公英(7bra:cacM/w mowgo//cw附Hand-Mazz ,也称蒙古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为清热解毒中药,主治乳 痈、疔疮、目赤、咽痛、湿热黄疸和热淋涩痛等。蒲公英主要含有三萜 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 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类。其药理作用有抗菌消炎、抗氧化、保肝利胆、 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目前,利用蒲公英单味药制成的注射剂、片剂和 颗粒剂等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蒲公英的药理作用主要为(1)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具有较强杀灭作用,磺胺增 效剂TMP可增强其抗菌作用。此外,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 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绿浓杆菌也有较强抑制作用。对结核杆 菌、炭疽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皮肤真菌、单纯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 等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2)抗炎作用临床上对乳腺炎、肝炎、支 气管炎、咽喉炎、腮腺炎、胆囊炎、胃炎等炎症性疾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据报道,蒲公英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0-(3-D-葡萄糖苷能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 胞--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环氧合酶一2 (COX-2)歪白的表达[HuC, Kitts D D. Luteolin and luteolin-7-O-glucoside from dandelion flower suppress iNOS and COX-2 in RAW264.7 cells. M /ecw/ar awd Ce//w/Gr 历oc/2emz^7, 2004, 265: 107.]。 (3)抗氧化作用蒲公英提取物总黄酮具 有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用,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 自由基。(4)保肝利胆作用蒲公英水提物和注射液具有保肝利胆作用, 能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大鼠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能改善 肝细胞变性坏死。此外还有报道蒲公英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抗肿瘤作 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蒲公英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功效,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但 国内对蒲公英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其粗提物上,尤其缺乏药效物质基础相 关研究;抗病毒及相关研究未见报道。国内的专利一般都是以复方形式 应用;少有从蒲公英中提取有效部位并针对病毒抑制进行研究的报道。我们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蒲公英植物不同的提取物部位进行了抑 制流感病毒的研究。以阳性药物利巴韦林(病毒唑)为对照的药效学试 验表明,蒲公英提取物的酚酸类有效部位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在体内 外抗病毒试验和动物实验性治疗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活性致狗肾传代 细胞(MDCK)半数中毒浓度(TD5Q)为3.26 mg/ml, 90%中毒浓度为 8.69mg/ml,最大无毒浓度在100 — 1000 (ig/ml之间。蒲公英提取物的酚 酸类有效部位抗流感病毒FM-1 (甲型流感病毒的鼠肺适应株)的半数 有效浓度(EC5。)为213 |ig/ml,治疗指数为15.3。蒲公英提取物的酚 酸类有效部位致鸡胚的最大无毒剂量为TC(尸10 mg/胚,对流感病毒 FM-1感染鸡胚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10 mg/ml。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蒲公英提取物的酚酸类有效部位毒副作用很低。我们对该有效部 位(蒲公英酚酸类有效部位)进行了物质基础研究,发现了其中含有四 个木犀草素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更为进一步的成果是我们首次发现该提取部位(酚酸类有效部位)中除含有咖啡酸、阿魏酸和绿原酸 等传统酚酸类活性物质外,还含有二个结构相似的双咖啡酰奎尼酸类酚 酸化合物活性物质,它们的结构是3,5-0双咖啡酰基奎尼酸;3,4-0-双咖啡酰基奎尼酸;4,5-0-双咖啡酰基奎尼酸。而该类咖啡酰奎尼酸类 化合物在我们以往的抗病毒筛选中,已经过验证是有效的抑制流感病毒 的活性成分,因此根据这些有效成分富集后抗病毒药效的增高事实,可 以推论该蒲公英有效部位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抑制病毒感染的中药新 药,并以其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优势替代现有抗病毒类中成药。其 中,我们首次报道的在该种植物中发现的双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是--类由奎尼酸(quinicacid:)与两个咖啡酸(caffeic acid)通过酯化反应縮 合而成的酚酸类天然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并有着多种显著的药效活 性。(赵昱,赵军,李湘萍,周长新,孙汉董,郝小江,肖培根,咖啡 酰奎尼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屮^^,吉,2006年)由此完成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蒲公英植物中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提取物;本专利技术的另--- 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备蒲公英植物中富含酚酸类化合 物提取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了将蒲公英植物中富含酚酸类化合物的提 取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蒲公英植物中的富含酚酸类化 合物提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功能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其特征为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    a)用溶剂提取经粉碎或切成小段的蒲公英植物,浓缩提取回收溶剂;    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液经柱层析,水洗,然后用醇溶剂洗脱;    c)将步骤b得到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干燥,粉碎得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功能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其特征为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a)用溶剂提取经粉碎或切成小段的蒲公英植物,浓缩提取回收溶剂;b)将步骤a得到的浓缩液经柱层析,水洗,然后用醇溶剂洗脱;c)将步骤b得到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干燥,粉碎得产品。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其中步骤a中的溶剂为醇 水混合溶剂,其中醇是甲醇、乙醇、乙二醇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步骤b中的柱层析所用介质是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离子 交换树脂、氧化铝或葡聚糖凝胶(Sephadex)类;步骤b中的醇 溶剂是指乙醇水溶液。3. 根据权利要求2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其中步骤a中的溶剂是30 ---75%的乙醇水溶液,提取1一5次,每次用3—10倍量,每次提 取0.5—3小时;步骤b中的柱层析所用介质是大孔树脂;歩骤b 中的醇溶剂是30—80%的乙醇。4. 根据权利要求l一3之一的蒲公英植物提取物,其特征为提取物中 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在20%及以上。5. 根据权利要求l一4之一的蒲公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昱于荣敏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赵昱于荣敏李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