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31380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它包括有气源控制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气源控制部分由空压机组、储气罐、分气缸、输气管路及连通阀所构成;机械结构部分由钢内筒、支承梁、气顶底座、滑轮组所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施工需要,在混凝土筒内,可设置两束或两束以上的钢内筒气顶底座;在每束钢内筒气顶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由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组成的双层导向轮组,并通过密封环与上封盖在钢内筒内部构成密封内腔;上封盖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支承梁上的滑轮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安装、施工方便,并大大提高了钢制高烟囱采用气顶倒装施工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高、 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采用的气顶倒装 施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背景随着我国电力需求量的猛增,电力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组的 扩容,传统的一管一束钢制高烟囱气顶倒装施工方法以及与之相配套 的一管一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力建设的 需要。而目前在建筑施工中所出现的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顶升施工装 置,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操作比较繁琐,且不容易掌握,故至今尚 未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生产效率高的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是针对目前一 管多束、大直径的钢制高烟囱的现状,在延续采用了本公司于1993 年申请、并获得的专利技术专利《等直径钢制高烟囱气顶倒装法》 CN89108286.7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用 于大直径的钢制高烟囱施工的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倒装施工装 置。3本技术所述的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包括气源控制 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气源控制部分由空压机组、储气罐、分气缸、 输气管路及连通阀所构成;机械结构部分由钢内筒、支承梁、气顶底 座、滑轮组所构成;在混凝土筒内,设置有两束或两束以上的钢内筒 气顶底座;在每束钢内筒气顶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由上导向轮和下导向 轮组成的双层导向轮组,并通过密封环与上封盖在钢内筒内部构成密 封内腔。上封盖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支承梁上的滑轮组相连 接。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由空压机组向储气罐供气,并通过 分气缸、连通阀向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的每个气顶底座及密封环 供气;这样,当空压机组工作,并向储气罐供气时,储气罐通过分气 缸、连通阀,对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的每个气顶底座及密封环供 气,通过控制系统使安装于混凝土筒内的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交 替工作,实现同步上升。经过上述设计后的本技术结构合理,安装、施工方便,并大 大提高了钢制高烟囱采用气顶倒装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空压机组2—储气罐3—分气缸4一下层组焊平台 5—上层外焊接平台6—上层内焊接平台7—下导向轮8—密封 环9一上导向轮10—上封盖11—滑轮组12—支承梁13—混 凝土筒 14—钢内筒 15—钢内筒气顶底座 16—连通阀17—输 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包括气源控制 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气源控制部分包括有空压机组1、储气罐2、 分气缸3、输气管路17及连通阀16等部分;机械结构部分包括有下 层组焊平台4、上层外焊接平台5、上层内焊接平台6、钢内筒14、 支承梁12、钢内筒气顶底座15、滑轮组11等部分。根据施工的需要, 在混凝土筒13内,可设置两束或两束以上的钢内筒气顶底座15;在 每束钢内筒气顶底座15的端部,设置有由上导向轮9和下导向轮7 组成的双层导向轮组,并通过密封环8与上封盖10在钢内筒14内部 构成密封内腔。上封盖10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支承梁上的滑 轮组11相连接。滑轮组11安装在设置于凝土筒13顶部的支承梁12 的上支承面,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支承梁12的安装高度,减少 高空作业的危险,同时,也不影响施工作业平台的使用和钢内筒气顶 底座及钢内筒的吊装。为保证钢内筒密封内腔具有较高的气密性,设置于钢内筒气顶底 座15上端部的密封环8为双道活塞式结构。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的气源控制部分的空压机组1为 双机组结构,采用分气缸3进行气源分配,以保证烟囱气顶用气的合 理性。为此,将分气缸3安装储气罐2与密封环8之间,并分别采用 连通阀16进行控制,使气顶时储气罐2的压力降不致影响气缸3的 气压,从而保证密封环8内的气压。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分为钢内筒顶升和上封盖及气顶装 置拆除两大步骤1、 钢内筒顶升1) 将巻制好的钢内筒14筒体弧形钢板运入烟囱内,6m直径钢 内筒通常由三片钢板组成一节筒体,将它们合围在钢内筒筒首的外 围,焊接相邻筒片间三条纵焊缝中的其中两条,在余下的这条未焊的 纵焊缝两侧焊上两对钢制索具眼板,用两只5t手拉葫芦拉住。2) 检查钢内筒筒体周围,清除可能妨碍顶升的障碍物。开动空 压机组l,使储气罐2内充气并达到额定压力;打开进气阀,当达到 气顶顶升的预定压力时,控制进气阀流量,使钢内筒14筒体徐徐上 升。当筒体顶升高度超过合围在外围的后续筒节高度50 200mm时, 关闭进气阀,稳定顶升位置。3) 用手拉葫芦收紧合围在钢内筒14外围的后续筒节,完成钢内 筒筒节最后一条纵焊缝的组对并点焊;拆除手拉葫芦和索具;打开排 气阀,使钢内筒筒体缓缓下降和后续筒节组对,并用间断焊点焊固定, 焊接后续筒节的纵焊缝和环焊缝。2、 上封盖及气顶装置拆除1) 当整个钢内筒组立完毕后,在钢内筒14顶端独立设置滑轮组, 把上封盖10吊住,然后拆下上封盖,吊放至烟囱进烟口,由烟囱外 设的吊具把上封盖移走。2) 再用钢内筒14顶端设置的滑轮组拆除气顶装置,由烟囱进烟 口送出。权利要求1、一种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包括气源控制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其特征是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的气源控制部分包括有空压机组(1)、储气罐(2)、分气缸(3)、输气管路(17)及连通阀(16);机械结构部分包括有下层组焊平台(4)、上层外焊接平台(5)、上层内焊接平台(6)、钢内筒(14)、支承梁(12)、钢内筒气顶底座(15)、滑轮组(11);在混凝土筒(13)内,设置有两束或两束以上的钢内筒气顶底座(15),在每束钢内筒气顶底座(15)的端部,设置有由上导向轮(9)和下导向轮(7)组成的双层导向轮组,并通过密封环(8)与上封盖(10)在钢内筒(14)内部构成密封内腔,上封盖(10)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支承梁上的滑轮组(11)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的滑轮组(11)安装在设置于凝土筒(13)顶部的支承 梁(12)的上支承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的设置于钢内筒气顶底座(15)上端部的密封环(8) 为双道活塞式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管多束钢制高烟闺气顶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源控制部分的空压机组(1)为双机组结构,分气 缸(3)安装储气罐(2)与密封环(8)之间,并分别采用连通阀(16) 进行控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它包括有气源控制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气源控制部分由空压机组、储气罐、分气缸、输气管路及连通阀所构成;机械结构部分由钢内筒、支承梁、气顶底座、滑轮组所构成;本技术根据施工需要,在混凝土筒内,可设置两束或两束以上的钢内筒气顶底座;在每束钢内筒气顶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由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组成的双层导向轮组,并通过密封环与上封盖在钢内筒内部构成密封内腔;上封盖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支承梁上的滑轮组相连接;本技术结构合理,安装、施工方便,并大大提高了钢制高烟囱采用气顶倒装施工效率。文档编号E04H12/34GK201268975SQ2008201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包括气源控制和机械结构两大部分,其特征是一管多束钢制高烟囱气顶装置的气源控制部分包括有空压机组(1)、储气罐(2)、分气缸(3)、输气管路(17)及连通阀(16);机械结构部分包括有下层组焊平台(4)、上层外焊接平台(5)、上层内焊接平台(6)、钢内筒(14)、支承梁(12)、钢内筒气顶底座(15)、滑轮组(11);在混凝土筒(13)内,设置有两束或两束以上的钢内筒气顶底座(15),在每束钢内筒气顶底座(15)的端部,设置有由上导向轮(9)和下导向轮(7)组成的双层导向轮组,并通过密封环(8)与上封盖(10)在钢内筒(14)内部构成密封内腔,上封盖(10)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支承梁上的滑轮组(1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慈英沈观富徐学强张锋张振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开元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