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传输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19080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道传输上料装置,它包括:一物料堆放装置、一辊道式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堆放装置由一井式工件架和一叉形托架组成并安装在辊道式传送带一端;所述井式工件架中至少有一用以区分物料有无的传感器;所述辊道式传输带由滚轮、辊道槽、动力传送带及电机组成,所述滚轮安装在辊道槽中并通过所述动力传送带间隔连接成一组传输辊道,所述电机通过连轴器与传输辊道中滚轮相连;还包括一控制器,用以采集传感信号,控制各部分的逻辑动作,其分别与所述传感器、转动动力输出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学生可以自行组装、接线、编程和调试,而且辊道式传输的设计、叉形托架的设计都充满了工业现场的气息,逼真且完美的诠释了实际生产中物料的传输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传输上料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教学领域的辊道传输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以工作技能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成为大势所趋,这 样以来一些传统的机械加工课程的实训教学就面临着一种情况传统的理论 学习达不到技能训练的要求,同学们只能从脑海中想象所谓的"工业现场", 无法直观的了解并掌握机械加工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但是我们又不能将 庞大的生产线直接搬进教室,因此我们就急需一种相应的装置能够合理的完 整的模拟出工业现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试验,最终 完成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道传输上料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辊道传输上料装置,它包括 一物料堆放装置、 一辊道式传输带;其 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堆放装置由一井式工件架和一叉形托架组成并安装在辊 道式传送带一端;所述井式工件架中至少有一用以区分物料有无的传感器; 所述辊道式传输带由滚轮、辊道槽、动力传送带及电机组成,所述滚轮安装 在辊道槽中并通过所述动力传送带间隔连接成一组传输辊道,所述电机通过 连轴器与传输辊道中滚轮相连;还包括一控制器,用以采集传感信号,控制 各部分的逻辑动作,其分别与所述传感器、转动动力输出装置相连。为求更好,所述的井式工件架为框架结构,其底部支架直接固接在所述辊 道槽上,其顶部为入料口,底部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对应滚轮; 为求更好,所述井式工件架的工件从下向上依次叠放;为求更好,所述叉形托架安装在所述井式工件架一侧,其包括 一托架, 所述托架可托起所述井式工件架内倒数第二个工件以上所有工件,所述托架 架柄与一水平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出端固接,所述水平动力输出装置与一垂直 动力输出装置输出端相固接;为求更好,所述水平动力输出装置和所述垂直动力输出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为求更好,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辊道槽一侧,并与一所述滚轮同轴;为求更好,所述滚轮两端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通过滚,轴安装在所述 辊道槽外侧,所述动力传送带套设在两间隔的所述传动轮上;为求更好,每相邻两组所述传输辊道之间必共用一个滚轮,所述动力传送 带分别设在所述共用的滚轮两端传动轮上;为求更好,所述控制器为具有时序逻辑处理功能的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本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学生可以自行组装、接线、编程和调试,而且辊道式传输的设计、叉形托架的设计都充满了工业现场的气息,逼真且完美的诠释了实际生产中物料的传输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辊道传输上料装置一典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辊道传输上料装置一典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辊道传输上料装置一典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辊道传输上料装置一典型实施例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以本技术的一典型实施例为例来对其技术特征和工作 方式作出详细介绍。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介绍的是诸多可实施方案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以此方 案为基础,根据应用场合、加工方式、组合变化也可相应衍生出一些不同的 实施方案。请结合图l、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辊道式传输上料装置一典型 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其具体应用在模拟教学环境或其他负载要求较小、 反应要求较快的场合;本技术所述的辊道式传输上料装置一典型实施例包括 一物料堆放装 置、 一辊道式传输带;所述物料堆放装置由一井式工件架1和一叉形托架2 组成并安装在辊道式传送带3 —端;所述井式工件架1为一方形井式框架结构,其顶部为入料口4,中间由八 根支架支撑,底部为出料口5,出料口5直接固接在一辊道槽10上;所述的 中间支架可根据工件形状大小、传输的动作方式具体决定其数目和形状大小; 在所述出料口 5 —侧还设有光电传感器18,用以检测工件是否到位;所述叉形托架2安装在所述井式工件架1一侧,其包括 一托架6,所述 托架6正对着所述井式工件架1内由下向上第二个工件,所述托架6架柄和 一水平放置导杆滑块汽缸7的活塞相连,所述导杆滑块汽缸7的缸身与一垂 直安装的滑块冶具汽缸8的活塞相连;所述滑块冶具汽缸8被支架固定在适 当高度;所述辊道式传输带3包括二十三个滚轮,所述滚轮依次安装在两辊道槽 10、 11中,所述滚轮数目可视工件需要传输的距离而定;所述两辊道槽IO、 11由支架固定同一高度,且呈一条直线相连;所述滚轮每间隔一个其两端便6设有传动轮,每两个相邻设有传动轮的滚轮和它们中间未设传动轮的滚轮通 过套设在同侧两传动轮上的动力传输带连接为一组传输辊道;每相邻两组传 输辊道共用一个两端设有传动轮的滚轮,两传输辊道的动力传输带分设在所 述共用滚轮的两侧;所述每两个设有传动轮的滚轮之间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滚轮,具体数目可视工件形状大小而定;所述辊道槽10—侧设有一交流电机 14,所述交流电机14和一滚轮9同轴,并通过一连轴器15相连;这里也可 采用皮带传动,连轴器只是其中一种方法;所述滚轮9设有传动轮16、 17, 所述传动轮16通过一动力传送带13带动一侧相邻设有传动轮的滚轮,所述 传动轮17通过所述一动力传送带12带动另一侧相邻设有传动轮的滚轮;然 后相邻设有传动轮的滚轮在带动其相邻设有传动轮的滚轮,依此连动形成所 述辊道式传输带;本技术还设有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一PLC,所述PLC釆用西门子 CPU224主机,其与所述各传感器、各汽缸、各电机分别相连,具体控制原理 图参考图4;本技术所述的辊道传输上料装置一典型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工件 由所述入料口4放入所述井式工件架1内,并依次由下而上叠放,所述叉形 托架2将工件托起在出料口 5上方;待上料开始,PLC发出指令,则所述滑块 冶具汽缸8收縮活塞,所述托架6将工件下放到出料口 5,接着所述导杆滑块 汽缸7收縮活塞,所述托架6撤回;PLC继续发出指令,所述滑块冶具汽缸8 推动活塞,所述托架6上移至由下而上第二个工件位置,所述导杆滑块汽缸7 推动活塞,所述托架6前伸到工件底部将其以上所有工件托起;所述托架6 前端为楔形设计,故只需前伸即可将工件托起分离;所述光电传感器18将信 号反馈到PLC, PLC驱动所述交流电机14转动并带动各传输辊道运作,则位 于出料口 5的工件在滚轮推动下沿所述辊道式传输带3传送到指定位置;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介绍纯属说明性文字,不起限制作用,本技术专利技术人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凡是对本 技术的实质技术进行修改、重组、等效变化的任何产品都将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辊道传输上料装置,它包括一物料堆放装置、一辊道式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堆放装置由一井式工件架和一叉形托架组成并安装在辊道式传送带一端;所述井式工件架中至少有一用以区分物料有无的传感器;所述辊道式传输带由滚轮、辊道槽、动力传送带及电机组成,所述滚轮安装在辊道槽中并通过所述动力传送带间隔连接成一组传输辊道,所述电机通过连轴器与传输辊道中滚轮相连;还包括一控制器,用以采集传感信号,控制各部分的逻辑动作,其分别与所述传感器、转动动力输出装置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辊道传输上料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道传输上料装置,它包括:一物料堆放装置、一辊道式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堆放装置由一井式工件架和一叉形托架组成并安装在辊道式传送带一端;所述井式工件架中至少有一用以区分物料有无的传感器;所述辊道式传输带由滚轮、辊道槽、动力传送带及电机组成,所述滚轮安装在辊道槽中并通过所述动力传送带间隔连接成一组传输辊道,所述电机通过连轴器与传输辊道中滚轮相连;还包括一控制器,用以采集传感信号,控制各部分的逻辑动作,其分别与所述传感器、转动动力输出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圣艾光波姚建平韩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