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立专利>正文

一种压差式直通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1706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差式直通阀,它主要包括有阀体、阀芯、阀杆、阀塞、阀盖、把手、在阀体上开设的连通阀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阀腔内设有斜状密封口,所述的阀芯的下部设有与此斜状密封口配合的异形密封圈;所述的阀芯下部设置的密封圈呈相应的斜角,且为可插入密封口的内沿实现下密封的斜锥状;所述的阀芯的轴中心设置有卸压通孔,上端部设有上密封圈,阀杆的下端相连的阀塞与阀芯上的上密封圈及通孔相配合;它具有结构简捷合理,操作方便可靠,不受介质及杂质的影响,使用寿命长,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流道通畅,流量大的特征,扩大了使用范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控制管道中介质通止及转换的开关装置,尤其是一种用 于水流管网的清水截止阀,属于阀类。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各种流体管网中应用最广的是手动型球阀,截止阀、蝶阀、闸阀和各类电磁 阀。以上阀类的通病在于机械启闭的开关方式,强制性的启闭动作有以下几个缺陷1) 因机制性操作动作易使零部件磨损,造成阀门"跑、冒、滴、漏";2)机械性的启闭阀方 式因把手须带动相关轴芯转动,费时费力、不轻便、不耐损;3)因结构部件大多为金属 材料,容易腐蚀、锈死而损坏。而球阀虽然流量充分,但因为挤压式密封形式,手感重且 密封面要求高,易移损,仍无法全面使用,局限性大。而目前市场上已出现某些利用诱导 式原理设计的截止阀,虽然克服了机制启闭方式的缺陷,但因其密封口设计不合理,使得 水流必须曲绕通行,水阻大,同时因设有考虑到不同流通介质的特殊性,使得仅靠单纯压 差阀芯移动的不确性,浮动阔芯有时并不能完全打开,造成阀的开通存在问题,使流体不 能完全畅通无阻。而陶磁芯的阀仅能使用在民用及局部无须流质畅行的管位,因其流道在 开启时是呈扇面的通流形状,无法瞬间将进入阀口的流体同时同比导向出水口。综上所述, 上述各类阀门存在着各种弊端,要么操作不便,要么流道不畅,流阻过大,甚至密封位时 时处于移损状,不耐用长寿,并容易被腐蚀,锈死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为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轻便、流道通畅、长寿 耐用的压差式直通阀,该阀利用管内压差并由阀杆提供辅助启闭力而能可靠进行流体通 断。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它主要包括有阀体、阀芯、阀杆、阀塞、阀盖、 把手、在阀体上开设的连通阀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阀腔内设有斜状密封口,所述 的阀芯的下部设有与此斜状密封口配合的异形密封圈。所述的阀芯下部设置的密封圈呈相应的斜角,且为可插入密封口的内沿实现下密封的 斜锥状。所述的阀芯的轴中心设置有卸压通孔,上端部设有上密封圈,阀杆的下端相连的阀塞 与阀芯上的上密封圈及通孔相配合。所述的阀杆下部相连有一可在阀芯侧壁上开设的凹槽内上下移动并起限位作用的阀 杆辅助钩。所述的阀杆下部设有阀塞,可抵压阀芯上部卸压通孔,而杆部则设有辅助钩,它可在 流体压差失衡或水压不足时起到辅助提拉作用,使阀芯由此可顺利上升及下落,完成开闭 动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捷合理,操作方便可靠,不受介质及杂质的 影响,使用寿命长,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流道通畅,流量大的特征,扩大了使用范围,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阀体l、阀芯2、阀杆5、阀塞14、阀杆辅助钩6、阀盖8、把手9、在阀体上开设的连通阀腔12 的进水口 IO和出水口 11;阀腔12内设有斜状密封口 13、而与此斜状密封口 13配合的是 阀芯2下部设置的异形密封圈3,此密封圈3亦呈相应斜角,并为斜锥状,可插入密封口 13的内沿实现下密封。所述的阀杆5下部相连有一可在阀芯2侧壁上开设的凹槽15内上 下移动并起限位作用的阀杆辅助钩6。所述的阀芯2的轴中心设置有卸压通孔,上端部设 有上密封圈4,阀杆5的下端相连的阀塞14与阀芯2上的上密封圈4及卸压通孔相配合, 当阀塞14轻抵密封圈4时,阀芯2的上部压力突然增大,阀芯2因流压下移,至底部时 实现密封,中间呈悬开状态。而此时,阀杆辅助钩6处于阀芯表面的凹槽15的空间内, 当阀芯2顺利依流压上移时,辅助钩6呈不作为状态,当闷芯2因压差不能顺畅上升时, 辅助钩6随阀杆5上提后到达凹槽15顶部阻档位,辅助钩6将阀芯2带动提起,可达阀 腔12的任意位置,到达顶部时全开,反之亦然。而阀杆5在阀杆密封圈7的中间运行,而阀杆密封圈7设置在阀盖8的中间部位,呈 挤压状而不致于使阀杆密封圈7自行脱落,而阀杆5的上端与把手9的内部相联接,由把 手9带动阀杆辅助钩6运行。当阀芯2上升到顶端时,阀杆辅助钩6起到了限位作用,把4手9不能再上移,阀己全开,而此时阀芯2底部已经处于流道上端,进水口10与出水口11完全相通,阀腔内的流体处于全流量状态,进口流量与出口流量相等,无任何阻流观象, 阀处于畅通无阻的状况。而为使阀芯密封件呈规则状态,方便于生产与装配,保证产品质量及合格率,亦可将阀体上部呈倾斜状,如图2示,则此时整个阀的运行原理与前一致, 而阀芯底部则与阀体密封面呈垂直状,阀芯密封圈呈圆型密封的规则形状,便于施工,并 更保证质量,在实施中可优先执行。本技术所述的阀腔内设有斜角状的密封面,而与之配合的是同样倾角的阀芯密封 面,阔芯下部设有异形密封圈,该密封圈下端均呈斜锥状,斜锥面插入密封面的椭圆形内 沿,相互呈线形密封态,以达到封闭阀口之目的。所述的阀芯两侧表面,设置有与辅助钩相配合的凹槽,其凹陷的轨道,使挂钩可提拉 阀芯上移,亦可下抵阀芯到达密封门,而凹槽的所设空间是相对空余的,故当阀芯在流体 压差的作用下,顺利运行时,挂钩处于不作为状态,而当阀芯因流体的作用无法上启时, 则挂钩在运行完空位后,到达凹槽上部阻挡位,则此时挂钩开始提拉阀芯,起到开启作用, 可使阀芯直达阀腔顶部,实现阀的全开,反之亦然。本技术在所述的把手与阀杆上端相连,可用熔接或其它方式联接,而把手则套在 阀盖上,并在阀盖的上部管柱上运行。权利要求1、一种压差式直通阀,它主要包括有阀体、阀芯、阀杆、阀塞、阀盖、把手、在阀体上开设的连通阀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腔(12)内设有斜状密封口(13),所述的阀芯(2)的下部设有与此斜状密封口(13)配合的异形密封圈(3)。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差式直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2)下部设置的密 封圈(3)呈相应的斜角,且为可插入密封口 (13)的内沿实现下密封的斜锥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差式直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2)的轴中心设 置有卸压通孔,上端部设有上密封圈(4),阀杆(5)的下端相连的阀塞(14)与阀芯(2)上的 上密封圈(4)及通孔相配合。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差式直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5)下部相连有一可 在阀芯(2)侧壁上开设的凹槽(15)内上下移动并起限位作用的阀杆辅助钩(6)。专利摘要一种压差式直通阀,它主要包括有阀体、阀芯、阀杆、阀塞、阀盖、把手、在阀体上开设的连通阀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阀腔内设有斜状密封口,所述的阀芯的下部设有与此斜状密封口配合的异形密封圈;所述的阀芯下部设置的密封圈呈相应的斜角,且为可插入密封口的内沿实现下密封的斜锥状;所述的阀芯的轴中心设置有卸压通孔,上端部设有上密封圈,阀杆的下端相连的阀塞与阀芯上的上密封圈及通孔相配合;它具有结构简捷合理,操作方便可靠,不受介质及杂质的影响,使用寿命长,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流道通畅,流量大的特征,扩大了使用范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档编号F16K1/36GK201310637SQ20082016731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立 余 申请人:余 立;宋声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差式直通阀,它主要包括有阀体、阀芯、阀杆、阀塞、阀盖、把手、在阀体上开设的连通阀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腔(12)内设有斜状密封口(13),所述的阀芯(2)的下部设有与此斜状密封口(13)配合的异形密封圈(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立
申请(专利权)人:余立宋声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