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68069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对电梯进行用于将滞留在包含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的楼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的避难运转。并且,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具有:救援楼层设定单元,其将各个楼层中的根据预定条件而确定的楼层设定成救援楼层;以及响应楼层设定单元,其只将在避难运转时出现了普通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以及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中的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楼层作为避难响应楼层进行呼梯登记,该普通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以及该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分别设置在各个楼层中。电梯具有在避难运转时在救援楼层与避难楼层之间往返移动的共用轿厢。共用轿厢能够在避难运转时对避难响应楼层的呼梯登记进行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建筑物内例如发生火灾等时使滞留在建筑物内的楼内人员避 难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下述电梯运转方式,即当在设有多个电梯组群的建筑物内发生火灾 时,各个电梯组群分别进行使轿厢停靠在最近楼层的管制运转。对各个电梯组群设定用于 根据火灾发生楼层开始管制运转的优先顺序。按照设定的优先顺序由高到低的电梯组群顺 序开始管制运转。由此,能够延长火灾影响较小的电梯组群通常运转的持续时间(参照专 利文献1)。另外,以往还提出了在火灾发生时将轿厢引导至火灾发生楼层之外的楼层的电梯 控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5-895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14784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示出的电梯运转方式中,只不过是能够延长一部分电梯组群 通常运转的持续时间,当轿厢通过管制运转而停靠后,不能将楼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因 此火灾发生时的楼内人员运送效率降低。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示出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在火灾发生时轿厢也是通过管制 运转而停靠在最近楼层,因此火灾发生时的楼内人员运送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即使滞留在建筑物中 的楼内人员中包括例如残疾人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将楼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的运送 效率降低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对电梯进行用于将滞留在包含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的楼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的避难运转。并且,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具有救援 楼层设定单元,其将各个楼层中的根据预定条件而确定的楼层设定成救援楼层;以及响应 楼层设定单元,其只将在避难运转时出现了普通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以及特殊人员用呼梯 输入装置中的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楼层作为避难响应楼层进行呼梯登记,普 通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以及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分别设置在各个楼层内,电梯具有在 避难运转时在救援楼层与避难楼层之间往返移动的共用轿厢,共用轿厢能够在避难运转时 对避难响应楼层的呼梯登记进行响应。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包含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的避难系统的框图。图2是示出设置有图1的电梯的建筑物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避难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用于说明由图1的响应楼层设定单元20进行了避难响应楼层的呼梯登记 时的各电梯5 7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包含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电梯避难支援装置的避难系统的框图。另外, 图2是示出设置有图1的电梯的建筑物的示意图。图中,在包含多个楼层的建筑物1内设 有低层服务区间2、中层服务区间3以及高层服务区间4 (图2)。各服务区间2 4包含多 个楼层,至少一部分楼层彼此不同。在建筑物1内还设有在各服务区间2 4中均未包含 的共同的避难楼层。在该例子中,将建筑物1的最低层即第1层(门厅层)设定成避难楼 层。并且,在建筑物1内设有将低层服务区间2中包含的各楼层设定成服务楼层的低 层组的电梯5、将中层服务区间3中包含的各楼层设定成服务楼层的中层组的电梯6、以及 将高层服务区间4中包含的各楼层设定成服务楼层的高层组的电梯7。即,在建筑物1内分 别设有将各服务区间2 4中包含的各楼层设定成服务楼层的电梯5 7。各组的电梯5 7分别具有多个电梯号机(未图示)。如图1所示,在各组的电梯 5 7中设有将各电梯号机设定成一组进行运转管理的组管理装置8。在各电梯号机中设 有在组管理装置8的管理下对电梯号机的运转进行控制的各台管理装置9。各电梯号机具有可运送乘客的共用轿厢10。低层组的电梯5中的各电梯号机的共 用轿厢10可停靠在低层服务区间2内的服务楼层。中层组的电梯6中的各电梯号机的共 用轿厢10可停靠在中层服务区间3内的服务楼层。高层组的电梯7中的各电梯号机的共 用轿厢10可停靠在高层服务区间4内的服务楼层。另外,各个共用轿厢10可停靠在避难 楼层。在各楼层的层站设有用于从层站进行共用轿厢10的呼梯登记的层站按钮装置 (普通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11以及读卡器(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12。层站按钮装 置11以及读卡器12由设置在各楼层的厅站13进行控制。读卡器12被配置在比层站按钮 装置11的位置低的位置。例如由正常人等对层站按钮装置11进行操作,例如由残疾人或老人等对读卡器 12进行操作。使楼内人员携带的卡通过读卡器12来使读卡器12读取个人信息,由此对读 卡器12进行操作。将由读卡器12读取的取得个人信息与预先登记的登记个人信息进行核 对,由此判定能否利用读卡器12的操作进行呼梯登记。即,读卡器12作为识别楼内人员是 否是预先登记的人员的个人ID识别装置。当从各楼层的任意一个层站进行了呼梯登记时,把呼梯登记的对象楼层作为服务 楼层包含在内的电梯的共用轿厢10中的任意一个对呼梯登记进行响应。由组管理装置8 进行对呼梯登记进行响应的共用轿厢10的分配。通过各台管理装置9的控制,由组管理装 置8分配的共用轿厢10移动到呼梯登记的对象楼层。在建筑物1的各楼层中设有用于感测火灾发生的火灾感测器14、以及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向建筑物1整体进行与避难疏导有关的引导广播的紧急广播装置15。来自各个火灾 感测器14的信息被传送到对建筑物1整体的防灾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防灾管理装置16。 防灾管理装置16根据来自各火灾感测器14的信息,检测有无发生火灾和确定火灾发生楼层。来自防灾管理装置16的信息被传送到在火灾发生时(紧急时)对各个组管理装 置8进行管理的避难支援装置17。避难支援装置17在由防灾管理装置16检测出火灾发 生之后,对各个组管理装置8进行统一管理,由此对各电梯5 7 进行用于将滞留在建筑物 1内的楼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的避难运转。并且,防灾管理装置16以及避难支援装置17 被设置在集中地对与防灾有关的设备机器进行监视以及控制的管理室(防灾中心)内。避难支援装置17具有通信单元18、救援楼层设定单元19、响应楼层设定单元120 以及避难运转指令单元21。通信单元18进行各个组管理装置8以及防灾管理装置16各自与避难支援装置17 之间的信息通信。救援楼层设定单元19将根据预定条件而确定的楼层设定成救援楼层。在该例子 中,根据建筑物1的构造预先确定了救援楼层。救援楼层设定单元19从各服务区间2 4各自包含的各个服务楼层中,针对低层 服务区间2设定第1救援楼层A,针对中层服务区间3设定第2救援楼层B,针对高层服务 区间4设定第3救援楼层C(图1)。在高度方向上将建筑物1分割成多个(在该例子中是4个)分割区间,将各分割 区间中的除了最低的分割区间之外的各分割区间的最低层分别设定成各救援楼层A C, 由此确定各救援楼层。分割区间的个数被设定成比各服务区间2 4多1的个数。S卩,在 设有N组电梯的建筑物1内,在将建筑物1分割成(N+1)个分割区间之后,将各分割区间中 的除了最低的分割区间之外的N个分割区间的最低层分别设定成各救援楼层,由此确定各 救援楼层。各分割区间内的楼内人员利用建筑物1的楼梯移动到下方的救援楼层A C或避 难楼层。即,位于第1救援楼层C上方的分割区间内的楼内人员利用楼梯移动到第3救援 楼层C,位于第3救援楼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其在紧急情况下对电梯进行用于将滞留在包含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的楼内人员运送到避难楼层的避难运转,其特征在于,该电梯避难支援装置具有:救援楼层设定单元,其将各个所述楼层中的根据预定条件而确定的所述楼层设定成救援楼层;以及响应楼层设定单元,其只将在所述避难运转时出现了普通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以及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中的所述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的操作的所述楼层作为避难响应楼层进行呼梯登记,所述普通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以及所述特殊人员用呼梯输入装置分别设置在各个所述楼层中,所述电梯具有在所述避难运转时在所述救援楼层与所述避难楼层之间往返移动的共用轿厢,所述共用轿厢能够在所述避难运转时对所述避难响应楼层的呼梯登记进行响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匹田志朗河合清司小西正彦岩田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