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方法、成型用模具、成型品及成型机技术

技术编号:562382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且在一次注射成型工序中能够同时成型多个高品质的成型品的成型方法、成型用模具、成型品和成型机。在模具装置的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开始向上述模具装置的多个型腔内填充成型材料,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完成上述成型材料的填充,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后进行上述模具装置的合模工序,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并成型成型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方法、成型用模具、成型品及成型机
技术介绍
以往,在注塑成型机等树脂成型机中,以高压射出在加热缸内被加热而熔融的树脂填充到模具装置的型腔内,在该型腔内冷却固化树脂从而成型成型品。因此,上述模具装置包括定模和动模,由合模装置使上述动模进退,与上述定模接触或分离,通过这样可以进行模具开闭,即进行闭模、合模和开模(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并且,为了使即使是形状为立体形状、侧壁薄壁化的深底凹状容器那样形状的成型品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已经提出过如下成型方法在模具装置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开始往上述模具装置的型腔内填充树脂,控制射出装置的螺杆位置将预定量的树脂填充到上述型腔内,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完成上述预定量的树脂的填充,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后进行上述模具装置的合模工序,成型成型品。由此,即使在不能提高熔融树脂的填充速度的情况下,也能缩短一次注射成型的成型时间,能够提高成型机的生产率。并且,由于熔融树脂在合模工序中被压缩,因此不仅能够遍布整个型腔内,而且内部的压力分布也均匀,改善树脂分子的取向,提高模具表面的复制性,防止树脂的收缩,降低残留应力,防止变形。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成型方法中,没有充分考虑一次注射成型工序能够同时成型多个成型品,即所谓使用多个型腔的成型用模具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多型腔的成型用模具进行射出成型等时,必须均匀地分配填充到上述成型用模具中形成的多个型腔内的熔融树脂。尤其是在用加热装置加热射出的熔融树脂流动的浇口等树脂流道的热流道的情况下,要均匀地分配填充的熔融树脂很困难,在同一次注射成型工序中,有可能存在熔融树脂漏出而产生毛刺的型腔和熔融树脂不足而产生填充不足的型腔混在的情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930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型方法、成型用模具、成型品和成型机,其可通过控制开闭各型腔的浇口孔的浇口棒来适当地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在一次注射成型工序中能够同时成型多个高质量的成型品。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中,在模具装置的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开始向上述模具装置的多个型腔内填充成型材料;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完成上述成型材料的填充;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后进行上述模具装置的合模工序;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并成型成型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成型方法中,在使进退于型腔内的压模后退的状态下,开始往模具装置的多个型腔内填充成型材料;在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完成上述成型材料的填充;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后进行上述模具装置的合模工序;使上述压模进入各型腔内,控制填充的成型材料的量,并成型成型品。在本专利技术的再其他的成型方法中,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由堵塞各型腔的浇口孔的浇口棒来控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更其他的成型方法中,各浇口棒的控制通过独立的压力控制或速度控制来进行。本专利技术的成型用模具具有具备分型面的定模;具备被挤压并紧密贴合在该定模的分型面上的分型面、相对于上述定模前进的动模;上述定模与动模之间形成的多个型腔;具备固定在各型腔周围的分型面的一个上的基部和突出部的嵌入环;形成在各型腔周围的分型面的另一个上、收容上述嵌入环的突出部的环状凹槽;堵塞各型腔的浇口孔的浇口棒;独立控制各浇口棒的动作并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的驱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成型用模具中,上述驱动装置独立控制各浇口棒的动作,以使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压力在预定值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再其他的成型用模具中,上述浇口孔连通具备加热装置的成型材料的流道与型腔。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品由本实施形态中的成型方法成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成型品为形状不同、可以互相组合的多个成型品。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机,其由模具装置成型成型品,上述模具装置具有具备分型面的定模;具备被挤压并紧密贴合在该定模的分型面上的分型面、相对于上述定模前进的动模;上述定模与动模之间形成的多个型腔;具备固定在各型腔周围的分型面的一个上的基部和突出部的嵌入环;形成在各型腔周围的分型面的另一个上、收容上述嵌入环的凸起部的环状凹槽;堵塞各型腔的浇口孔的浇口棒;独立控制各浇口棒的动作并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的驱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成型机中,各浇口棒的控制通过独立的压力控制或速度控制进行。专利技术的效果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由于控制开闭各型腔的浇口孔的浇口棒,因此能够适当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在一次注射成型工序中能够同时成型多个高品质的成型品。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中1个型腔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注塑成型机的结构的概略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成型品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成型品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表示开始闭模的状态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表示填充了熔融树脂的状态的第1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表示填充了熔融树脂的状态的第2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表示闭模状态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中浇口孔周边的剖视图,表示阀式浇口棒打开浇口孔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闭模工序的动作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表示开模状态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表示取出了成型品的状态的第1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的剖视图,表示取出了成型品的状态的第2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形态的第1成型品的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形态的第2成型品的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形态的第1、第2成型品构成的组合体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形态的第1、第2成型品构成的组合体的图,主要部分F的放大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形态的模具装置中1个型腔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符号的说明17嵌入环 18嵌入环收容槽19压模 23动模24定模 28树脂流道37型腔 38阀式浇口棒39浇口孔 41成型品42熔融树脂 43加热装置51第1成型品 52第2成型品73气压缸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另外,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方法可以用于各种装置或用途,但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形态说明用于注塑成型机时的情况。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注塑成型机的结构的概略图。图中,30为射出装置,具有加热缸31、配设在该加热缸31前端的射出喷嘴32、配设在上述加热缸31内部的螺杆33、以及安装在上述加热缸31上的材料供给料斗34。其中,上述螺杆33由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在上述加热缸31的内部旋转并进退(沿图中左右方向移动)。在注塑成型机中,在加热缸31内被加热、熔融的作为成型材料的树脂以高压射出,填充到模具装置的型腔37中,树脂在该型腔37内冷却、固化,这样成型成型品。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型腔37为多个,虽然其数量可以是任意个,但为了便于说明,说明上述型腔37为2个的模具装置。此时,上述螺杆33的进退由图中没有示出的控制装置控制,但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使射出的树脂或填充到型腔37内的树脂的压力、即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a)在模具装置的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开始向上述模具装置的多个型腔内填充成型材料;(b)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前完成上述成型材料的填充;(c)在上述闭模工序结束之后进行上述模具装置的合模工序; (d)控制填充到各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量,并成型成型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川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