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永青专利>正文

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0728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属于冶金精炼装置领域,其主要由内衬砖、金属内胆、外浇注层组成,内衬砖最上的一层为第一层环砖,第一层环砖每块砖外侧面呈楔形,楔形面从第一层环砖的每块砖上端面向下方逐渐向外倾斜,相应的第一层环砖外侧面构成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除了第一层环砖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上浮现象,第一层砖与第二层砖之间的砖缝及穿槽事故也因此销声匿迹,大大提高浸渍管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冶金行业中用于炉外精炼的一种真空脱 气装置,具体为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技术背景真空脱气装置(RH浸渍管)从以前单一的脱功能发展到现 在的调温、合金化以及脱C、脱S等等,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 发展;而这些功能的开发,主要是在脱气装置的工艺设备上有了 较大的突破,使得钢水在真空炉内有了较大的循环量,才得以 RH功能多样化;现在RH装置,其浸渍管的口径和驱动气体普通 增大,主要目的是增加钢水的循环量,用以增加脱和脱 的速度;增大后的浸渍管和驱动气体对耐材所受到的影响是相当 大的,极大的影响了真空炉的使用寿命;上述驱动气体俗称环流 气,主要用来带动钢液循环的原动力。现有的RH装置所开发的许多功能主要是建立在设备的改进 方面。增加排气能力以及增大循环量方面,而对真空炉方面仅仅 只增大了RH浸渍管的内径,对浸渍管的内衬结构未作改进;现 有的RH浸渍管参见图1,其主要由内衬砖6,金属内胆7、外浇 注层8组成,内衬砖6最上的一层为第一层环砖1,该第一层环砖l为圆环形;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 方面A第一层环砖l产生位移、上浮;B第一层环砖l与第二层环砖4之间出现大的砖缝,这是由于第一层环砖l上浮、位移 所导致的,并由此经常产生钢水穿过此砖缝渗透到相邻RH浸渍 管之间的永久层5而造成穿槽事故;这两种情况在目前的大循环 量的RH装置上均有所反映,目前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有的 依靠热态喷补料喷补维持,维护难度和成本都相当高,而浸渍管 的使用寿命却维持在低寿命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该浸渍管消除了第一层环砖在工 作过程中出现在的上浮现象,提高浸渍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其主要由内衬砖、金 属内胆、外浇注层组成,内衬砖最上层为第一层环砖,所述第一 层环砖每块砖上端面向下方逐渐向外倾斜,相应的第一层环砖外侧面构成锥形。所述的第一层环砖与设置在相邻两个浸渍管之间的槽底砖 之间留有供槽底砖热膨胀的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填充料,填充 料采用镁铬质捣打料充填,根据300tRH真空槽槽壳的尺寸,如 槽壳内径为3440mm,浸渍管内径为750mm,砖厚为200mm, 槽底砖与浸渍管砖之间的膨胀缝应为40~50mm左右,这样在槽 底砖热膨胀情况下就不会与第一层环砖硬接触造成第一层环砖 上拱。所述第一层环砖每块砖之间竖缝为0.5-lmm之间,由于每块 砖都由胶水粘合,而胶水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因此在保证每块砖 的粘合力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砖缝。所述的第一层环砖,每块砖外侧面呈锲形,如果砖体发生 向上位移,锲形斜面就会发生反作用力,根据力学原理,反作用 力等于作用力,那锲形斜面所受到反作用力就会将砖向圆心向和 向下挤压,从而稳定了整个环砖的结构;同时,增大第一层环砖 外围填充料对第一层环砖的固定作用,当第一层环砖有上浮趋势 时,填充料对第一层环砖施加一个强有力的向下的阻力,保持第 一层环砖固定不动摇,这样保证了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的稳定 使用。本技术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出现的第一层环 砖上浮现象。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 第一层砖上浮现象完全消失,第一层砖与第二层砖之间的砖缝 及穿槽事故也因此销声匿迹,浸渍管的使用寿命一下提高到 150炉左右,提高了近50炉。2. 极大地增加了真空炉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朋浸渍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RH浸渍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层的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第一层环砖;la.第一层中的某砖;2.填充料;3.槽 底砖;4.第二层砖;5.永久层;6.内衬砖;7.金属内胆;8.外浇注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图3,图2中示出了相邻两个RH浸渍管的示意图,相 邻两个浸渍管之间设置有槽底砖3以及永久层5; —种适合大循 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其主要由内衬砖6、金属内胆7、外 浇注层8组成,内衬砖6最上的一层为第一层环砖1,第一层环 砖l每块la外侧面局部或全部呈锲形,图3示出的某块砖块la 外侧面呈局部锲形,锲形面从每块砖la的上端面向下方逐渐向 外倾斜,相应的第一层环砖1局部或全部外侧面构成锥形,第一 层环砖1锥形部分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第一层环砖1与设 置在相邻两个浸渍管之间的槽底砖3之间留有供槽底砖3膨胀的 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填充料2,防止槽底砖3热膨胀与第一层 环砖1硬接触而使第一层环砖1上拱,填充料2形成与第一层环 砖l相配合的倒锥形,在钢水向上冲出或浮力作用下,第一层环 砖l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但由于锥面的作用,填充料2顶住第一 层环砖1,带有锥面的填充料2对带有锥面的第一层环砖1的作 用力大大提高,本技术的第一层环砖1牢固固定在原始位置 不上移,从而避免了钢水进入相邻两个浸渍管之间的永久层5。由于第一层每块砖la之间都用胶水粘合,胶水在高温下会 挥发,因此第一层每块la之间竖缝控制在0.5-lrarn之间,这样 在保证粘合力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了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减少胶水 挥发后每块砖la的自由活动空间。本技术有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为大循环量RH装置的使用消除了障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其主要结构由内衬砖、金属内胆、外浇注层组成,内衬砖最上的一层为第一层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环砖每块砖外侧面呈锲形,锲形面从第一层环砖的每块砖上端面向下方逐渐向外倾斜,相应的第一层环砖外侧面构成锥形。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 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环砖与设置在相邻两个浸渍管之间的槽底砖之间留有供槽底砖热膨胀的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镁铬捣打料,间隙宽度控制在40-50mm。3.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 绪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环砖每块砖之间竖缝为0. 5-lmm 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属于冶金精炼装置领域,其主要由内衬砖、金属内胆、外浇注层组成,内衬砖最上的一层为第一层环砖,第一层环砖每块砖外侧面呈楔形,楔形面从第一层环砖的每块砖上端面向下方逐渐向外倾斜,相应的第一层环砖外侧面构成锥形,本技术消除了第一层环砖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上浮现象,第一层砖与第二层砖之间的砖缝及穿槽事故也因此销声匿迹,大大提高浸渍管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C21C7/10GK201317792SQ20082015572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黄永青 申请人:黄永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大循环量的RH浸渍管内衬结构,其主要结构由内衬砖、金属内胆、外浇注层组成,内衬砖最上的一层为第一层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环砖每块砖外侧面呈锲形,锲形面从第一层环砖的每块砖上端面向下方逐渐向外倾斜,相应的第一层环砖外侧面构成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青
申请(专利权)人:黄永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