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0463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由作为母核的空白丸芯、包裹在丸芯外的含双氯芬酸钾的主药层和包裹在主药层外的缓释包衣层组成,其特征在于空白丸芯30%~60%,主药层20%~35%,缓释包衣层20%~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释制剂,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及 其生产方法,属于医药
技术背景双氯芬酸钾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其活性成份为双氯芬酸,主要通过抑制 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 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痛风、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损伤所引起的关节疼 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消炎痛、阿司匹林、芬必得、萘普生等 其他甾体类药,且吸收快,副作用少,肠胃道反应比大多数非甾体类抗炎药 轻,耐受性好,剂量小,个体差异小,故目前已广泛使用于世界各国120多 个国家和地区。双氯芬酸钾目前国内上市的剂型有片剂和胶囊,其用法用量为成人跳150mg/天(2-3粒/天),病情严重者可达200mg/天(4粒/天),每天多次 频繁的用药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而且血药浓度不平稳,出现峰谷现 象,高剂量的用药产生了很大的毒副作用。缓释制剂可使药物按一定规律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在体内较长时间保 持有效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减少药物剂量,提高药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和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缓释制剂的研究和生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 重视,成为开发研究的热点。提供双氯芬酸钾缓释药物,患者服用和贮存方 便,达到了高效、安全、合理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 的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大大减少了给药次数和总剂量,降低了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由双氯芬酸钾制成缓释微丸后填充胶囊而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由作为母核的空白丸芯、包裹 在丸芯外的含双氯芬酸钾的主药层和包裹在主药层外的缓释包衣层组成,其 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空白丸芯30% 60%,主药层20% 35%,缓 释包衣层20% 35%。上述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主药层由双氯芬酸钾、填 充剂和任选存在粘合剂制成,且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主药层中含双氯芬酸钾50 % 80%、填充剂10% 30%、粘合剂0 30%。其中,上述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所述的缓释包衣层由缓释剂、 抗粘剂、任选存在的致孔剂、任选存在的增塑剂、任选存在的遮光剂制成, 且致孔剂和增塑剂二者中至少之一存在,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缓释包衣层中 含缓释剂60% 85%、抗粘剂5% 30%、致孔剂0 10%、增塑剂0 10%、 遮光剂0 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缓 释剂选自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中一种或一种以上。 作为优选方式,本专利技术上述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 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蔗糖、淀粉、二磷酸钙、甘露醇、山梨醇、微晶纤维素和滑石粉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抗粘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和十二垸基硫酸钠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致孔剂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羟丙纤维素、聚乙二醇6000和聚维酮 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增塑剂选自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类、枸橼酸三乙脂、苯二甲 酸二甲酯、甘油三醋酸酯和蓖麻油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粘合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维酮、羟丙甲纤维素和蔗糖中一 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遮光剂为二氧化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空白丸芯由蔗糖或淀粉组 成,也可以由微晶纤维素组成;所述空白丸芯的大小优选为0.35 1.12mm, 更优选0.6 0.9mm。本专利技术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所 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填装而成的胶囊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 胶囊,其规格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本专利技术优选每粒胶囊中含双氯芬酸钾50 200mg、更优选100m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1) 将空白丸芯加入到造粒机中,喷洒乙醇或水或粘合剂溶液润湿,再加入 主药和填充剂的混合物,制成表面光滑的含药微丸;或者用合适浓度的乙醇 溶液溶解主药、填充剂、粘合剂,制成包衣液,将空白丸芯加入到造粒机中, 喷洒配制好的包衣液于空白丸芯表面,干燥后得含药微丸;(2) 用合适浓度的乙醇溶液溶解缓释剂、致孔剂、增塑剂、抗粘剂、遮光剂, 制成缓释包衣液;(3) 将配好的缓释包衣液均匀喷撒在制备好的含药微丸表面,干燥后得双氯 芬酸钾缓释微丸;(4) 将步骤(3)制得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装入胶囊壳中,得双氯芬酸钾 缓释胶囊。其中,上述所述的方法中,所述乙醇溶液优选为60% 95%乙醇溶液。 本专利技术上述所述的方法,其中缓释微丸的制备可以采用制药工业上适宜 的制粒设备进行,例如可采用离心式包衣造粒机、高速搅拌制粒机、挤出滚 圆机、流化床包衣制粒机或高效薄膜包衣锅制备。本专利技术针对双氯芬酸钾活性药物成分,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发现了本发 明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组成和工艺,进而制成双氯芬酸钾缓释胶囊,具有很 好的制剂稳定性,突出优良的释放曲线。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备的双氯芬酸钾缓释 胶囊,能克服服用普通胶囊服用后出现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可在同等给 药量和时间间隔内维持平衡、持久的有效血药浓度,从而增加疗效或维持 同等药效时降低给药量,从而减少服用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根据双氯 芬酸钾用法用量,成人100-150mg/天(2-3粒/天),病情严重者可达200mg/ 天(4粒/天),本专利技术将双氯芬酸钾做成缓释胶囊,有效地减少了给药次数, 可以长时间保持药效浓度,达到了长效的目的,而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服用和贮存方便,同时也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下面通过实验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释放度测定取本品,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D 第二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二法)的 装置,以磷酸盐缓冲液(pH值7.4) 9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 依法操作,在2小时、6小时、12小时分别取溶液5ml滤过,并即时在操作 容器中补充上述溶液5ml;分别精密量取续滤液各2ml,分别置于5ml (50mg 规格)或10ml (100mg规格)或20ml (200mg规格)量瓶中,加上述溶剂稀 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测 定,在276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另精密称取经105'C干燥至恒重的 双氯芬酸钾对照品适量,加上述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每lml中约含20yg 的溶液,同法测定吸收度。分别计算出每片在不同时间的溶出量。本品每片 在2小时、6小时、12小时的释放量应分别相应为标示量的15% 40°/。、 40% 70%、 70%以上,均应符合规定。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用十八垸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80: 20: 0.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7nm。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 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本品含双氯芬酸钾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有关物质测定按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本品的总杂质不得大于1.0%。依据上述检测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样品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稳定性考察,从而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制剂质量稳定性。对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由作为母核的空白丸芯、包裹在丸芯外的含双氯芬酸钾的主药层和包裹在主药层外的缓释包衣层组成,其特征在于空白丸芯30%~60%,主药层20%~35%,缓释包衣层20%~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由作为母核的空白丸芯、包裹在丸芯外的含双氯芬酸钾的主药层和包裹在主药层外的缓释包衣层组成,其特征在于空白丸芯30%~60%,主药层20%~35%,缓释包衣层20%~3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主药层由双氯芬酸 钾、填充剂和任选存在粘合剂制成,且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主药层中含双氯芬 酸钾50% 80%、填充剂10% 30%、粘合剂0 30%。3、 根据权利要求l-2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缓释包衣层由缓释 齐U、抗粘剂、任选存在的致孔剂、任选存在的增塑剂、任选存在的遮光剂制 成,且致孔剂和增塑剂二者中至少之一存在,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缓释包衣层 中含缓释剂60% 85%、抗粘剂5% 30%、致孔剂0 10%、增塑剂0 10 %、遮光剂0 10%。4、 根据权利要求l-3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缓释剂选自乙基纤 维素、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中一种或一种以上。5、 根据权利要求l-4所述的双氯芬酸钾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蔗糖、淀粉、二磷酸钙、甘露醇、山梨醇、微晶纤 维素和滑石粉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抗粘剂选自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和十二垸基硫酸钠中一种或 一种以上;所述的致孔剂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羟丙纤维素、聚乙二醇6000和聚维酮中一 种或一种以上;所述的增塑剂选自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类、枸橼酸三乙脂、苯二甲酸二 甲酯、甘油三醋酸酯和蓖麻油中一种或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民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百那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