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0433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由鲜活或冷冻的鱼类、无脊椎动物之一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经胶体磨,再喷雾干燥后形成微胶囊饵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微胶囊饵料的生产方法,将以上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铰碎成粥状,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成微胶囊颗粒。本微胶囊饵料是经一次喷雾干燥成型的,避免了采用干粉原料加水混合再干燥的多次干燥成型工艺,确保了原料中营养成分的不丢失、少丢失,使成品的营养更加全面。铰碎后的粥状溶液中含有大量未变性蛋白,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有微胶囊的成膜作用,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阻碍水产幼体消化吸收的成膜材料,特别有利于水产幼体的消化、吸收。水产幼体的成活率更高、生长速度更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饵料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在经济水产动物育苗生产中,生物饵料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饵料不仅大小适口,方便水产幼体摄食,而且营养丰富,容易被消化。在现有技术中,水产幼体即鱼虾的幼苗,其在育苗期的饵料大都是通过以下两种加工工艺制得的:一种是以超微粉碎的干物质原料加水混合的方法,其产品形式主要是通过高温滚筒干燥机生产的片状饵料以及通过高温膨化机生产的颗粒状饵料,片状饵料或颗粒状饵料最后再经过粉碎筛分出符合粒径要求的饵料;另外一种是在超微粉碎的干物质原料中再添加明胶或阿拉伯胶等成膜材料,经喷雾干燥形成的表面包覆有胶膜的饵料,或是直接将明胶、麦芽糊精或乙基纤维素等成膜材料包被在饵料颗粒外表面上的饵料。作为水产幼体的饵料,采用上述两种加工工艺制得的饵料分别存在如下问题:1.制备饵料的干物质原料,一般多采用鱼粉,但是鱼粉的价格较为昂贵,造成饵料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或采用其它无脊椎动物的干粉(例如,卤虫),也会由于制备超微粉碎的粉料工序复杂,而使得成本较高;2.干粉在干燥的过程中,就已经损失了部分营养物质,特别是损失了对热敏感的营养物质,所以,干粉的营养较低;3.现有生产方法中由于采用的干物质原料经过了多次烘干过程,造成饵料颗粒硬度大,不利于幼体的消化、吸收;4.所添加的成膜材料是水产幼体难以消化吸收的物质,不利于鱼虾幼体的生长和存活;5.现有的饵料为实心结构,同样不利于水产幼体的消化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营养全面、复水性好、易于水产幼体消化吸收、促进水产幼体成活和生长的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其特征在于:由鲜活或冷冻的鱼类、无脊椎动物之一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经胶体磨,再喷雾干燥后形成微胶囊饵料。而且,所述的无脊椎动物为沙蚕或卤虫或桡足类。而且,所述的微胶囊饵料为表面凹陷内部中空的球形结构。而且,所述微胶囊饵料的粒径为5-100 μ m。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粥状原料的制备将鲜活的原料或经过解冻的冷冻原料用胶体磨铰成粥状,形成粥状原料,颗粒大小为1-50 ym ;b.胶囊的成形利用蠕动泵将上述粥状原料吸入喷雾干燥机干燥罐的顶端,在喷雾干燥机内进行干燥,经高速旋转的喷雾盘形成雾状小滴,再经热风干燥,形成微胶囊颗粒;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50-160°C,出风温度50-60°C,雾化盘转速25000-30000转/分钟。c.产品包装微胶囊经冷却后进行筛分、包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饵料的原料为鲜活或冷冻的鱼类或无脊椎动物,再经胶体磨铰碎研磨成粥状,再经过一次喷雾干燥成型,避免了采用干粉原料加水混合再干燥的多次干燥成型工艺,确保了原料中营养成分的不丢失、少丢失,使成品的营养更加全面。2、本专利技术铰碎研磨后的粥状溶液中含有大量未变性蛋白,在喷雾过程中形成液滴,由于液滴中含有蛋白等胶质物,有微胶囊的成膜作用,经过瞬间干燥后,水分蒸发,形成了一种表面膜状、内部中空的且表面部分凹陷的微胶囊状颗粒。由于本微胶囊饵料壁薄,利于水产幼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3、本专利技术在加工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明胶或阿拉伯胶等阻碍水产幼体消化吸收的成膜材料,特别有利于水产幼体的消化、吸收。水产幼体的成活率更高、生长速度更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微胶囊饵料的实例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步骤如下:a.将10kg鲜活卤虫用胶体磨铰成粥状原料,颗粒大小为5_10 ym ;b.利用蠕动泵将上述粥状原料吸入喷雾干燥机干燥罐的顶端,在喷雾干燥机内进行干燥,经高速旋转的喷雾盘形成雾状小滴,再经热风干燥,形成微胶囊颗粒;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50°C,出风温度50 °C,雾化盘转速30000转/分钟。c.微胶囊颗粒经冷却后筛分、包装,此时,微胶囊饵料的粒径为10-30 μ m。卤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齐全,粗脂肪含量比较高,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仔、稚鱼的优质饵料。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饵料的平均粒径为20 μπι左右。实施例2,步骤如下:a.将10kg鲜活卤虫和10kg冷冻沙蚕用胶体磨铰成粥状原料,颗粒大小为5-20 μm ;b.利用蠕动泵将上述粥状原料吸入喷雾干燥机干燥罐的顶端,在喷雾干燥机内进行干燥,经高速旋转的喷雾盘形成雾状小滴,再经热风干燥,形成微胶囊颗粒;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55°C,出风温度55°C,雾化盘转速27500转/分钟。c.微胶囊颗粒经冷却后筛分、包装,此时,微胶囊饵料的粒径为10-50 μπι。为了克服人工培养的卤虫营养缺乏的问题,在生产饵料时,还可以向其内添加其它的物质,如本实施例中的沙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多糖等物质,混合后,能够为水产幼体提供营养更为丰富的饵料。实施例3,步骤如下:a.将10kg鲜活卤虫、10kg冷冻沙蚕和10kg冷冻桡足类用胶体磨铰成粥状原料,颗粒大小为5-50 μπι;b.利用蠕动泵将上述粥状原料吸入喷雾干燥机干燥罐的顶端,在喷雾干燥机内进行干燥,经高速旋转的喷雾盘形成雾状小滴,再经热风干燥,形成微胶囊颗粒;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60°C,出风温度60°C,雾化盘转速25000转/分钟。c.微胶囊颗粒经冷却后筛分、包装,此时,微胶囊饵料的粒径为10-80 μπι。为了保证所生产的微胶囊饵料营养丰富,在生产时,可以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例如,本实施例中,除了添加卤虫和沙蚕,还向其内添加了桡足类,其内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类和氨基酸,确保饵料的营养全面。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主权项】1.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其特征在于:由鲜活或冷冻的鱼类、无脊椎动物之一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经胶体磨,再喷雾干燥后形成微胶囊饵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脊椎动物为沙蚕或卤虫或桡足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胶囊饵料为表面凹陷内部中空的球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饵料的粒径为5-100 μ m。5.—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粥状原料的制备将鲜活的原料或经过解冻的冷冻原料用胶体磨铰成粥状,形成粥状原料,颗粒大小为1-50 μπι ; b.胶囊的成形利用蠕动泵将上述粥状原料吸入喷雾干燥机干燥罐的顶端,在喷雾干燥机内进行干燥,经高速旋转的喷雾盘形成雾状小滴,再经热风干燥,形成微胶囊颗粒;干燥参数为进风温度150-160°c,出风温度50-60°C,雾化盘转速25000-30000转/分钟。 c.产品包装微胶囊经冷却后进行筛分、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产幼体微胶囊饵料,其特征在于:由鲜活或冷冻的鱼类、无脊椎动物之一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经胶体磨,再喷雾干燥后形成微胶囊饵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英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