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820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发现,从溶组织阿米巴的分泌液中提取的多肽活性分子以及多肽剪接体具有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五肽和三肽能显著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面积,并显著改善小鼠缺血后的神经行为。与同类蛋白药物相比,该多肽小分子脑保护作用强;而且由于分子量小,易于通透血脑屏障,具有显著的脑通透性优势。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小分子具有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 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最高 的疾病之一,极大威胁着人类、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全 球社会健康资源的巨大负担。临床上以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已在神经 系统疾病中占首位。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很少。 因此,深入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种抗炎性反应的多肽,又称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LIF),是从无菌培 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中发现的五肽(Met-Gln-Cys-Asn-Ser)。体外培养和体内实 验证明该肽能抑制人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的移动。溶组织内阿米巴通过产 生该抗炎症多肽,影响细胞因子分泌,限制炎症的发生,逃避宿主免疫。文献 报道,这种五肽分子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炎症细胞,也可通过干扰炎性细胞因 子的分泌影响炎症反应的过程,对MIP-lcu MIP-1(3等炎症趋化因子有显著的 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IL-ip、 TNF-a等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以及相应受体 的表达。迄今为止,尚未见该多肽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研究发现,这种从溶组织阿米巴的分泌液中提取的五肽活性分子以 及多肽剪接体具有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氨基酸序列如SEQ工D N0:1所示的五肽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 管病药物中的应用。同时,本专利技术对该五肽剪接体的研究,也发现了这一五肽中最后三个氨基酸组成的三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0:2所示,同样具有防治缺血性脑血管 病的活性。本专利技术经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该五肽分子和三 肽分子能显著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面积,并显著改善小鼠缺血 后的神经行为。与同类蛋白药物相比,该多肽小分子脑保护作用强;而且由于 分子量小,易于通透血脑屏障,具有显著的脑通透性优势。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小分子可以按常规药剂学制备成注射剂、片剂或胶囊剂。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小分子具有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中良好的 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多肽小分子的制备方法1、 五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0:1所示Met-Gin-Cys-Asn-Ser2、 三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恥:2所示Cys-Asn-Ser 以上五肽和三肽分子由上海生工生物科技公司合成,纯度在95%以上。实施例2:多肽小分子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物实验小鼠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药理实验是验证药物具有防治缺血 性脑血管病作用常用的动物实验(Yin XM, Luo Y, Cao Q Bai L, Pei W, Kuharsky DK, Chen J. Bid-mediated mitochondrial pathway is critical to ischemic neuronal apoptosis an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Biol Chem.2002 Nov 1;277(44):42074-81.),因此用其验证该多肽分子对实验性动物脑缺血的保护作用。1、 动物C57/6BL小鼠,雄性,体重20 24g,每组10只/笼群养,共分8组。购于 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中科沪动管字99一003号)。 饲养于清洁级动物房。2、 药物将实验小鼠进行分组 药物l组给予五肽0.5mg/kg。 药物2组给予五肽1.0mg/kg。药物3组给予三肽0.5mg/kg。 药物4组给予三肽1.0mg/kg。空白组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假手术。模型组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3、实验方法将小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颈正中切口,分离、结扎右侧颈总 动脉近心端、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分离右侧颈内动脉,沿颈内动脉向下分 离翼颚动脉,根部结扎该分枝。在颈内动脉近端备线、远端放置动脉夹,颈总动脉分叉处切口,插入4一0尼龙线,栓线进入颈内动脉,入颅至大脑前动脉, 阻断大脑中动脉所有血流来源。撤掉动脉夹,扎紧备线,外留lcm长线头,缝 合皮肤。缺血1小时后尾静脉给药。继续缺血1小时后再灌注。假手术组除不 插线外,其余步骤同上。(1) 药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存活鼠再灌注24后,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进行行为评分。参考ZeaLonga的5分制评分标准0分,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l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 前爪;2分,向外侧转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一组,药物二组,药物三组,药物四组的行为学评分(分)依次为0; 3.0士0.71; 2.0士0.82; 1.5士0.24; 2.5士0.97; 1.8±0.45。其中,除空白组,药物二组较其他组的行为学评分最低。从行为学 评分上表明药物二组的治疗效果最佳,即当给予五肽的剂量为1.0mg/kg时, 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梗塞有显著保护作用。见表1。(2) 药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塞面积的影响 存活鼠再灌注24后,快速断头取鼠大脑。在前连合平面切下厚约2mm冠状脑片,立刻置于2o/。TTC溶液中,37。C孵育30分钟。梗塞区呈现白色,非梗 塞区呈现红色。用求积仪(C63图象分析系统)测出各区面积,并计算梗塞区 占整个冠面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脑梗塞面积(%)为35.0士5.8, 药物一组的脑梗塞面积(%)为23.6土4.7,药物二组的脑t更塞面积(%)为 15.3±7.9,药物三组的脑梗塞面积(%)为28.5土4.4,药物四组的脑梗塞面积 (%)为19.9±8.1。其中,药物二组侧脑组织梗塞面积明显小于其他,且与各 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尸O.Ol)。即当给予五肽的剂量为1.0mg/kg时,对小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弓I起的脑梗塞有显著保护作用。见表2。 表l实验各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行为学评分(义士S)组别 动物数(只) 行为学评分(分)空白组100模型组103.0±0. 71药物一组102.0±0.82*药物二组101.5±0.24**药物三组102.5±0.97药物四组101.8±0.45**与模型组相比,**尸<0.01, *尸<0.05表2实验各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塞面积(;r士组别动物数(只)脑梗塞面积(%)空白组100模型组1035.0±5.8药物一组1023.6±4.7**药物二组1015.3±7.9**药物三组1028,5±4.4**药物四组1019.9±8.1**与模型组相比,**尸<0.01SEQUENCE LISTING<11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120>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 <130>说明书,权利要求书<160> 2< 170> Patentln version 3.1<210> 1<211> 5<212> PRT <213>人工序列<■> 1Met Gin Cys Asn Se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该多肽小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中的应用,该多肽小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ID NO:2所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远芮耀诚章越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