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363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族生物培养装置,主要包括:循环水流组件、滴流组件、充气组件及排放处理组件等部份,其中该循环水流组件系由一过滤槽、一抽水泵、一循环水管、一第一控制阀及一回流水管所组成;一滴流组件,具有一注水管、一位于各培养容器上方的储水槽及一第二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可广泛适用于水族生物的培养场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族生物培养装置,特别是一种兼具循环、滴 流及分离充气等功能,且可对滴流的水流加以消毒后排放,以满足不同 需求的水族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参见图l,为常见的一种水族生物培养装置,于一支架5上设置多 层空间,以供容置复数大小不一的培养容器6、 6 0,于该支架5底部 设有一过滤槽7 0,可供容纳并以生化方式过滤循环的水流,于该过滤 槽7 0旁侧设有一充气泵7 1及一抽水泵7 2 ,该充气泵7 1可将空气 注入过滤槽70内的水流中,以提升其含氧量,而该抽水泵7 2则可将 过滤后的水流送入循环水管7 3,并于循环水管7 3末端经由复数出水 阀7 4控制而送入各培养容器6 、 6 0内,以提供各培养容器6 、 6 0 内的水族生物生存的所需,而该培养容器6、 6 0内循环的水则可由背 侧预设的溢流导管溢出,并经一回流导水槽7 5收集,再由一回流水管 7 6导引回过滤槽7 0内,进而形成一具充气、过滤的循环水流。然而,上述结构仅具有单纯的水流过滤、循环的功能,且其充气作 业直接于过滤槽7 0内进行,并利用循环水流携带氧气至各培养容器6 、 6 0内;因此,一旦受外在因素影响而无法持续或必须停止循环水流(如: 水族生物病变而为防止传染,各培养容器6、 6 0内添加不同药物)时, 则必然影响培养装置整体的供气,同时,其换水作业也需依靠水流循环 而实施,不但繁瑣不便而且耗费能源。鉴于常见的7jC族生物培养装置有上述缺点,技术创作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终于有本创作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族生物培养装置,不仅具循环、滴流及分离充气等功能,且可对滴流的水流加以消毒后排放, 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水族生物培养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族生 物培养装置,包括 一支架,所述支架上置有至少一个培养容器,且于 各培养容器背侧设有至少一溢流导管; 一循环水流组件,所述循环水流组件至少由一过滤槽、 一抽水泵、 一循环水管、 一第一控制阀所组成, 所述的过滤槽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方,所述抽水泵与所述过滤槽相连, 所述循环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相连,另一端引导至各培养容器,所 述的第 一控制阀则设置于循环水管中段低于所述培养容器处; 一滴流组 件,具有一注水管、 一位于各培养容器上方的储水槽及一第二控制阀, 所述的注水管开口通至所述的储水槽,所述的该储水槽可经由第二控制 阀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各培养容器的下部设置有一回流导水槽,所 述回流导水槽与回流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回流水管的末端设有一排放处 理组件,所述的排放处理组件至少包括 一废水处理槽及一处理剂容器, 于该处理剂容器内容置有消毒杀菌的处理剂。采用上述结构的水族生物培养装置,其除了 一4吏的水流循环过滤的 功能外,另具滴流的功能,且其滴流的水流可依需要而加以处理后排出, 除可满足不同的需求、增加其应用范围外,也兼具环保效益。同时上述结构的水族生物培养装置可具有独立的充气组件,于循环 或滴流的水流停止时,仍保持持续供气,以避免供气中断而影响水族生 物的生存。并利用供水的水压将水送至各培养容器上方的储水内,并利用重力 作用使水向下滴流入各培养容器内,于滴流过程中完全无须消耗外部能 源,具有纟及佳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l是常见水族生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循环水流组件 24...第二控制阀3.....充气组件13、 73....循环水管33….气嘴16、 76....回流水管12、 72....抽水泵 32....输气导管 15、 75....回流导水槽 41,...废水处理槽11、 70....过滤槽 31、 71....打气泵14....第一控制阀 4....排》丈处理组件 161...分离槽17、 74....出水阀 5……支架 22...出水控制岡43____加药才几21....注水管 61、 601...溢流导管42....处理剂容器2.....滴流组件6、 60...培养容器 23....储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 循环水流组件1 、滴流组件2 、充气组件3及排》t处理组件4等部份, 其中该循环水流组件1由一过滤槽1 1、 一抽水泵1 2 、 一循环水管1 3 、 一第一控制阀1 4 、至少一回流导水槽1 5及一回流水管1 6组成, 该过滤槽ll设置于一支架5底部(于该支架5上设置多层空间,以供 容置复数大小不一的培养容器6 、 6 0),其内可供容纳并以生化方式过 滤循环的水流,抽水泵l 2设于该过滤槽1 l旁,可抽唧过滤槽l l内 的水,经由该循环水管l 3向上导引,第一控制阀l 4设置于该循环水 管1 3中段,以控制由抽水泵1 2抽唧进入循环水管1 3内的循环水流, 而于各循环水管13末端则设有复数出水阀17分别对应于各培养容器 6、 6 0,可控制循环水流流入各培养容器6 、 6 0的流量,回流导水 槽1 5设置于各培养容器6 、 6 0背侧的溢流导管6 1、 6 0 1下方,以收集由培养容器6、 6 0内流出的水,并经一回流水管1 6导引流回 至一分离槽l 6 1,利用该分离槽l 6 1可切换该回流的水流流入过滤 槽ll内或对外排出,滴流组件2具有一可导入自来水的注水管21、 一位于支架5上方的储水槽2 3及一第二控制阀2 4 ,该注水管2 1利 用一出水控制阀2 2控制自来水的流出,储水槽2 3经由第二控制阀2 4与该循环水管1 3连通,可控制储水槽2 3内的水流向循环水管1 3 , 充气组件3由一打气泵3 1抽唧空气,并经由输气导管3 2向上输送, 且于该输气导管3 2末端设有复数气嘴3 3分别对应于各培养容器6 、 6 0,以便于将空气均匀分配导入至各培养容器6、 6 0内,排放处理 组件4以一废水处理槽4 l连通于该分离槽l 6 1,其可于该分离槽l 6 l切换该回流的水流对外排出时导入待处理的废水,于该废水处理槽 4 1上方设有一容纳有废水处理剂(如漂白水、消毒剂)的处理剂容 器4 2,且于该废水处理槽4 1、处理剂容器4 2之间设有一加药机4 3 ,该加药才几4 3可有效率地将处理剂容器4 2内的处理剂导入废水处 理槽4 1,以消毒杀菌该废水至排放标准,以避免对外排放后造成环境 污染。使用时,若于一般循环状态下,可开启该第一控制阀l 4,同时关 闭第二控制阀2 4 ,使该过滤槽1 1内的水可被抽水泵1 2抽唧而经由循环水管1 3 、各出水阀1 7流入各培养容器6 、 6 0 ,再由溢流导管 6 1、 6 0 1流入回流导水槽1 5 ,并经回流水管1 6而由分离槽1 6 l导入过滤槽l l内,以形成一循环水流;而若有换水的需求时,则可关闭该第一控制阀1 4 ,同时开启第二控制阔2 4 ,使储水槽2 3内的水可由循环水管1 3导引至各培养容器6 、 6 0 ,再由溢流导管6 1、 6 0 l导入回流导水槽l 5、回流水管l 6,以形成一对外排放的滴流循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族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培养容器,且于各培养容器背侧设有至少一溢流导管;一循环水流组件,所述循环水流组件至少由一过滤槽、一抽水泵、一循环水管、一第一控制阀所组成,所述的过滤槽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下方,所述抽水泵与所述过滤槽相连,所述循环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相连,另一端引导至各培养容器,所述的第一控制阀则设置于循环水管中段低于所述培养容器处;一滴流组件,具有一注水管、一位于各培养容器上方的储水槽及一第二控制阀,所述的注水管开口通至所述的储水槽,所述的该储水槽可经由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廉顾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邰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