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鹫山一郎专利>正文

回游鱼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109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游鱼饲养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解决以下课题:(i)金枪鱼等回游鱼能够不与壁面冲撞而安全且充分地活动;(ii)鱼苗与幼鱼以及成鱼能够共存;(iii)大幅减少用于水净化的泵动力;(iv)污染物除去用过滤装置的洗净和再生利用的劳动力的零需求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回游鱼饲养装置的内部区划为呈圆形的饲养槽(1)、以及呈圆的一部分残缺的蚀圆形的净水槽(3),并且饲养和净水两槽以眼镜状的方式紧贴配置而成。其特征在于:饲养槽内通过网状片材(16)分隔为成鱼用、幼鱼用以及鱼苗用的各回游通道(11,12,13),同一方向的循环流(14)在各通道中流动,净水槽内配置有过滤机构并且储存经过滤后的净水。两槽(1,3)具备利用循环流的流动压力而将饲养槽的水导入过滤机构的通水路(15)、以及将净水槽的水喷射至饲养槽内而形成循环流的循环机构,并且互相连通,而在实际上可保持同一水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游鱼的陆地养殖用水槽。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在日本国专利第3837709号(2006年8月11日授权)中公开了 有关陆地养殖用水槽的专利技术。之后,通过对该专利专利技术的实施得到了各种有益的意见和构 思,因此对附加这些内容的改进专利技术提出了新的专利申请。包括涉及上述的专利专利技术的水槽,在饲养水槽中为了清除饲料的残渣或粪便等浮 游物,一般用水泵把槽内的水抽上来并向净化槽(或者反之)进行移送。但是,这种饲养设 备需要大的送水用的电力和配管。而且,还存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洗净和再生利用除去 浮游物的过滤设备的问题。特别是,最近送水用能源成本正在成为严重经营压力的主要原 因。特许文献1为关于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将具有饲养水槽和过滤层的净化水 槽配置成同心圆状,利用空气升力的方式省略了两槽之间的配管和移送泵动力。但是,该文 献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在静水内饲养比目鱼、虎鱼、虎豚等非回游鱼,没有涉及对回游鱼饲养有 用的槽内通道构成和循环流,基本构成与本专利技术不同。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236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同时解决上述专利专利技术的以下课题(i)金枪鱼等回游鱼能够 不与壁面冲撞而安全且充分地活动;(ii)鱼苗与幼鱼以及成鱼能够在不会同类相食而共 存;(iii)大幅减少用于水净化的动力;(iv)尽量减少过滤设备的洗净和再生利用的劳动 力。(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以上的课题可以通过一种回游鱼饲养装置(以下称为“本装置”)来解决,该回游 鱼饲养装置其内部区划为呈圆形的饲养槽,以及天体食那样呈圆的一部分残缺的形状(本 说明书中记载为“蚀圆形”)的净水槽,并且饲养和净水两槽以眼镜状的方式紧贴配置而成。在本装置,其特征在于饲养槽内通过网状片材分隔为成鱼用、幼鱼用以及鱼苗用 的各回游通道,同一方向的循环流在各通道中流动,净水槽内配置有过滤机构并且储存经 过滤后的净水。两槽具备利用循环流的流动压力而将饲养槽的水导入的通水路、以及将净 水槽的水喷射至饲养槽内而形成循环流的过滤机构,并且互相连通机构,而在实际上可保 持同一水位。该课题解决手段对应于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装置同时解决了上述课题(i)和(ii),该装置使用仅水通过的网状片材将 圆形饲养槽内分隔成不同生长期的鱼的回游通道,并且将规定速度的循环流沿各回游通道向同一方向流动。利用回游鱼逆水而游的习性,以高速使水流动,如果使鱼拼命游泳,也降低回游鱼 与周围的相对速度,而能够减少鱼的冲撞事故,同时也能使鱼得到所需的运动量,而且能够 消除精神压力。此外,因为不同生长期的回游通道根据鱼的成长阶段,与具有每一个专用水 槽一样,所以,没有同类共食的危险,能够使鱼依次成长而上市。并且,网状片材为了提高耐 久性以及保护鱼体,为在一部分上设置有片材的网状物。通过内部区划成为饲养槽和净水槽的本装置来解决课题(iii)。在本装置中,为 了使鱼顺着循环流回游,通过以眼镜状的方式与呈圆形的饲养槽紧贴配置呈蚀圆形的净水 槽,从而装置内的送水距离被缩短至分界壁的厚度左右,而在事实上变成不需要配管。而 且,由于两槽互相连通,因此两槽间的水位差实际上消失,送水所需的能源极小化,而实现 大幅度的省能。并且,通过上述配置可以在饲养槽内确保回游通道,并且,使净水槽/饲养槽的周 长比< 1 (同一直径的情况下为3/4左右)。而与之相对,如果将净水槽配置在饲养槽内部 则难以确保回游通道,而如果将净水槽以同心圆状向饲养槽的外周配置,则上述周长比> 1,而增加建设费。通过本装置中所采用的几乎不需要洗净和再生利用的劳动力的过滤机构来解决 课题(iv)。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回游鱼饲养装置的平面图㈧以及A-A’箭头所视的 剖面图(B)0图2(A)为图I(B)中的B-B’箭头视图,图2 (B)为图I(A)中的C_C’箭头视图,图 2(C)为图I(A)中的D-D’箭头视图。图3为表示中空圆筒和空气轮的部分的剖面立面图(A),以及说明空气轮和空气 源的侧面图(B)0符号说明1饲养槽2分界壁3净水槽4循环机构5过滤机构6空气源7洒水喷嘴8排水托盘以及排水管11成鱼用回游通道12幼鱼用回游通道13鱼苗用回游通道14循环流15通水路16网状片材51中空圆筒52过滤膜53旋转轴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通水路设置于饲养槽底部,在循环流冲击的侧面具有开口,循环流的一部分从该 开口流入。本实施方式对应于第二方面专利技术。由于通水路以横穿饲养槽底附近的循环流的方式设置,因此循环流与矩形截面的 侧面发生冲撞。如果在该侧面设置开口引入水,则通过冲击压力推压水流从而自然流动。并 且,为了防止鱼苗被吸入,也可以考虑在鱼苗用的回游通道内的开口设置网状物。(实施方式2)循环机构由在两槽分界壁面开口并且定向回游通道的最外周切线方向的送水管, 以及配置于送水管中的水中螺旋桨构成。本实施方式对应于第三方面专利技术。循环机构包括作为本装置中唯一能动要素的水中螺旋桨,并且承担了以饲养槽内 的循环流为主包括饲养槽和过滤机构之间、以及过滤和循环机构之间的流动在内的全部系 统内的水循环。作为上述节能的结果,通过少量的小电力的水中螺旋桨来充分发挥其作用。 另外,循环机构的喷射水量,则根据维持饲养槽内循环流所需的水量和利用过滤除去污垢 所需的水量中哪个较大的一方来设定。(实施方式3)过滤机构具备在表面上设置有过滤膜的中空圆筒以及与其相连的空气轮,且由以 圆筒状的旋转轴水平支撑两端的旋转圆筒型过滤装置构成。本实施方式对应于第四方面发 明。中空圆筒,仅留出上部而浸泡在净水中,空气轮接受从外部空气源供给的空气而 进行旋转,而过滤原水经由旋转轴供给至圆筒内。因为中空圆筒旋转缓慢,所以能够靠少量的空气进行驱动。该中空圆筒相对于处 理水量具有足够大的过滤膜面积,且过滤则在水流缓慢地从过滤膜的内侧通过外侧时进 行。因为此时的过滤膜前后的压力差非常小,来自通过通水路而被接受的循环流的流动压 力足以提供,所以两槽间的水位差事实上为零即可。(实施方式4)过滤机构在中空圆筒的上方具备洒水喷嘴,通过该洒水喷嘴对过滤膜连续地进行 逆向冲洗。本实施方式对应于第五方面专利技术。因为过滤物在低压力差下会轻微附着在过滤膜的内侧,所以利用少量的洗净水能 够容易地进行逆向冲洗。由于该逆向冲洗在过滤机构的运转中自动并且连续进行,因此洗 净再生用的劳动力事实上为零。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有关第一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 (A)为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回游鱼饲养装置概略的平面图,图1⑶为本装置 在图I(A)中A-A’方向所视的概略剖面图。图中用各自的图案来表示净水域、原水域以及蛎壳层。图2(A)为通水路、过滤机构以及分界壁上的喷出口在图I(B)中B-B’箭头线方向 所视的视图(以下称为箭头视图),图2(B)为构成循环机构的水中螺旋桨、送水管以及喷 射口在图KA)中C-C’的箭头视图,以及图2(C)为净水槽内的隔板和蛎壳层在图I(A)中 D-D'的箭头视图(横方向的尺寸为任意尺度)。饲养槽1为直径约30mX高Ilm的圆形水槽,净水槽3为蚀圆形水槽介于分界壁 2相对于饲养槽以眼镜状的方式紧贴配置。饲养槽1的内部通过只透过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游鱼饲养装置,内部区划为呈圆形的饲育槽、以及呈圆的一部分残缺的蚀圆形的净水槽,并饲养和净水两槽以眼镜状的方式紧贴配置而成,其特征在于:饲养槽内被网状片材分隔为成鱼用、幼鱼用以及鱼苗用的各回游通道,同一方向的循环流在各通道中流动,净水槽内配置有过滤机构并且储存经过滤后的净水,两槽具备利用循环流的流动压力而将饲养槽的水导入过滤机构的通水路、以及将净水槽的水喷射至饲养槽内而形成循环流的循环机构,并且互相连通,而在实际上可保持同一水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山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鹫山一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