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炉的供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350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炉的供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转炉,每个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转炉送风阀;至少一个风机,每个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风机出口阀,风机用于向对应的转炉供风;至少一条管路,管路的一端与转炉送风阀连接,另一端与风机出口阀连接,风机通过管路一一对应地与转炉连接;至少一个总管切换阀,总管切换阀设置在部分管路上且位于转炉送风阀和风机出口阀之间;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控制转炉送风阀、风机出口阀和总管切换阀的开闭在转炉和风机之间进行切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风装置,不需要关闭转炉和风机,通过控制总管切换阀及风机出口阀可以在风机和转炉之间进行切换,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色冶炼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转炉的供风装置
技术介绍
转炉是一种可以转动的圆筒状炼钢高炉,可以用于吹炼钢或吹炼锍的冶金炉。转 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外加热源,是 最重要的炼钢设备,也可用于铜、镍冶炼。由于在炼制过程中,转炉产生高热量,因此需要风 机向其吹风以冷却转炉。其中风机可以用于工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风机向转炉吹风的工作模式包括一台风机向一台转炉吹风,或者两台风机同时 向两台转炉吹风。现有生产技术中,当需要改变风机与转炉的对应关系时,需要先关闭风 机,再将风机与其他相应的转炉连通,由此造成风机的开关频繁,降低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同时频繁开闭也会造成耗电能大,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用于转炉 的供风装置,该供风装置可以控制转炉和风机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得风机可以向对应的 转炉供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转炉的供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转炉,所 述每个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转炉送风阀;至少一个风机,所述每个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风 机出口阀,所述风机用于向对应的所述转炉供风;至少一条管路,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转 炉送风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出口阀连接,所述风机通过所述管路一一对应地与所述 转炉连接;至少一个总管切换阀,所述总管切换阀设置在部分管路上且位于所述转炉送风 阀和所述风机出口阀之间;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转炉送风阀、风机出 口阀和总管切换阀的开闭在所述转炉和风机之间进行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风装置,不需要关闭转炉和风机,通过控制总管切换阀及 风机出口阀可以在风机和转炉之间进行切换,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炉送风阀、风机出口阀和总管切换阀为电动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炉送风阀、风机出口阀和总 管切换阀为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炉包括第一转炉,所述第一转炉的进风端连接 有第一转炉送风阀;第二转炉,所述第二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二转炉送风阀;和第三转 炉,所述第三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三转炉送风阀,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一风机出口阀;第二 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二风机出口阀,所述总管切换阀包括第一总管切换 阀和第二总管切换阀,所述第一总管切换阀和第二总管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管路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转炉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出口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炉送风阀连接;所述 第一风机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转炉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出口阀 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炉送风阀连接,所述第一总管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 述第一风机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三转炉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出口 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炉送风阀连接,所述第一总管切换阀和第二总管切换阀设置 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转炉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一 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出口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炉送风阀连接,所述第一总管切换阀 和第二总管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转炉连 通,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出口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炉送风阀连接, 所述第二总管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三转炉 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出口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炉送风阀连 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 四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中任意两条管路不交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五管路同时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 第六管路同时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第六管路同时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炉送风阀根据所述转炉的工 作模式和转炉角度进行自动调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炉和风机进行无扰动切换。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机-转炉对应示意图;以及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转炉,其中每个转炉的进风端连接 有转炉送风阀;至少一个风机,其中每个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风机出口阀,风机可以向与其 对应的转炉供风;至少一条管路,其中管路的一端与转炉送风阀连接,另一端与风机出口阀 连接,风机可以通过管路一一对应地与转炉连接;至少一个总管切换阀,其中总管切换阀可 以设置在部分管路上,且总管切换阀位于转炉送风阀和风机出口阀之间;以及控制单元,其 中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控制转炉送风阀、风机出口阀和总管切换阀的开闭以在转炉和风机之 间进行切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转炉送风阀、风机出口阀和总管切换阀可以电动阀。并 且控制单元可以控制上述转炉送风阀、风机出口阀和总管切换阀的运行模式为自动模式或 手动模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风装置,不需要关闭转炉和风机,通过控制总管切换阀及 风机出口阀可以在风机和转炉之间进行切换,操作方便。下面以两台风机向三台转炉连续供风为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供风装置。如图1所示,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其中第一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一 风机出口阀,第二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第二风机出口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机出口阀和第二风机出口阀为电动阀。转炉包括第一转炉、第二转炉和第三转炉,其中第一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一转 炉送风阀,第二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二转炉送风阀,第三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第三转炉 送风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炉送风阀、第二转炉送风阀和第三转炉送风阀 均可以为电动阀。总管切换阀包括第一总管切换阀第二总管切换阀,其中第一总管切换阀和第二总 管切换阀均可以设置在管路上。在生产时,风机和转炉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之一(1) 一台风机向一台转炉供风;(2)两台风机同时向两台转炉供风。由此,可以判断出风机和转炉之间存在9种对应工作模式。其中,9种工作模式包 括(1)第一转炉运行<-----^第一风机运行第一风机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转炉连通,从而使得第一风机向第一转炉供风。其 中,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一风机出口阀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炉送风阀连接。此时,控制单 元可以控制第一风机出口阀打开,第一总管切换阀关闭,第二总管切换阀关闭,第二风机出 口阀关闭,第一转炉送风阀打开。(2)第二转炉运行<-----^第一风机运行第一风机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二转炉连通,从而使得第一风机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转炉的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转炉,所述每个转炉的进风端连接有转炉送风阀;至少一个风机,所述每个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风机出口阀,所述风机用于向对应的所述转炉供风;至少一条管路,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转炉送风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出口阀连接,所述风机通过所述管路一一对应地与所述转炉连接;至少一个总管切换阀,所述总管切换阀设置在部分管路上且位于所述转炉送风阀和所述风机出口阀之间;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转炉送风阀、风机出口阀和总管切换阀的开闭在所述转炉和风机之间进行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晨赵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