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303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其中央具有一嵌孔,所述嵌孔能够供轴杆穿伸,所述嵌孔设至少两密接部,所述密接部与穿设于所述嵌孔的轴杆形成面接触,所述两密接部彼此面对面的设于嵌孔内而形成相对状,所述嵌孔具有一径向距离,两面对面的密接部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间距小于轴杆的径向距离,且所述嵌孔的径向距离大于轴杆的径向距离。(*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与轴杆无间隙 又能顺利与轴杆相对滑动的凸轮组件,同时提高凸轮组件的稳定性。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主 ^几与屏幕之间为了达 到开合的效果,因此在主机与屏幕之间装设有枢轴,以提供屏幕相对于主机展 开或闭合的功能。而由于科技的进步,知名品牌的笔记型计算机质量要求都相当高,为了维 护及提升商誉,笔记型计算机的各部件都需具备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而对于需 要经常性反复开启的屏幕来说,枢轴就是关键角色。参照图8,为现有凸轮装置与轴杆组合示意图,其具有一滑动件90,滑动 件90上具有一嵌孔91,以供轴杆92嵌设带动滑动件90转动,所述嵌孔91为 跑道形状,嵌孔91的尺寸会略大于轴杆92的尺寸,使轴杆92能够穿设于滑动 件90,故当轴杆92转动时,嵌孔91与轴杆92无法密合而形成间隙93,进而 使嵌孔91与轴杆92产生摩擦而产生异音,以及减少使用寿命,不仅如此,当 滑动件90相对于轴杆92滑移时,嵌孔91及轴杆92彼此接触的部位因为偏摆 使两者接触部位94少,进而使所述接触部位94磨损凹陷,造成枢轴92在开启 及关闭时,都会产生松动。参照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137499.1号"减少异音的凸轮构件"专利案, 凸轮构件包括一固定件及一滑动件,固定件开具一轴孔,所述滑动件与固定件 对接,并开具一嵌孔,滑动件的嵌孔内设有至少一对凸点,通过一轴杆穿越轴 孔与嵌孔,使滑动件与轴杆形成连动,嵌孔内的凸点与轴杆形成点状接触,轴 杆与嵌孔的干涉阻力变小了 ,但同时也令轴杆与嵌孔具有明显的间隙。上述凸轮构件仍存有缺点,嵌孔内的凸点与轴杆形成点状接触,但是,点 接触使得凸点与轴杆的接触只有一点,造成凸点需要承受轴杆很大的力量,且滑动件产生滑动时,在纵向的位置上,只有一个凸点与轴杆接触,轴杆在凸点 的两端都没有受到支撑,造成滑动件在纵向滑动时产生晃动,进而容易把滑动 件接近表面的角磨成凹陷,而且滑动件受到的应力都集中在凸点上,使凸点容 易磨耗,造成滑动件与轴杆产生松动,减低凸轮构件的寿命,对于上述问题, 有待于改良的必要。因此,本技术想排除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所述凸轮组件通过密接部与轴杆做紧密的面 接触配合,以达到无间隙又能顺利滑动的机构运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面接触使轴杆能够确实带动凸轮组件转动, 有效提高转动时稳定性,同时不会产生异音。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所述密接部的斜面分散顶面与轴杆迫紧的压 力,且增加密接部结构强度,增加凸轮组件的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其中 央具有一嵌孔,所述嵌孔能够供轴杆穿伸,所述嵌孔设至少两密接部,所述密 接部与穿设于所述嵌孔的轴杆形成面接触,所述两密接部彼此面对面的设于所 述嵌孔内而形成相对状,所述嵌孔具有一径向距离,两面对面的密接部之间具 有一间距,所述间距小于所述轴杆的径向距离,且所述嵌孔的径向距离大于所 述轴杆的径向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与轴杆无间 隙又能顺利与轴杆相对滑动,同时提高凸轮组件的稳定性。其它目的、优点和 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凸轮组件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凸轮组件第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为本技术凸轮组件第一个实施例与轴杆结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图三沿4-4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凸轮组件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6为本技术凸轮组件第二个实施例的前视图7为本技术凸轮组件第二个实施例与轴杆结合的示意图8为现有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90-滑动件;91-嵌孔;92-轴杆;93-间隙;本实 用新型10-凸轮组件;101-第一面;102-第二面;103-凸部;ll-嵌孔;111-平 面;112-弧面;113-角落;114-第一区;115-第二区;116-第一空间;117-第二 空间;12-第一密接部;121-顶面;122-斜面;13-第二密接部;131-顶面;132-斜面;20-轴杆;201-平面;202-弧面;203-导引部;S-中线;H-径向距离;Hl-径向距离;H2-间距;R-径向距离;Rl-径向距离;R2-间距;T-轴向距离;Tl-轴向距离;X-宽度;Xl-宽度;X2-宽度;O-轴线。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 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及图2,为本技术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的立体外观图及前视 图。本技术的凸轮组件10包括有第一面101及第二面102,第一面101设 有至少一个凸部103,以与另一凸轮组件(图中未示)的凹部配合,凸轮组件10 中央开设一嵌孔ll,嵌孔11穿透第一面101及第二面102,以供轴杆穿伸。嵌 孔11包括有两相对的平面111及两相对的弧面112,平面111与弧面112相接 处形成一角落113。凸轮组件10的两平面111的中点连线形成一中线S ,且平面111以中线S 分成第一区114及第二区115。以图2来看第一区114及第二区115为左右对称。 嵌孔11的平面111上凸设有两纵向延伸的第一密接部12,两第一密接部12分 别设于第一区114及第二区115,且两第一密接部12以所述中线S为镜射轴形 成左右对称的形状。第一密接部12包括有一顶面121及两斜面122,两斜面122 设于顶面121的两侧,且顶面121与平面111彼此平行。凸轮组件10的嵌孔11 共设有四个第一密接部12,且两两相对设置且彼此面对面。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凸轮组件与轴杆结合的 示意图。所述嵌孔11具有一轴向距离T,而所述第一密接部12顶面121具有一 轴向距离Tl,第一密接部12顶面121的轴向距离Tl与嵌孔11的轴向距离T相等,以使凸轮组件10轴向滑动与轴杆20紧密接触避免产生晃动。第一密接 部12顶面121具有一宽度X,而第一密接部12至角落113形成一第一空间116, 第一空间116具有一宽度X1,且第一密接部12至中线形成一第二空间117,第 二空间117具有一宽度X2,而所述顶面121的宽度X小于第一空间116宽度 Xl及第二空间U7宽度X2的总和;顶面121的宽度X大于第一空间116的宽 度Xl,且大于第二空间117的宽度X2,使顶面121与轴杆20具有最佳的接触 面积,以供凸轮组件IO足以承受应力,同时达到与轴杆20平滑顺畅的滑动。本技术的凸轮组件10供轴杆20穿伸,轴杆20包括有两相对的平面201 及两相对的弧面202,且轴杆20前端形成一导引部203。轴杆20的平面202对 应于凸轮组件10的平面1U,轴杆20的弧面202对应于凸轮组件10的弧面112。所述凸轮组件10嵌孔11两平面111间具有一径向距离Hl,而两面对面的 第一密接部12具有一间距H2,所迷间距H2大于轴杆20的径向距离H,而凸 轮组件10两平面111的径向距离Hl大于轴杆20的两平面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稳定性的凸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央具有一嵌孔,所述嵌孔能够供轴杆穿伸,所述嵌孔设至少两密接部,所述密接部与穿设于所述嵌孔的轴杆形成面接触,所述两密接部彼此面对面的设于所述嵌孔内而形成相对状,所述嵌孔具有一径向距离,两面对面的密接部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间距小于所述轴杆的径向距离,且所述嵌孔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轴杆的径向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吉
申请(专利权)人: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