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19665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及其安装方法。在电梯轿厢中,顶棚引导体设置于顶棚引导体侧部件,该顶棚引导体侧部件为轿厢架的顶架和轿厢室的顶棚中的任一方。顶棚卡合部设置于顶棚卡合部侧部件,该顶棚卡合部侧部件为顶架和顶棚中的另一方。在安装电梯轿厢时,通过使顶棚卡合部与顶棚引导体卡合,在允许顶棚相对于顶架在上下方向的移位的同时,限制了顶棚相对于顶架在水平方向的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轿厢架和被轿厢架支撑的轿厢室的电梯轿厢及 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中,首先在井道内组装轿厢架。此时, 轿厢底预先固定于轿厢架的底部架。接着,将轿厢室的顶棚搬入井道内, 并悬吊在轿厢架的顶架下方。这是因为,在组装好轿厢室壁后将顶棚从 轿厢室出入口搬入是很困难的。在搬入顶棚后,在轿厢底上配置轿厢室 壁并进行固定。然后,使顶棚下降,将顶棚与轿厢室壁紧固起来(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3906号公报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电梯轿厢中,由于轿厢室壁大多被分割成多张 面板,所以组装后的轿厢室壁的上部的形状大多偏离理想形状而走样。 与此相对,在现有的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中,由于在组装好轿厢室壁后 才将顶棚和轿厢室壁紧固起来,所以轿厢室壁的上部的形状无法与顶棚 的形状相匹配,顶棚与轿厢室壁之间的紧固很费力。为此,考虑到一定 程度的制造误差和安装时的组装误差,将贯穿插入紧固件的孔形成得稍 大一些,但是有的情况下,需要强行扭转轿厢室壁以强制性地使其与顶 棚的形状匹配,或者需要进行轿厢室壁的二次组装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 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组装轿厢室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架,其具有轿厢底架、配置于轿厢底架上方的顶架以及设置于轿厢底架和顶架之间的纵柱;和轿厢室, 其具有设置于轿厢底架上的轿厢室壁以及设置于轿厢室壁上的顶棚,顶 棚引导体设置于顶棚引导体侧部件,该顶棚引导体侧部件为顶架和顶棚 中的任一方,顶棚卡合部设置于顶棚卡合部侧部件,该顶棚卡合部侧部 件为顶架和顶棚中的另一方,在安装时,通过使顶棚卡合部与顶棚引导 体卡合,在允许顶棚相对于顶架在上下方向的移位的同时,限制了顶棚 相对于顶架在水平方向的移位。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组装轿厢 架的工序,其中,轿厢架具有轿厢底架、配置于轿厢底架上方的顶架以 及设置于轿厢底架和顶架之间的纵柱;通过将轿厢室的顶棚吊起至顶架的下方,并且使顶棚引导体与顶棚卡合部卡合,来限制顶棚相对于顶架 在水平方向的移位的工序,其中,顶棚引导体设置于顶架和顶棚中的任一方,顶棚卡合部设置于顶架和顶棚中的另一方;将轿厢室壁与顶棚连 接,将轿厢室壁悬吊于顶棚的工序;以及将顶棚和轿厢室降至轿厢底架 上并与轿厢底架连接起来,并且解除顶棚引导体与顶棚卡合部的卡合的 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轿厢的安装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顶棚搬入图2中的顶架的下方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将左右侧壁与图3中的顶棚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后壁与图4中的顶棚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左右袖壁与图5中的顶棚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出入口顶板固定于图6中的袖壁之间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图7中的顶棚和轿厢室壁降至踢脚板底座上的状态的 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在图中, 轿厢架l具有轿厢底架2;配置在轿厢底架2上方的顶架3;以及设置在轿厢底架2和顶架3之间的左右一对纵柱4a、 4b。顶架3水平地固定 在纵柱4a、 4b的上端部之间。在轿厢底架2的下部固定有紧急停止装置 17。在轿厢底架2上,经具有多个防振橡胶的轿厢底防振装置18安装有 轿厢底5。在轿厢底5上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前后方向的后端部,竖立 设置有用于安装踢脚板(未图示)的踢脚板底座6。在含有踢脚板底座6的轿厢底5上竖立设置有轿厢室壁7。轿厢室 壁7具有相互对置的左右一对侧壁8a、 8b;后壁9 (参照图5);以及 与后壁9对置的左右一对袖壁10a、 10b。侧壁8a、 8b和后壁9分别通过 排列多张壁板而构成。此外,侧壁8a、 8b和后壁9的下端部分别经紧固 件紧固于踢脚板底座6。在袖壁10a、 10b的上端部之间固定有出入口顶在轿厢室壁7的上端部,经紧固件紧固有顶棚12。在顶棚12上, 安装有左右一对顶棚止振件13a、 13b。各顶棚止振件13a、 13b具有防 振橡胶14,其与纵柱4a、 4b抵接;以及防振橡胶支撑装置15,其安装 于顶棚12,用于支撑防振橡胶14。在安装电梯轿厢时,在顶棚12的上表面竖立设置作为顶棚引导体的 多根(此处为两根)顶棚引导销16。顶棚引导销16竖立设置成在顶棚 12的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此外,顶棚引导销16通过例如螺 纹固定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顶棚12,在电梯轿厢的安装后,该顶 棚引导销16被从顶棚12卸下。于顶架3设置有多个顶棚引导孔3a,这些顶棚引导孔3a为在安装时 供顶棚引导销16贯穿插入的顶棚卡合部。在顶棚引导销16贯穿插入于 顶棚引导孔3a的状态下,容许顶棚12相对于顶架3在上下方向移位,但是限制了顶棚12相对于顶架3在水平方向的移位。此外,在顶架3的 顶棚引导孔3a的正上方设置有多个引导销退出孔3b。另外,在该示例中,顶棚12是顶棚引导体侧部件,顶架3是顶棚卡 合部侧部件。在轿厢室壁7的上端部和顶棚12之间设置有多个壁上部定位连接机 构21 ,这些壁上部定位连接机构21在安装时将轿厢室壁7与顶棚12连 接起来,并且进行轿厢室壁7相对于顶棚12的定位。在轿厢室壁7的下 端部和踢脚板底座6之间设置有多个壁下部定位机构22,这些壁下部定 位机构22用于在安装时进行轿厢室壁7相对于踢脚板底座6的定位。接下来,对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 梯轿厢的安装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在电梯轿厢的安装作业中,首先, 相对于预先设置在井道内的轿厢导轨(未图示)将紧急停止装置17装配 成水平状。这是因为,在电梯轿厢的安装后难以进行紧急停止装置17的 水平调整。此后,将在工厂预先组装好的由轿厢底架2、轿厢底5以及轿厢底防振装置18组合而成的组装体安装在紧急停止装置17上。踢脚板底座6 右一汰+论沿罟干新丽席s的悉刑_ W "诵衬坚固4牛固^ 平铳丽l^ s的独立体的类型。在独立体的类型中,踢脚板底座6相对于轿厢底5被正确 地定位并且固定。在将轿厢底5的组装体安装于紧急停止装置17之后,将纵柱4a、 4b 立起并固定于轿厢底架2或紧急停止装置17。此后,在纵柱4a、 4b的上 端部之间固定顶架3,并在纵柱4a、 4b的上下端部安装引导靴(未图示), 从而轿厢架1的组装完成。接着,如图3所示,将顶棚12搬入轿厢架1的内侧,经顶棚起重用 钢丝19将顶棚12吊起,并使顶棚引导销16插入到对应的顶棚引导孔3a 中。此后,如图4所示,将侧壁8a、 8b与顶棚12连接。此时,首先将 侧壁8a、 8b的相邻壁板彼此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壁上部定位连接机构21 , 在进行相对于顶棚12的定位的同时将侧壁8a、 8b与顶棚12连接起来。接着,如图5所示,与侧壁8a、 8b相同地将后壁9与顶棚12连接起来,并将侧壁8a、 8b与后壁9连接起来。然后,如图6所示,将袖壁 10a、 10b与顶棚12连接起来,并将侧壁8a、 8b与袖壁10a、 10b连接起来。在图4 图6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包括:    轿厢架,其具有轿厢底架、配置于上述轿厢底架上方的顶架以及设置于上述轿厢底架和上述顶架之间的纵柱;和    轿厢室,其具有设置于上述轿厢底架上的上述轿厢室壁以及设置于上述轿厢室壁上的顶棚,    上述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    顶棚引导体设置于顶棚引导体侧部件,上述顶棚引导体侧部件为上述顶架和上述顶棚中的任一方,    顶棚卡合部设置于顶棚卡合部侧部件,上述顶棚卡合部侧部件为上述顶架和上述顶棚中的另一方,在安装时,通过使上述顶棚卡合部与上述顶棚引导体卡合,在允许上述顶棚相对于上述顶架在上下方向的移位的同时,限制了上述顶棚相对于上述顶架在水平方向的移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泉喜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