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绍允专利>正文

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1520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装置,锅炉输汽口通过蒸汽主管和分汽缸进汽口连通,分汽缸出汽口依次由蒸汽干管与蒸汽支管与用热设备及二次蒸汽锅炉的进汽口连通,蒸汽干管的下游装有待机管路,在蒸汽主管管路上设有通至蓄水罐的支路,在用热设备和二次蒸汽锅炉下部接有充水罐,各充水罐由溢水管与两相流干管连接,两相流干管的出液口通至低位集液罐进液口,低位集液罐出液口经高温泵通至蓄水罐,蓄水罐的出水口通过高温泵通至锅炉进水口。该装置运行中可有效地阻止外界空气渗入,防止装置设备被气体腐蚀,由于锅炉产生的蒸汽在封闭系统内进行相变供热循环,使高温冷凝水全部回收,因此提高了装置的热能利用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供热工程设备
,涉及一种工业锅炉封闭 循环相变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工业锅炉相变供热装置多为开式装置,蒸汽在装置内 完成热交换后变成为冷凝水,而大部分冷凝水以及降压后的二次蒸汽 均不能被装置有效地回收利用。虽然近年来本领域也相继开发出一些 配设有冷凝水回收装置的供热装置,但由于其不能完全和大气隔离, 装置中还存在氧腐蚀,冷凝水也不能被全部回收,因此造成装置热能 的浪费和设备的被腐蚀。另外,在现行大部分装置中的用热设备还都 必须装疏水阀,因为装置运行过程中疏水阀失效现象比较普遍,影响 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装置运行中,由于设备的启闭,在停机时温度和 压力下降产生负压,外界的空气由管道、泵筏存在的间隙侵入装置内 腐蚀系统及设备,还影响传热,因此,现行装置还必须配置除氧器和 钠离子交换器等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提供一 种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可将供热系统中凝结水的热焓全部回收并避 免外界空气进入供热系统内致使系统设备被氧和二氧化碳等腐蚀的 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工业锅 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装置含有锅炉、蓄水罐、分汽缸、高温泵、多个 用热设备、装有水位控制器的低位集液罐、二次蒸汽锅炉、蒸汽主管、 蒸汽干、多根蒸汽支管以及连接管路,装置连接结构中,锅炉输汽口 通过蒸汽主管和分汽缸进汽口连通,分汽缸出汽口与蒸汽干管进汽口 连通,蒸汽干管与各蒸汽支管连通,各蒸汽支管出汽口分别与相应的 用热设备及二次蒸汽锅炉的进汽口连通;低位集液罐的上部进汽口通过一根支管低压管和蒸汽干管连通;在蒸汽干管的下游装有待机管 路;在蒸汽主管的管路上分设有一个连接至蓄水罐汽空间的联通管; 在用热设备和二次蒸汽锅炉下部均连接有充水罐,各充7jc罐由各自的 溢水管与两相流干管连接,两相流干管的出液口通至低位集液罐的进 液口,低位集液罐下部的出液口通过高温泵与蓄水罐的进液口连接,蓄7JC罐下部的出水口通过高温泵通至锅炉的进水口。在本技术所述装置实际工作中,由锅炉供给的蒸汽经蒸汽干 管输送到用热设备后,通过热交换变为高温冷凝水并靠高度差自流到 低位集液罐,再由高温泵送到锅炉的蓄水罐,进而再通过高温泵送至 锅炉重复加热,这样工质(水)以汽-液-汽的形式在封闭的装置内进行 相变循环,为各供热设备供给热量。本技术装置结构中,在蒸汽 干管的上游设有待机管路,当干管关闭停止供热时,待机管路将经减 压后的低压蒸汽充入下游系统,使装置保持高于大气压的正压状态, 阻止外界空气渗入装置内;在与干管连通的部分或单台用热设备停用 时,用热设备随着温度和压力下降呈现的负压时,低位集液罐中的背 压将与用热设备连接的充7jc罐中的水压入用热设备的气空间内起到 阀门的作用,也阻止外界空气渗入设备内,通过上述措施有效防止了 各种途径的氧和二氧化碳物质对设备的腐蚀,排除了装置内不冷凝气 体,提高了蒸汽的热交换性能。此外,锅炉蒸汽主管和蓄水罐之间由 联通管相联,使锅炉和蓄水罐压力保持平衡,蓄水罐的水由高温泵输 送到锅炉,高温泵的工作由锅炉本体上的水位控制器控制。这样在排 除装置内阅门、泵、管道等部件跑、冒、漏水的因素外,装置不须补 水,可节约大量水资源,又因为不补生水,装置也就杜绝了因进生水 而带入的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对设备的腐蚀,故装置中可不必再设除 氧器和钠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工质(水)以汽 -液-汽的相变形态在完全封闭的装置内循环各种,避免了冷凝水的流 失,冷凝水可被全部回收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供热装置的热 效率;装置运行中在干管或支管中的用热设备关闭时,装置始终保持 正压状态,有效地阻止了因外界空气渗入装置而引起的氧和二氧化碳对系统设备的腐蚀,并避免了装置产生不冷凝气体影响热交换的问 题,提高了用热设备的工作效率。另由于用热设备装有充7jC罐,用热设备不用再装阀门和疏水阀,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除上述优点 外,在装置内设置的低位集液罐还具有除污功能,蓄水罐具有除污、 脱气净化和补水的功能。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所述供热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待机管路部分的示意图。图3是用热设备充水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分体式用热设备充水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名称分别是1-低位集液罐,2-水位控制器,3-高温 泵,4-两相流干管,5-充水罐,6-溢水管,7-用热i更备,8-蒸汽 支管,9—氐压管,10-蓄水罐,ll-高温泵,12-锅炉,13-联通管, 14蒸汽主管,15-分汽缸,16-待机管路,17-蒸汽干管,18-二次蒸 汽锅炉,19-二次蒸汽管,20-旁通管,21-电磁阀,22-减压阀,23-电磁阀,24-上升管,25-进汽管,26-汽空间,27-阀门,28-排汽阀。 附图中粗实线表示蒸汽管;细实线表示控制线路;短线段虚线表示 两相流管;长线段虚线表示冷凝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 的实际应用形式并不仅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参见附图,本技术所述的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装置由 锅炉12、蓄7jc罐10、分汽缸15、高温泵3、 11、用热i更备7、低位 集液罐l、 二次蒸汽锅炉18、蒸汽主管14、蒸汽干管17、蒸汽支管 8以及相应的阀门和连接管路等组成。锅炉12通过蒸汽主管14分别 通至蓄7JC罐10和分汽缸15,与分汽缸15的出汽口连接的蒸汽干管 17均设有待机管路16,待机管路16下游的蒸汽支管8和各用热设备 7及二次蒸汽锅炉18的进汽口连接,其中一支管低压管9和低位集 液罐1上部连通。在用热设备7和二次蒸汽锅炉18的下部均连接有 充水罐5,用热设备7和充7JC耀5可采用整体式结构,也可采用如图4所示的分体式结构。充水罐5由各自的溢水管6与两相流干管4连 接,两相流干管4连接在低位集液罐1的上部,低位集液罐1装有水 位控制器2,由控制电路和高温泵连接,高温泵3的进水管装在低位 集液罐1的下部,出水管和蓄水罐10的上部连通,高温泵11的进水 管和蓄水罐10下部连通,出水管和锅炉12的进液口连通。锅炉12 上锅筒的汽室之间连有控制线路。蒸汽主管14通过联通管13和蓄水 罐10上部进汽口接通,使锅炉12和蓄7jc罐10的压力平衡。装置中 设置的二次蒸汽锅炉18可向蒸汽直接换热的用热设备提供蒸汽。这 种设置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本技术中的待机管路16装在蒸汽干管17的下游,其结构如 图2所示,由并联于蒸汽干管17上的蒸汽干管段和旁通管20组成, 在待机管路16的蒸汽千管段装有电磁岡21,在旁通管20上装有减 压阀22和电磁阀。装置运行中,在关闭电磁阀21时打开电磁阀23 减压后的低压蒸汽充入蒸汽干管17上的所有设备及管路,阻断外界 空气渗入系统内,使这部分的设备和管路处于待机状态。在图l和图3所示的装置结构中,任何一台用热设备7停机时内 部的汽空间26温度和压力下降,受低位集液罐1背压的作用把充水 罐5的水通过上升管24把压入用热设备7的汽空间26,达到水封作 用。蓄水罐10则由联通管13输送蒸汽,防止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锅炉封闭循环相变供热装置,含有锅炉(12)、蓄水罐(10)、分汽缸(15)、高温泵(3、11)、多个用热设备(7)、装有水位控制器(2)的低位集液罐(1)、二次蒸汽锅炉(18)、蒸汽主管(14)、蒸汽干管(17)、多根蒸汽支管(8)及连接管路,其特征在于:锅炉(12)输汽口通过蒸汽主管(14)和分汽缸(15)进汽口连通,分汽缸(15)出汽口与蒸汽干管(17)进汽口连通,蒸汽干管(17)与各蒸汽支管(8)连通,各蒸汽支管(8)出汽口分别与相应的用热设备(7)及二次蒸汽锅炉(18)的进汽口连通;低位集液罐(1)的上部进汽口通过一根支管低压管(9)和蒸汽干管(17)连通;在蒸汽干管(17)的下游装有待机管路(16);在蒸汽主管(14)的管路上分设有一个连接至蓄水罐(10)汽空间的联通管(13);在用热设备(7)和二次蒸汽锅炉(18)下部均连接有充水罐(5),各充水罐(5)由各自的溢水管(6)与两相流干管(4)连接,两相流干管(4)的出液口通至低位集液罐(1)的进液口,低位集液罐(1)下部的出液口通过高温泵(3)与蓄水罐(10)的进液口连接,蓄水罐(10)下部的出水口通过高温泵(11)通至锅炉(12)的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允
申请(专利权)人:刘绍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