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两轮电动车用转向弹性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1633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平衡两轮电动车用转向弹性复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一个弹性体;一个导柱;所述弹性体一端装在弹性体导柱内;压弹性体钢片,所述压弹性体钢片装在弹性体导柱内,并压在弹性体的上端;一个顶杆;一个连接摇杆的旋转轴,其下端切有一个水平面,该旋转轴与所述弹性体通过导柱传动连接;一个与旋转轴下平面贴合的缓冲垫;两个置于旋转轴两端的轴承和;一个定位销;一个转向传感器固定件,其与旋转轴末端相连;一个电位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安装且转向灵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弹性复位机构,尤其是一种用在自平衡两轮电动车上的转向 弹性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自平衡两轮电动车是一种轮胎左右并行布置,采用倒立摆原理来实现自平衡的电 动车;它通过车体内置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人体与车体重心的变换,从而控制 车子的方向和速度,并且可实现零半径转向。这种自平衡两轮电动车便捷环保,是一种很好 的短途代步交通工具。但是,其转向机构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现有的技术中,已经有一种自平衡两轮电动车用转向机构在例如专利申请号为 200920281856. 5的中国专利文献1中公开。根据专利文献1中,其所描述的转向机构包括 底板(1)以及通过支撑架(2)与其固定连接的水平转轴(4),水平转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 有操作杆(3),水平转轴(4)的另一端设有转向传感器(8),在水平转轴(4)上固定有沿轴线 对称的、与操作杆(3)垂直的承力支架(6),在承力支架(6)两侧的下方或上方安装有外形 尺寸和物理性能基本相同的弹性体(5 )。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操作者通过左右摇摆操作 杆(3)来控制水平转轴(4)沿轴线方向转动,由于水平转轴(4)的末端还连接有转向传感 器(8),所以水平转轴(4)转动角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转向传感器(8)变成指令,控制电机的 转向及速度输出,从而控制两轮车的转向。操纵杆(3)在操作者不施力的情况下,水平转轴的两侧的等高弹性体(5)与承力架(6)接触,由于两个弹性体(5)高度相等,从而使承 力支架(6)保持在水平位置,而操纵杆(3)在直立正中的位置。当对操纵杆(3)往一个方 向施加外力使其摆动时,水平转轴(4)上的承力架(6)的一端会压缩弹性体(5),另一端与 弹性体(5)脱离接触。当操纵者停止施力时,弹性体(5)的弹力会使承力架(6)回到水平 位置,即操纵杆(3)回到与旋转轴直立正中的位置。但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转向机构中,其为横向安装结构,使得车体冗长,体 积较大;其机构外设,不便于保洁,还增加了生产成本;操纵杆左右偏转时,施力要随偏转 的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尤其偏转一开始基本不受力,不易控制;左右对称的弹性体部位安装 难以保证等高,操纵杆不能保证停在中间位置;操纵杆转动角度没有限位,转动过大,承力 架与弹性体会错开而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转向机构 包括一个弹性体;一个导柱;所述弹性体一端装在弹性体导柱内;压弹性体钢片,所述压弹 性体钢片装在弹性体导柱内,并压在弹性体的上端;一个顶杆;一个连接摇杆的旋转轴,其 下端切有一个水平面,该旋转轴与所述弹性体通过导柱传动连接;一个与旋转轴下平面贴 合的缓冲垫;两个置于旋转轴两端的轴承和;一个定位销;一个转向传感器固定件,其与旋转轴末端相连;一个电位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为气弹簧或钢丝弹簧或橡胶弹簧或聚氨酯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一个轴段设置有平面特征,旋转轴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该平 面与所述弹性体或导柱端面紧密贴合。其运动原理是摆动把手时,带动旋转轴转动,转向传感器固定件与旋转轴末端固 连,旋转轴转动角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转向传感器转变成指令,控制电机的转向及速度输出, 从而控制两轮车的转向。转动的旋转轴压到缓冲垫,使其压着顶杆使弹性体收缩,当顶杆下 行碰到弹性体导柱时,把手转动达到极限位置;反方向时,原理亦如此;松开把手,把手由 于回复力作用自动恢复到中间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复位机构具有以下优点(1)无间隙,保证了每次都能使手把复位到中间位置,而且左右不易产生间隙;(2)从零位到极限角度都能提供舒适连续的转向力度;(3)纵向结构内置在车子下壳体,缩短了车体的长度;(4)对弹性体的精度要求不高,容易制造,且有限位装置,弹性体不易失效;(5)可靠性高,受压构件不易磨损;(6)通过在所述旋转轴一个轴段设置有所述平面特征,旋转轴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该平 面与弹性体或导柱端面紧密贴合,从而保证旋转轴处于零位状态。附图说明图1、2为
技术介绍
中专利文献1所述的转向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沿A-A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沿B-B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实施例1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实施例1沿C-C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实施例2的正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实施例2沿D-D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 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3到图12是本专利技术弹性复位机构的实施例,具体的说,图3到图6是根据本发 明的弹性复位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侧视图以及其A-A和B-B的剖面视图;图7到图 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复位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侧视图以及其C-C的剖面视图;图 10到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复位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侧视图以及其D-D的剖面 视图。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弹性复位机构包含一个弹性体(2),其一端装在 弹性体导柱(3)里;一个弹性体导柱(3);—个压弹性体钢片(4),其装在弹性体导柱(3)里, 并压在弹性体(2)的上端;一个顶杆(5);—个与旋转轴(7)下平面贴合的缓冲垫(6);—个 连接摇杆的旋转轴(7),旋转轴中间轴段部分具有平面特征;一个定位销(10);两个置于旋 转轴(7)两端的轴承(11)和(14);一个转向传感器固定件(12),其与旋转轴(7)末端固连; 一个转向传感器(13)。如图4所示,摆动把手(1)时,将会带动旋转轴(7)转动,旋转轴(7)转动角度的大 小可以通过转向传感器(13)转变成指令,控制电机的转向及速度输出,从而控制两轮车的 转向,转动的旋转轴(7)压到缓冲垫(6),使其压着顶杆(5)使弹性体(2)收缩,当顶杆(5) 下行碰到弹性体导柱(3)时,把手(1)转动达到极限位置;反方向时,原理亦如此;松开把手 (1),把手(1)由于回复力作用自动回复到中间位置。通过设置有所述平面特征,转向时该 平面接收弹性体(2)的弹力,使旋转轴(7)产生逆向转矩,具有恢复零位的趋势。如图7、8和9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中间单弹性体复位机构包含弹性体推杆 (IL)和(1R),滚轮(2L)和(2R),销钉(3L)和(3R),弹性体(4),衬套(5L)和(5R),保持架 (6),把手压杆(7L)和(7R),轴承套(8),转轴(9),把手下力臂(10)以及螺母(11)。如图7和9所示,摇动把手把手下力臂(10)时,将带动把手压杆(7L),使滚轮(2L) 挤压弹性体推杆(1L),在弹性体推杆(IL)的压力作用下,弹性体(4)压缩,弹性体(4)的另 一端被另外一个弹性体推杆(7R)顶住,当弹性体推杆(7L)碰到弹性体推杆(7R)时,摆动 角度达到极限位置;反方向时,其原理亦如此;松开把手下力臂(10)时,在弹性体力的作用 下,可自动回复到中间位置。如图10、11和1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双弹性体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平衡两轮电动车用转向弹性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个弹性体(2);一个导柱(3);所述弹性体(2)一端装在弹性体导柱(3)内;压弹性体钢片(4),所述压弹性体钢片(4)装在弹性体导柱(3)内,并压在弹性体(2)的上端;一个顶杆(5);一个连接摇杆的旋转轴(7),其下端切有一个水平面,该旋转轴(7)与所述弹性体(2)通过导柱(3)传动连接;一个与旋转轴(7)下平面贴合的缓冲垫(6);两个置于旋转轴(7)两端的轴承(11)和(14);一个定位销(10);一个转向传感器固定件(12),其与旋转轴(7)末端相连;一个电位器(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学凯周伟胡志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