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芯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7184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取芯刀具,能够顺利排出切屑且穿孔性能高。该取芯刀具(C)具有:筒状的本体部(1)、在其前端沿周向按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切削刃(2),把多个切削刃(2)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内切削刃(2A),把其余的作为外切削刃(2B)而起到各自功能,使所述本体部(1)的厚度薄到能够维持耐变形性能的程度,而且在前端向前端侧开口而设置在壁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槽(3),在该贯通槽(3)内插入所述切削刃(2),该切削刃(2)具有与该贯通槽(3)的周向尺寸相等的尺寸且由与所述本体部(1)是分体的刀头构成,且在所述切削刃(2)的旋转方向前方利用外周面形成排出切屑用的狭缝(4),该外周面具备越靠向前端侧就越靠近内周面的形态,在使切削刃(2)的轴向前端部的内径端与所述狭缝(4)的轴向前端部的周面一致或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把所述切削刃(2)向所述贯通槽(3)插入并进行熔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芯刀具,特别是涉及作为复合材料穿孔用合适的取芯刀具。
技术介绍
现有在对板状材料穿设比较大径的孔时,鉴于穿孔效率的高低和穿孔 边缘的干净等而在^f吏用取芯刀具。在穿孔效率高的取芯刀具的情况下,如何顺利地排出切屑则成为技术 课题。且该课题随对要穿孔的对象物不同,具体是要对木材穿设孔、对混 凝土穿设孔或是对金属穿设孔的不同而解决方法也有各种不同。例如在对木材穿设孔时,通过在取芯刀具本体部的周面上轴向(穿设 孔的行进方向)形成从前端(下端)向基端侧延伸设置规定长度的窄缝, 使切屑从该窄缝顺利向外部排出。在对混凝土穿设孔时,由于切屑是比较侧或内侧突出,而在取芯刀具与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足够的间隙,使切屑 顺利向外部排出。在对金属穿设孔时,把设置切削刃的该取芯刀具的本体 部前端部(下端部)形成厚壁,在该厚壁部的旋转方向前端设置切削刃, 而且在该旋转方向的前方部位(换言之是在旋转方向并且在厚壁部与厚壁 部之间)设置向朝内周侧的凹部而形成排出槽,使切屑从该排出槽向基端侧顺利排出。作为这样的先进技术被记载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4-141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231013号公报但对复合材料,具体地是表面是金属板,其内侧是木制的板材,更内 侧是陶制的板材等重叠的"复合材料"的情况进行穿孔时,必须把这些所 有材料的切屑都顺利排出。如前所述,把取芯刀具特长之一的高穿孔效率进一步提高就成为今后 的课题。4一般来说,把取芯刀具本体部的壁厚度和切削刃厚度方向(径向)的 壁厚度尺寸缩小来减少穿孔时产生的切削量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当把所述本体部的壁厚度尺寸减小,对于在穿孔时作用在本体部的 转矩,特别是对于作用在切削刃近旁即本体部前端部的转矩的耐变形性(刚 性)能下降。因此,在该情况下为了提高所述本体部的前端部耐变形性能, 优选在结构上使本体部的前端构成全周连结的环状。但这种结构不能使切 屑从本体部的内径侧隔着该本体部而向外径侧移动。因此,所述切屑的排出性能降低,存在相互矛盾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芯刀具,即使在 对把多种材料重叠的复合材料穿设孔时,也能够顺利排出切屑,且即使穿 孔性能更高,也能够维持希望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能够由以下结构构成的取芯刀具来解决。即本专利技术的取芯刀具具有筒状的本体部、在该本体部的前端沿周向 具有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切削刃,这些切削刃中的至少 一个具有切削内周 侧部分而起到内切削刃的作用,其余的切削刃具有切削外周侧部分而起到 外切削刃的作用,其中,使所述本体部的径向厚度薄到能够维持耐变形性能的程度,而且在该本体部的前端向前端侧开口而形成向所述径向贯通的贯通槽,在所述贯通槽内插入所述切削刃,该切削刃具有与该贯通槽的周向尺 寸相等的周向尺寸且由与所述本体部是分体的刀头构成,且在所述切削刃的旋转方向前方利用外周面形成排出切屑用的狭缝, 所述外周面具有构成所述本体部一部分的该外周面具备越靠向前端侧就 越靠近构成该本体部一部分的内周面的锥状曲面的形态,在4吏该切削刃的轴向前端部的内径端在径向上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前端 部一致或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把所述切削刃向所述贯通槽熔敷。于是,根据该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取芯刀具,以本体部的径向厚度薄为起因 而能够缩小各形成多个切削刃的刀头的径向有效切削宽度尺寸(指当各切 削刃旋转时切削成环状的环的宽度尺寸)。因此,通过减少穿孔时的总切削量就能够^提高穿孔效率。该结构中,由于取芯刀具的前端部经由其间插入的切削刃而在结构上 成为环状的 一体,所以能够得到必要的耐变形性能。且在本体部的前端部,如上述那样在成为狭缝的所述锥状曲面的旋转 方向后侧形成用于插入所述刀头的贯通槽,且在使该刀头的轴向前端内周 端与所述本体部的前端部一致或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把该刀头向其贯通槽内 插入并进行熔敷。因此,利用与旋转方向前方邻接的狭缝,由该切削刃的 刀头所生成的切屑还包含由该取芯刀具的前端内周部分所生成的切屑被向 由取芯刀具的所述外切削刃的外径边缘所穿设的孔与该取芯刀具的外周面 之间形成的间隙引导,能够把该切屑有效地向该孔外侧排出。所述取芯刀具中,优选的结构是,当把形成所述狭缝的所述本体部外 周面与在轴向前端构成该本体部 一部分的所述内周面在径向 一致或大致一 致的状态下连接时,则能够更加有效地排出切屑。所述取芯刀具中所述切削刃具有切削内周侧部分的内径切削部和与 其外径侧邻接而切削外周侧部分的外径切削部,位于所述外径切削部的旋 转方向前端的切削刃部相对于位于内径切削部的旋转方向前端的切削刃 部,在旋转方向上位于后侧,且当该内径切削部与外径切削部在径向上的 边界线是由从底面看时在旋转方向上前后形成的台阶所形成时,从各切削 刃生成的切屑成为一半宽度的切屑,能够更顺利地通过所述狭缝和所述取 芯刀具的外周面与穿设的孔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且被排出。所述取芯刀具中,当把使所述切削刃轴向前端部的内径端与所述狭缝 的轴向前端部一致或大致一致的结构,使由在周向上把所述狭缝的与轴向 前端部的切削刃连接的部分与该切削刃的所述内径端位置对准,而通过在 径向弯曲或折曲来实现时,能够增加由刀头构成的切削刃的径向配置位置 的自由度。当然,这时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切削,也需要使狭缝的连接部 分,更正确说就是形成狭缝部分的本体部的内周面与切削刃的内径端 一致 或是大致位于外径侧。所述取芯刀具中,在形成有所述本体部前端贯通槽的旋转方向后侧部 位配置厚壁部分,当厚壁部分为使外周面比配置在该贯通槽的所述切削刃 的径向厚度更位于内径侧且比所述狭缝的周面更位于外径侧时,能够把形成切削刃的刀头向本体部的熔敷更牢固地进行,而且在穿孔时能够在取芯6刀具的狭缝周面与穿设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更宽的间隙,因此,切屑的排 出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所述取芯刀具中,所述贯通槽形成有在把所述切削刃向该贯通槽内插 入时与该切削刃接触的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抵接面,而且在切削刃侧也设 置与之对应的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抵接面,在这些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抵 接面彼此之间抵接的状态下,把成为该切削刃的刀头向贯通槽熔敷,这样 则即使从所有的方向有外力对切削刃作用时,该刀头也难于脱落,且由于 插入位置被正确决定,所以能够得到高的定位精度。所述取芯刀具中,当把有所述内切削刃功能的切削刃在取芯刀具周向 上达到一半以下或大致一半以下的区域配置多个时,在穿孔完成后能够把 残留于耳又芯刀具内径侧部分的大致圆筒状被切下部分从该取芯刀具顺利地 取出。所述取芯刀具中,具备第一中心钻部,其中心位于所述取芯刀具的 旋转中心部且被形成在轴向的前端侧;第二中心钻部,其位于该第一中心 钻部的轴向后端侧且从该旋转中心偏心并且被设置成使旋转轨迹的外径端 在径向上比第 一 中心钻的旋转轨迹外径端大,把在穿孔时起到定位作用的相反侧形成所述第二中心钻的偏心时,即使在具有中心钻的取芯刀具中, 在穿孔完成后,也能够把残留于取芯刀具内径侧部分的大致环状被切下部 分/人该耳又芯刀具内部顺利地耳又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取芯刀具,能够提供一种取芯刀具,即使在对把多种材 料重叠的复合材料穿设孔时,也能够顺利排出切屑,且即使穿孔性能更高, 也能够维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芯刀具,具有:筒状的本体部、在该本体部的前端沿周向具有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切削刃,这些切削刃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切削内周侧部分而起到内切削刃的作用,其余的切削刃具有切削外周侧部分而起到外切削刃的作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本体部的径向厚 度薄到能够维持耐变形性能的程度, 而且在该本体部的前端向前端侧开口而形成向所述径向贯通的贯通槽, 在所述贯通槽内插入所述切削刃,该切削刃具有与该贯通槽的周向尺寸相等的周向尺寸且由与所述本体部是分体的刀头构成, 且在所述切削 刃的旋转方向前方,利用外周面形成排出切屑用的狭缝,所述外周面具有:构成所述本体部一部分的该外周面越靠向前端侧就越靠近构成该本体部一部分的内周面的锥状曲面的形态, 在使该切削刃的轴向前端部的内径端在径向上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前端部一致或大致 一致的状态下,把所述切削刃向所述贯通槽熔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永昌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宫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