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自动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996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材自动卸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管材自动卸料装置,它包括横向流水线、纵向流水线、光电感应器、料架,横向流水线包括第一机架、多个传动滚轮,传动滚轮平行的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纵向流水线包括第二机架、多个传送带、多组带轮、举升机构,传送带设置在卸料区,多个传送带分别张紧在各组带轮上,传送带的传动方向与传动滚轮的传送方向垂直,举升机构用于举升和降低传送带的高度,料架位于传送带一端部的下方。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无需人工卸料,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卸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退火后铜管的自动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退火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 (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经过退火后的金 属虽然经过了冷却,但还是带有余热。现有技术中,退火后的钢管采用人工卸 料,采用这种卸料方式容易造成铜管的碰伤,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另外 由于卸料时铜管温度很高,对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进行 管材卸料的卸料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是它包括横向流水线、纵向 流水线、光电感应器、料架,所述的横向流水线包括第一机架、多个传动滚轮, 所述的多个传动滚轮平行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机架上,所述的横向流水线的末 端构成卸料区,所述的纵向流水线设置在该卸料区内,所述的纵向流水线包括 第二机架、多个传送带、多组带轮、用于举升和降低所述传送带高度的举升机 构,所述的各组带轮均由分布在所述的第一机架左右两侧的两个带轮组成,所 述的各个带轮均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机架上,所述的多个传送带分别张紧在所述 的各组带轮上,所述的传送带的传动方向与所述的传动滚轮的传送方向垂直, 所述的举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的光电感应器设置成用于检 测管材是否已全部进入卸料区,所述的光电感应器与所述的举升机构的控制单 元相信号连接,所述的料架位于所述的传送带一端部的下方。所述的举升机构包括气缸、气缸杆,所述的气缸杆的外端部与纵向流水线 相连接。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设置了传动滚轮和 由举升机构举升和降低的传送带,铜管由传动滚轮传送至卸料区,再由传送带传送至料架中,卸料效率高,保证了铜管的质量,无需人工卸料,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料架未示出);附图3为举升机构、传送带和带轮示意其中1、光电感应器;2、料架;3、第一机架;4、传动滚轮;5、第二机 架;6、传送带;7、带轮;8、气缸;9、气缸杆;10、铜管。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l和附图2, —种铜管自动卸料装置,它包括横向流水线、纵向流 水线、光电感应器1、料架2,横向流水线包括第一机架3、多个传动滚轮4, 多个传动滚轮4平行的设置在第一机架3上。横向流水线的末端构成卸料区, 纵向流水线设置在该卸料区内,如附图3所示,纵向流水线包括第二机架5、多 个传送带6、多组带轮7、举升机构,举升机构包括气缸8、气缸杆9,气缸杆9 的外端部与纵向流水线相连接。传送带6设置在卸料区,各组带轮7均由分布 在第一机架3左右两侧的两个带轮7组成,各个带轮7均安装在第二机架5上, 多个传送带6分别张紧在各组带轮7上,传送带6的传动方向与传动滚轮4的 传送方向垂直,举升机构用于举升和降低传送带6的高度,光电感应器l设置 成用于检测铜管IO是否已全部进入卸料区,光电感应器1与举升机构的控制单 元相信号连接,料架2位于传送带6 —端部的下方;当光电感应器l测得铜管 IO全部进入卸料区时,举升机构的控制单元控制其动作,使得传送带6和带轮 7 —起从低于传动滚轮4的位置升至高于传动滚轮4的位置,此时铜管10被移 至传送带6的表面上。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将铜管IO放置在移动流水线上,该移动流水线带 着铜管10以工艺要求的速度依次通过退火炉的加热区、保温区,然后再由横向 流水线将这些铜管IO带入卸料区,当这批退火后的铜管IO全部进入卸料区时, 卸料区旁的光电感应器l感应到此信号并把此信号发送给举升机构的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将指令气缸8动作,气缸杆9伸出使传送带6上升,上升到最高位置 时传送带6开始传动,这时铜管10随着传送带6的传动落至料架2内,完成了 下料。权利要求1、一种管材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向流水线、纵向流水线、光电感应器(1)、料架(2),所述的横向流水线包括第一机架(3)、多个传动滚轮(4),所述的多个传动滚轮(4)平行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机架(3)上,所述的横向流水线的末端构成卸料区,所述的纵向流水线设置在该卸料区内,所述的纵向流水线包括第二机架(5)、多个传送带(6)、多组带轮(7)、用于举升和降低所述传送带(6)高度的举升机构,所述的各组带轮(7)均由分布在所述的第一机架(3)左右两侧的两个带轮(7)组成,所述的各个带轮(7)均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机架(5)上,所述的多个传送带(6)分别张紧在所述的各组带轮(7)上,所述的传送带(6)的传动方向与所述的传动滚轮(4)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的举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传送带(6)的下方,所述的光电感应器(1)设置成用于检测管材是否已全部进入卸料区,所述的光电感应器(1)与所述的举升机构的控制单元相信号连接,所述的料架(2)位于所述的传送带(6)一端部的下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举升机 构包括气缸(8)、气缸杆(9),所述的气缸杆(9)的外端部与纵向流水线相连 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材自动卸料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管材自动卸料装置,它包括横向流水线、纵向流水线、光电感应器、料架,横向流水线包括第一机架、多个传动滚轮,传动滚轮平行的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纵向流水线包括第二机架、多个传送带、多组带轮、举升机构,传送带设置在卸料区,多个传送带分别张紧在各组带轮上,传送带的传动方向与传动滚轮的传送方向垂直,举升机构用于举升和降低传送带的高度,料架位于传送带一端部的下方。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无需人工卸料,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文档编号B65G43/08GK201372125SQ200820129900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宏 王 申请人:太仓市金鑫铜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材自动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向流水线、纵向流水线、光电感应器(1)、料架(2),所述的横向流水线包括第一机架(3)、多个传动滚轮(4),所述的多个传动滚轮(4)平行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机架(3)上,所述的横向流水线的末端构成卸料区,所述的纵向流水线设置在该卸料区内,所述的纵向流水线包括第二机架(5)、多个传送带(6)、多组带轮(7)、用于举升和降低所述传送带(6)高度的举升机构,所述的各组带轮(7)均由分布在所述的第一机架(3)左右两侧的两个带轮(7)组成,所述的各个带轮(7)均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机架(5)上,所述的多个传送带(6)分别张紧在所述的各组带轮(7)上,所述的传送带(6)的传动方向与所述的传动滚轮(4)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的举升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传送带(6)的下方,所述的光电感应器(1)设置成用于检测管材是否已全部进入卸料区,所述的光电感应器(1)与所述的举升机构的控制单元相信号连接,所述的料架(2)位于所述的传送带(6)一端部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金鑫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