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912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氨酯涂布装置,包含有:一射料混合单元,包含一射料混合头,该射料混合头内设有一混合槽,其槽内设有一螺杆,该混合槽的四外围设有数个进料器及至少一个接头;一压送单元,具有一压送容室,可与该射料混合单元组接连通,该压送容室内部至少装设有一可被旋转作动的螺杆及一齿轮泵,该齿轮泵内有一齿轮容室,其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进料口与该压送容室相通,并于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该齿轮容室内装设有数个可控制转速的齿轮;一涂布轮,位于该齿轮泵出料口处,并与该齿轮泵的出料口保有一间隙。该装置可达到稳定、均匀的涂布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聚氨酯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按, 一般经由适当混合反应形成的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PU) 液态混合物,可通过含浸或涂布设备,将其涂布于基布上形成聚氨酯膜, 或者将其涂布于离型纸上,之后,黏贴一皮膜,再将离型纸撕离,而形成 一具皮膜的聚氨酯膜,并可制作成多种不同用途的制品。惟,公知的涂布设备,大多仅单靠压送装置内的螺杆,将聚氨酯液态 混合物直接压送涂布于基布或离型纸上,而没有借助其它挤压设备,因此, 其往外压送挤压的力量仍嫌不足,进而造成涂布量难以稳定,亦使聚氨酯 膜的厚度不一;其次,该涂布设备的涂布量亦较难以控制,而无法随着不 同膜制品的厚度需求快速调整变化;再者,该涂布设备亦无法达到点状或 花纹树脂层的涂布效果,其所能生产的制品结构、用途与功效便受到局限, 难以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涂布装置,可使聚氨酯液态物 料达到稳定、均匀的涂布效果,并可由涂布轮与齿轮泵出口间之间隙调整, 以控制涂布的厚度,另通过涂布轮上的立体花纹设计,可使涂布的聚氨酯 层形成纹路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聚氨酯涂布装置,包含有一射料 混合单元,包含一射料混合头,该射料混合头内设有一混合槽,其槽内设 有一螺杆,该混合槽的四外围设有数个进料器及至少一个接头;一压送单元,具有一压送容室,可与该射料混合单元组接连通,该压 送容室内部至少装设有一可被旋转作动的螺杆及一齿轮泵,该齿轮泵内有一齿轮容室,其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进料口与该压送容室相通,并于另一侧 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该齿轮容室内装设有数个可控制转速的齿轮;一涂布轮,位于该齿轮泵出料口处,并与该齿轮泵的出料口保有一间隙。本技术可用以将物料预混合反应形成聚氨酯液态混合物,再垂流 灌注至一压送单元中,并由内部螺杆的旋转作动,将液态混合物混炼再反 应,之后压送至一齿轮泵中,同时利用内部齿轮的转速控制,将液态混合 物稳定输送至一与齿轮泵出料口形成适当间隙的涂布轮上,以供涂布用。本技术的优点及可达成功效如下1、 本技术的涂布装置在该压送单元后配合该齿轮泵,除可增加 挤压力量,更可以控制压送的力量,使混炼反应后的聚氨酯液态物料得以 在适当流量下输送至该涂布轮上,而可达到稳定的涂布效果。2、 本技术利用该齿轮泵的出料口与该涂布轮的轮面间形成一可 调整大小的间隙,可使该涂布轮承载半固化的聚氨酯的厚度受到控制,进 而可控制该涂布轮的涂布量或涂布厚度。3、 本技术利用该涂布轮内部注入循环冷却水,可使该涂布轮上 的聚氨酯液态物料受到适当冷却,而凝固呈半固化状态,以利于后续滚压 贴合作业。4、 本技术利用该涂布轮上雕刻立体花纹,可使涂布贴合于该基 布上呈半固化状态的聚氨酯产生条状或点状等纹路效果,亦即,可在该基布上形成条状或点状等纹路效果的pu塑料发泡层(或pu塑料层)。5、 本技术的涂布装置可由色料或发泡剂的选择性添加,配合涂 布贴合工艺的多种不同应用实施例,制作出多种型态的聚氨酯膜状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涂布装置的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射料混合单元与压送单元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射料混合单元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涂布轮呈点状的立体花纹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涂布装置的涂布贴合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PU塑料发泡层与基布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PU塑料发泡层、皮膜层与基布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PU塑料发泡层与皮膜层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l、图2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聚氮酯涂布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涂布装置l包含有一计量输出单元10,其包含有三料桶11,该些料桶11内装有液态物 料,并分别装设有一搅拌器12,可分别由一马达13带动,其底部则装设有一定量泵14,使内部的液态物料可被计量输出;一发泡单元20,其内部填装有可促进发泡作用的发泡剂,该发泡剂可 为氮气、瓦斯、水或物理性发泡剂;一射料混合单元30,具有一射料混合头31,其中央设有一纵向的混 合槽32,该混合槽32内设有一可旋转作动的螺杆33,另,该射料混合头 31的周侧还设有三进料器34及一接头35,其中,该些进料器34内具有 一容室341,该容室341前端穿设一射出口 342与该混合槽32相通,同时 该些进料器34于外侧面还穿设有一个与该容室341相通的进料口 343,并 分别与该计量输出单元10的三料桶11相连接,可使各料桶11中的液态 物料分别经由该些进料器34射入混合槽32中,而该接头35则与该发泡 单元20相连接,可使该发泡单元20内的发泡剂经由该接头35导入该混 合槽32中,并与来自各料桶11的物料预混合,再以垂流方式灌注而出;一压送单元40,具有一压送容室41,可与该射料混合单元30适当组 接连通,以承接从该射料混合单元30灌注而出的预混合后的物料,且, 该压送容室41内部装设有二彼此平行的螺杆42,并受一减速马达43驱转 带动,使该预混合后的物料可受该些螺杆42予以混炼反应,再压送输出 至一齿轮泵44,该齿轮泵44内设有一齿轮容室441,其侧面设有一个入 料口 442与该压送容室441相通,并于另一侧设有一个出料口 443,该齿 轮容室441内还装设有两个可控制转速的齿轮444,可使该预混合后的物 料得以经由该出料口 443作稳定的流量输出;一涂布轮50,位于该齿轮泵44的出料口 443处,且该涂布轮50的轮面51与该齿轮泵44的出料口 443间形成有一可调整间隙b,该涂布轮50 的轮面51可用以承接从该齿轮泵44的出料口 443输出的该预混合后的物 料,并可由该可调整间隙b控制涂布的厚度;其中,本实施例的可调整间 隙b是利用该涂布轮50的位移进行调整,其亦可由该压送单元40进行位 移调整;另,该涂布轮50内部镂设有适当的冷却水道52,可用以注入循 环冷却水,使该涂布轮50的轮面51上承载的该预混合后的物料可被适当 冷却形成半固化状态;又,如图4所示,该涂布轮50的轮面51还可适当 雕刻立体花纹53,可以形成纹路状的涂布效果。请参阅图5,是本技术涂布装置的涂布贴合状态示意图,本实用 新型的涂布装置1操作时,该计量输出单元10的各料桶11内分别填装含 有NCO的异氰酸盐聚合物、含有OH的羟化合物以及色料,并与该发泡 单元20内的发泡剂,依序由射料混合单元30的进料器34及接头35射入 混合槽32中作预混合与初步反应,形成聚氨酯液态物料a,之后,再垂流 灌注于压送单元40的压送容室41中进行混炼再反应,接着,将其压送输 入齿轮泵44内,使该聚氨酯液态物料a可由齿轮泵44较大的推送力量将 其从出料口 443处往外推送,并由该涂布轮50的轮面51承接及适当冷却 后形成半固化的聚氨酯c (即PU塑料发泡材);其中,使用者亦可依产品 特性或用途需求,选择不使用色料,使该聚氨酯c不具特定的色泽,或选 择不使用发泡剂进行发泡,以形成PU塑料材。请再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的涂布装置1大致具有下列三种涂布 贴合的实施应用方式(一) 将半固化的聚氨酯c涂布于一基布60上;其中,该涂布装置l 配合有一载承装置70,该承载装置70具有一第一施放单元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射料混合单元,包含一射料混合头,该射料混合头内设有一混合槽,其槽内设有一螺杆,该混合槽的四外围设有数个进料器及至少一个接头; 一压送单元,具有一压送容室,可与该射料混合单元组接连通,该 压送容室内部至少装设有一可被旋转作动的螺杆及一齿轮泵,该齿轮泵内有一齿轮容室,其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进料口与该压送容室相通,并于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该齿轮容室内装设有数个可控制转速的齿轮; 一涂布轮,位于该齿轮泵出料口处,并与该齿轮 泵的出料口保有一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隆文
申请(专利权)人:凯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