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取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709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该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叶片,物镜安装在叶片上,叶片被布置成通过多个吊线柔性地运动;磁体,沿着切向彼此面对,其中,叶片位于磁体之间;第一线圈,沿着切向成对地布置在叶片的两侧,用于聚焦驱动和径向倾斜驱动;一对第二线圈,沿着切向布置在叶片的两侧,用于跟踪驱动;一对第三线圈,沿着跟踪方向布置在叶片的两侧,用于切向倾斜驱动。光学拾取致动器被按照四轴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按照 四轴驱动的光学拾取致动器。
技术介绍
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包括光学拾取致动器,该光学拾取致动器用于控 制物镜使得聚焦的光适当地位于光盘的记录表面的期望的轨道上。目前代表性的光学介质包括CD、 DVD、蓝光光盘(BD)等。对于这些光学介质的每 一种,光盘的表面与记录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兼 容几种不同类型的光学介质的光学拾取致动器。此外,按照两轴或者三轴驱 动的传统的光学拾取致动器难以灵活地对应于光盘的倾斜。由于下一代光学 介质(例如,BD等)对光盘的倾斜敏感,所以通过在制造过程中精确地装配光学介质来处理光盘的倾斜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光学拾取致动器可执行径 向倾在+驱动(radial tilt driving )、切向倾4斗马区动(tangential tilt driving )以及 聚焦驱动(focus driving )和3艮踪驱动(track driving )。第2001-110075号日本专利公开披露了一种可执行切向倾斜驱动的光学 拾取致动器。根据该公开,吊线连接到其上的印刷电路板(PCB)不是附着 到支架上,而是被板簧支撑。支架用作切向旋转的中心。该结构的旋转中心 上支架,而不是物镜。在切向驱动期间,物镜沿着聚焦方向被偏移。第2001-331957号日本专利公开披露了 一种也可执行切向倾斜驱动的光 学拾取致动器。在该光学拾取致动器中,支撑点位于叶片的运动中心线上, 压电致动器(piezo actuator )和位移扩展构件(displacement expansion member ) 安装在该叶片上。根据该结构,在切向驱动期间,沿着聚焦方向不会出现过 量偏移,但是,压电致动器和位移扩展构件安装在叶片上。因此叶片的重量 增加,从而降低了高频驱动性能。参照图13A,多个吊线121-128沿着聚焦方向F布置。当叶片IOO在按 照箭头101标示的倾斜驱动期间工作时,由于吊线121、 122、 127和128被拉紧,所以吊线123、 124、 125和126变松。因此,不稳定的非直线性驱动 性能升高。此外,参照图13B的曲线图,在切向倾斜驱动期间的第一谐振频 率远远高于在聚焦驱动、跟踪驱动或者径向倾斜驱动期间的第一谐振频率。 这意味着在切线倾斜驱动期间所述线的韧性非常高。在传统的致动器中,在 切向倾斜驱动期间的第一谐振频率是几kHz。在切向倾斜驱动期间的旋转惯 量与在径向倾斜驱动期间的旋转惯量类似,在径向倾斜驱动期间的第一谐振 频率是几百Hz。为了获得与径向倾斜驱动期间的位移相同水平的位移,在切 向倾斜驱动期间需要产生在径向倾斜驱动期间的旋转力矩的几百倍的旋转力 矩的电》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参照图13C,当吊线121沿着聚焦方向F布置时,叶片100在聚焦方向 F上的最大驱动距离受到限制。为了在聚焦方向F上产生位移dl,需要在与 聚集方向F垂直的方向上产生位移d2。位移d2意味着吊线121在纵向上被 拉紧。然而,由于吊线121在纵向上的韧性非常大,所以在聚焦方向F上的 实质上可使用的位移dl受到很大限制。在倾斜驱动期间,这种限制类似地也 作用于在跟踪方向上的位移。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提供一种执行稳定的四轴驱动的光学拾取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还提供一种能够兼容多种光学介质的光学拾取致动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该光学拾取致动器包 括叶片,物镜安装在叶片上,叶片被布置成通过多个吊线柔性地运动;磁 性构件,沿着切向彼此面对,其中,叶片布置在磁性构件之间;第一线圈, 沿着切向成对地布置在叶片的两侧,以沿着聚焦方向和径向倾斜方向驱动叶 片; 一对第二线圈,沿着切向布置在叶片的两侧,以沿着跟踪方向驱动叶片; 一对第三线圏,沿着跟踪方向布置在叶片的两侧,以沿着切向倾斜方向驱动 叶片,其中,光学拾取致动器被沿着四轴被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所述第二线圈的每个布置在第一线圈之间。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兹性构件包括第一i兹极和第二i兹极,被沿着 跟踪方向划分第二线圈的第一边界线分开,其中,第一^t极和第二^t极具有不同的极性;第三磁极,面对第一磁极,布置在沿着聚焦方向划分第一线圈 的第二边界线和在第 一线圈和第二线圏之间的第三边界线之间,并且第三磁 极的极性与第一磁极的极性不同;第四磁极,与第三磁极对称地布置,并面 对第二磁极,并且第四i兹极的极性与第二磁极的极性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光学拾取致动器还可包括穿过第三线圈的内部 偏转线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光学拾取致动器还可包括彼此面对的多个外部 偏转线圈,其中,所述^t性构件布置在外部偏转线圈之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所述多个吊线可沿着跟踪方向布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沿着聚焦方向、跟踪方向、径向倾斜 方向和切向倾斜方向被驱动的光学拾取致动器,所述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叶片,物镜安装在该叶片上;多个吊线,与叶片结合,并沿着跟踪方向被布 置,并与由跟踪方向和切向限定的面共面,以允许光学拾取致动器柔性地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所述多个吊线可围绕物镜沿着切向对称地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所述多个吊线可布置在物镜的一侧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多个吊线可包括沿着切向布置在物镜的一 侧的第 一组和相对于跟踪方向与第一组对称地布置的第二组;第 一组的吊线 被布置成能够沿着纵向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光学拾取致动器还可包括底座,多个磁性构 件安装在该底座上;第一支架,与底座结合,并包括第一通孔,第一组的吊 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被螺钉连接;第一PCB,与第一组的吊线的端部中的一 端结合,并与第一支架分开,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组的吊线能够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光学拾取致动器还包括中央PCB,该中央PCB 与底座结合,并通过柔性线缆电连接到第一PC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所述通孔的每个的直径大于第一组的吊线的每 个的直径,所述通孔填充有阻尼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光学拾取致动器还可包括第二支架,与底座 结合,并包括第二通孔,第二组的吊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被螺钉连接;第二 PCB,固定到第二支架,并与第二组的吊线的端部中的一端结合,并与中央 PCB电连接。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专利技术另外的方面和Z或优点,还有 一部分 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专利技术而得知。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可获得几个优点。第一、光学拾取致动器可沿着四轴被驱动,这可最小化在切向倾斜驱动中的聚焦方向F的偏移。第二、可 通过沿着跟踪方向布置吊线来沿着不发生非直线性运动的四个稳定轴驱动光 学拾取致动器。此外,由于切向倾斜驱动的驱动强度与聚焦驱动、跟踪驱动 和径向倾斜驱动的每一中的驱动强度类似,因此,使用类似水平的电磁力可 稳定地沿着四轴驱动光学拾取致动器。第三、多个吊线可基本上与跟踪方向T共面,同时,沿着切向围绕物镜 对称地布置。因此,可明显增加四个轴的每个驱动方向的位移。因此,沿着 四轴驱动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可兼容各种光学介质。第四、多个吊线被分成布 置在物镜的一侧上的第一组和沿着跟踪方向与第一组对称地布置的第二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 叶片,支撑物镜,叶片被多个吊线柔性地支撑; 磁性构件,沿着切向彼此面对,叶片使用所述吊线布置在磁性构件之间; 第一线圈,沿着切向成对地布置在叶片的对应的相对的侧部,以沿着聚焦方向和径向倾斜方向驱 动叶片; 一对第二线圈,沿着切向布置在叶片的相对的侧部,以沿着跟踪方向驱动叶片; 一对第三线圈,沿着跟踪方向布置在叶片的相对的侧部,以沿着切向倾斜方向驱动叶片, 其中,光学拾取致动器根据磁性构件和第一线圈至第三线圈之间的相 互作用选择性地沿着四轴被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镇源李庸勋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