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1794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有效减少光盘旋转时的噪音,且不会使载置的光盘与托盘接触或是使托盘上安装的电路基板被静电破坏。在载置光盘的托盘(1)的后部区域的背面,安装对主轴电机(2)和拾取器(3)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4)。在托盘(1)的后部区域,形成有托盘(1)的厚度方向上弯曲并贯通的切通孔(8)。切通孔(8)是从托盘正面侧的开口部(8a)看不到托盘背面侧的开口部(8b)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效地减少因光盘旋转而产生的噪音的光盘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光盘装置中,随着光盘转速的增大产生的噪音也增加,需要用来减少它 的对策。噪音发生的原理,可以认为是因旋转的盘引起的空气流,与载置该盘的托盘和周边 部件碰撞而成为噪音。由此,使空气流衰减对于减少噪音是有效的,提出了以下的托盘结 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托盘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高度0. Imm以上的凹凸部、 或者在托盘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配置纤毛或海绵状的部件等的结构。叙述了空气流与该凹 凸部或纤毛接触,从而其流速衰减,此外通过纤毛的吸音作用而减少噪音。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托盘的后部形成多个开口部(贯通孔)的结构。盘旋转 时产生的空气流通过该开口部供给到配置在背面侧的电路基板,进行基板上的发热部件的 散热。专利文献2是以散热为目的的,但是也能够期待使空气流从该贯通空逃逸到背面侧 来减少噪音的效果。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5M0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859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计算机搭载用的光盘装置中,为了实现装置的薄型化,而将光盘与托盘接近至规 定距离以内载置。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托盘上的凹凸部的突起减小盘与托盘 面之间的间隙,盘面与托盘面接触,可能会对盘面造成损伤。配置有纤毛或海绵状的部件的 结构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最近的光盘装置中,为了使托盘与装置主体之间的配线简化,而采用在托盘 的背面侧直接安装印刷电路基板(PCB)的结构(PCB—体化结构)。这样的PCB—体化结构 的托盘中,设置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贯通孔时,会产生静电破坏(ESD)的问题。S卩,在拉出 托盘的状态下静电从外部到来的情况下,通过贯通孔对背面的PCB内的电子部件放电,可 能会破坏电子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有效减少光盘旋转时的噪音,且不会使 载置的光盘与托盘接触或是使托盘上安装的电路基板被静电破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对光盘记录或再现信息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装载或卸 载上述光盘时载置光盘的托盘;支承该托盘上的光盘并使该光盘旋转的主轴电机;对光盘 照射激光,由此对信息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拾取器;和对主轴电机和上述拾取器进行控制的 电路基板,电路基板安装在托盘的后部区域的背面,并且在托盘的至少后部区域,形成有在 上述托盘的厚度方向上弯曲并贯通的切通孔。此处,托盘上形成的切通孔,是从一方的开口 部看不到另一方的开口部的大部分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光盘旋转时的噪音。此时,不会使载置的光盘与托盘 接触或是使托盘上安装的电路基板被静电破坏,可以实现实用性优秀的光盘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托盘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B是表示托盘上设置的切通孔的结构的截面图。图3A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托盘的结构的平面图。图;3B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贯通孔的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托盘上设置的切通孔的其他结构的平面图。图5A是表示托盘上设置的切通孔的另一个结构的平面图。图5B是表示托盘上设置的切通孔的另一个结构的平面图。符号说明1..托盘2..主轴电机3..拾取器4..电路基板(PCB)5..底盖6..底壳7..前面板8..切通孔9..贯通孔10 光盘11 凹部12 高低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的分解立体图。光盘装 置是将装载/卸载光盘时载置光盘的托盘1、支承托盘1上的光盘并使其旋转的主轴电机 2、对光盘照射激光而记录或再现信息的拾取器3、控制主轴电机2和拾取器3的电路基板 (PCB)4、底盖5和底壳6组装而构成的。另外,图1中,省略了光盘和顶盖。电路基板4用螺栓等固定在托盘1的后部区域的背面,成为所谓PCB—体化结构。 在托盘1的前面形成用户操作用的前面板7,此外在托盘1的后部区域形成多个减少噪音用 的切通孔8。由此,切通孔8的至少一部分与电路基板4相对地配置。切通孔8具有本实施 例特有的形状,其结构在后文中叙述。图2A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托盘的结构的平面图。在托盘1的后部区域,形成多个 圆形的切通孔8。以下叙述尺寸的一个例子,相对于托盘1的厚度1 3mm,以5 6mm的 间隔二维状地形成直径约2mm的切通孔。托盘1的后部与托盘前部(前面板7 —侧)相比较,周围更加密闭,所以盘旋转时产生的空气流难以吹出到外部,噪音量变大。因此,优先在 后部区域设置切通孔8。图2B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托盘上设置的切通孔的结构的截面图。切通孔8是在 厚度方向上贯通托盘1,但孔的方向在中途弯曲成曲轴(crank)状的结构。因为成曲轴状, 所以是从切通孔8的一侧的开口部看不到另一侧的开口部的结构。这样的切通孔8,例如能够如下所述地形成。首先,从托盘1的盘载置面(托盘正 面la) —侧形成托盘厚度的约2/3的深度的凹部(开口部)8a。接着,从托盘1的电路基 板4安装面(托盘背面lb) —侧同样地形成托盘厚度的约2/3的深度的凹部(开口部)8b。 此时,使两者(凹部8a、8b)的位置错开规定量(约等于凹部的直径)地形成,由此成为两 者的边界贯通的曲轴形状。该结构中,切通孔8在原来的托盘1的厚度范围内形成,所以光 盘10与托盘1的间隙保持为原样不变,不会变窄。由此,不会使载置的光盘与托盘接触。图2B中,示意性地表示了空气流和静电流。首先,因盘10的旋转引起的空气流, 被吸入托盘1上设置的切通孔8而受到阻抗。此外,吸入的空气流的一部分通过切通孔8 流出到电路基板4 一侧。结果,盘与托盘的间隙中流过的空气流的流速衰减,噪音减少。另 一方面,从托盘1的上方到来的静电,能够进入切通孔8。但是,因为切通孔8成曲轴形状, 所以一直前进的静电被凹部8a的底面8c遮挡,不能够到达电路基板4。由此,电路基板4 上的电气部件被保护不被静电破坏。其中,切通孔8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图2B所示的曲轴形状。只要是从切通孔8 的托盘正面侧的凹部(开口部)8a看不到托盘背面侧的凹部(开口部)Sb、或者看不到凹部 (开口部)8b的大部分的结构,就同样具有防止静电破坏的效果。图3A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托盘的结构的平面图,图:3B是表示作为比较例 的现有的托盘的结构的截面图。在托盘1的后部区域,形成多个圆形的贯通孔9。该贯通孔 9如图:3B所示,在厚度方向上以直线状贯通托盘1。图中在与托盘1的载置面Ia垂直的方 向上贯通,但也有在倾斜方向上贯通的情况。图:3B中示意性地表示了空气流和静电流。因盘10的旋转引起的空气流,被吸入 贯通孔9而受到阻抗,其一部分通过贯通孔9流出到电路基板4 一侧。结果,盘与托盘的间 隙中流过的空气流的流速衰减,噪音减少。另一方面,从托盘1的上方到来的静电,进入贯 通孔9,继续直线前进而到达电路基板4。结果,静电对电路基板4上的电气部件放电,可能 会破坏电气部件。此外,即使倾斜地形成贯通孔,也存在从倾斜方向到来的静电,所以不能 够避免静电破坏。这样,在托盘设置直线状的贯通孔的结构中,虽然对于减少噪音有效,但存在静电 破坏的问题。对此,通过使其成为图2A、图2B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切通孔结构,对于减少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其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在装载或卸载所述光盘时载置所述光盘的托盘;支承该托盘上的所述光盘并使该光盘旋转的主轴电机;对所述光盘照射激光,由此对信息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拾取器;和对所述主轴电机和所述拾取器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安装在所述托盘的后部区域的背面,并且在所述托盘的至少后部区域,形成有在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上弯曲并贯通的切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10-30 2009-2503891.一种光盘装置,其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装载或卸载所述光盘时载置所述光盘的托盘;支承该托盘上的所述光盘并使该光盘旋转的主轴电机; 对所述光盘照射激光,由此对信息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拾取器;和 对所述主轴电机和所述拾取器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安装在所述托盘的后部区域的背面,并且在所述托盘的至少后部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桐原聪二郎松本高路山岸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