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顶部外壳的组装性优秀,并且能够减少漏音、EMI和ESD。顶部外壳具有:从一个端部沿着托盘的侧面垂下的垂片;从另一个端部沿着托盘的另一个侧面垂下的侧面;和从侧面向内侧延伸的爪部。底部外壳具有:将一个侧面的上端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下侧弯折部;和在另一个侧面开口,与爪部卡合的切口。垂片具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下侧弯折部具有悬臂弹簧,该悬臂弹簧具有:沿着托盘的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顶部外壳与底部外壳组合了的状态下与突起接触的弹簧部;和将弹簧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而形成,在将顶部外壳与底部外壳组合时与突起接触的弯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盘装置,特别涉及收纳托盘的外壳组件的结构。
技术介绍
对CD (Compact Disc)、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BD (Blu-ray Disc)等光盘读写信息的光盘装置,具有使用激光对光盘读写数据的光拾取器单元(以下称为“0PU”);支承OPU并用于装入光盘的托盘;和可滑动地收纳托盘的外壳组件。外壳组件通过在覆盖托盘的侧面和下表面的底部外壳组装覆盖托盘的上表面的顶部外壳而构成。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645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为了提高顶部外壳对于底部外壳的组装型,以及减少漏音、EMI (电磁干扰)和ESD(静电放电),消除两者的组装间隙是重要的。但是,仅通过两者的嵌合消除组装间隙时,各外壳要求的加工精度较高,在成本方面不利。专利文献I中,在一方的外壳形成悬臂弹簧,在另一方外壳形成突起,通过在组装时使两者卡合,消除组装间隙。但是,该结构中,将顶部外壳与底部外壳组装时作业者受到的阻力依赖于悬臂弹簧的力,难以调整为得到适度的阻力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部外壳的组装性优秀,并且能够减少漏音、EMI和ESD的光盘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一例如下所述。即,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入光盘的托盘;和外壳组件,其包括覆盖上述托盘的上表面的顶部外壳以及覆盖上述托盘的侧面和下表面的底部外壳,收纳上述托盘,上述顶部外壳具有从一个端部沿着上述托盘的侧面垂下的垂片;从另一个端部沿着托盘的另一个侧面垂下的侧面;和从上述侧面向内侧延伸的爪部,上述底部外壳具有将一个侧面的上端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下侧弯折部;和在另一个侧面开口,与上述爪部卡合的切口,上述垂片具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上述下侧弯折部具有悬臂弹簧,该悬臂弹簧具有沿着上述托盘的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上述顶部外壳与上述底部外壳组合了的状态下与上述突起接触的弹簧部;和将上述弹簧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而形成,在将上述顶部外壳与上述底部外壳组合时与上述突起接触的弯曲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用突起在越过悬臂弹簧的弯曲部时的反作用力得到适度的阻力感,提高顶部外壳的组装性。反作用力依赖于突起的高度,能够使阻力感容易并且精度良好地调整为所要求的强度。突起越过弯曲部之后,由弹簧部对突起施力,消除顶部外壳与底部外壳的组装间隙,能够减少漏音、EMI和ESD。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从相反一侧观看图I的光盘装置的立体图。图4A是用于说明顶部外壳的组装方法的图。图4B是用于说明顶部外壳的组装方法的图。图4C是用于说明顶部外壳的组装方法的图。图5A是用于说明顶部外壳的组装方法的图。图5B是用于说明顶部外壳的组装方法的图。符号说明2 托盘3 外壳组件31 顶部外壳32 底部外壳35 垂片36 突起37 悬臂弹簧100 光盘装置312 侧面313 爪部323 切口371 弹簧部372 弯曲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对图I的框A包围的部分放大的部分放大图,图3是从相反一侧观看图I的光盘装置100的立体图。各图都为了了解光盘装置100的内部结构,而表示打开顶部外壳31的状态。光盘装置100具有光拾取器单元(以下称为“0PU”)I、用于装入光盘的托盘2和收纳托盘2的外壳组件3。OPUl是使用激光对光盘读写数据的机构。OPUl能够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地被支承于托盘2。外壳组件3具有覆盖托盘2的上表面的平板状的顶部外壳31,和覆盖托盘2的侧面和下表面的底部外壳32。底部外壳32是图中上侧和右侧打开的箱型。在底部外壳32组装顶部外壳31时,在图中右侧形成开口部33。托盘2能够沿外壳组件3的内部敷设的未图示的2根轨道滑动,向图中右侧滑动时能够通过开口部33移动至外壳组件3的外侧。在托盘2的右侧组装有未图示的边框(面板)。顶部外壳31具有从一个端部沿着托盘2的侧面垂下的上侧弯折部311 ;从另一个端部沿着托盘2的另一个侧面垂下的斜面312 ;和从侧面312向内侧延伸的爪部313 (图3)。上侧弯折部311在与侧面312的宽度方向中央(优选为使宽度方向的尺寸二等分的位置)相对的位置上,进一步具有向下方垂下的垂片35。在垂片35的内面,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圆筒形状的突起36。突起36通过冲压成型等形成。 底部外壳32具有使一个侧面321的上端向内侧弯折形成的下侧弯折部322 ;和在另一个侧面开口与爪部313卡合的切口 323 (图3)。下侧弯折部322在与突起36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悬臂弹簧37。悬臂弹簧37是L字形状的弹簧,具有沿着托盘2的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与突起36抵接的弹簧部371,和使弹簧部371的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的、与下侧弯折部322连接的弯曲部372。接着,说明将顶部外壳31与底部外壳32组装的流程。首先,如图3所示,将顶部外壳31的爪部313与底部外壳32的切口 323卡合。图4A表示该状态下的通过突起36的横截面。接着,以爪部313与切口 323的卡合部为中心使顶部外壳31旋转,使上侧弯折部311和垂片35接近下侧弯折部322时,突起36与悬臂弹簧37的弯曲部372接触(图4B)。从该状态起进一步对顶部外壳31施加向下的力时,反作用力对顶部外壳31作用,在突起36越过弯曲部372时,可以的到适度的阻力感。图5A表示突起36接触弯曲部372的状态。突起36的移动轨迹与弯曲部372重合相当于图中L所示的量。为了使突起36越过弯曲部372,需要在突起36与弯曲部372的接触部位上,使垂片35和悬臂弹簧37的变形量合计为L以上,由此,适度的反作用力对顶部外壳31作用。为了调整反作用力的大小,只要调整突起36的高度即可。突起36能够用冲压成型等以比较高的精度成型为所要求的高度,所以只要已知可以得到适当阻力的突起36的高度,之后通过使高度与其相同,就能够将反作用力(阻力感)容易并且精度良好地调整为所要求的大小。其中,弯曲部372的表面平滑地弯曲,所以在突起36越过弯曲部372时不会发生不必要的阻挡。突起36越过弯曲部372时,顶部外壳31向图4C和图5B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悬臂弹簧37上端与下侧弯折部322连接,下端是自由端,所以随着突起36与悬臂弹簧37的接触位置下降,对突起36作用的力减弱,能够使顶部外壳31平滑地移动至关闭位置。在顶部外壳31移动至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下侧弯折部322被上侧弯折部311覆盖,此外,突起36被悬臂弹簧37向外侧按压,顶部外壳31与底部外壳32的组装间隙消失。之后,顶部外壳31即使没有作业者用手按压也可以稳定地保持在关闭位置。这是因为顶部外壳31要从底部外壳32分离时,从悬臂弹簧37受到的反作用力增大,并且顶部外壳31为了从底部外壳32脱离,突起36需要越过弯曲部372,只要对顶部外壳31没有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在关闭位置。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组装顶部外壳31时,首先突起36与弯曲部372接触,通过突起36越过弯曲部372时的阻力,能够得到适度的阻力感。该阻力感在突起36越过弯曲部372时消失,作业者能够识别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入光盘的托盘;和外壳组件,其包括覆盖所述托盘的上表面的顶部外壳以及覆盖所述托盘的侧面和下表面的底部外壳,收纳所述托盘,所述顶部外壳具有:从一个端部沿着所述托盘的侧面垂下的垂片;从另一个端部沿着托盘的另一个侧面垂下的侧面;和从所述侧面向内侧延伸的爪部,所述底部外壳具有:将一个侧面的上端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下侧弯折部;和在另一个侧面开口,与所述爪部卡合的切口,所述垂片具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所述下侧弯折部具有悬臂弹簧,该悬臂弹簧具有:沿着所述托盘的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底部外壳组合了的状态下与所述突起接触的弹簧部;和将所述弹簧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而形成,在将所述顶部外壳与所述底部外壳组合时与所述突起接触的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3 JP 2011-139377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装入光盘的托盘;和 外壳组件,其包括覆盖所述托盘的上表面的顶部外壳以及覆盖所述托盘的侧面和下表面的底部外壳,收纳所述托盘, 所述顶部外壳具有从一个端部沿着所述托盘的侧面垂下的垂片;从另一个端部沿着托盘的另一个侧面垂下的侧面;和从所述侧面向内侧延伸的爪部, 所述底部外壳具有将一个侧面的上端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下侧弯折部;和在另一个侧面开口,与所述爪部卡合的切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家诚二,松本高路,长峰秀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