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的控制方法、减振装置的偏移校正方法和板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8593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的控制方法、减振装置的偏移校正方法和板簧。该汽车的汽车减振装置,其是将发动机和变速箱等结合而成的动力装置以隔绝振动为目的而被发动机支架支承在车身上而形成的,具有使与发动机的振动不同的振动产生的加振部件,因此能利用加振部件的反作用力使座位部等的振幅减小。而且,只要调整成车体的振动模式在座位部附近成为节,就能减少座位部附近的振幅,提高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能降低汽车等搭载了发动机的车辆中的 座位部和方向盘部的振幅来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汽车减振装置。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对汽车等减振对象机器进行抑制振动控 制的减振装置以及减振装置的控制方法。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的偏移校正方法。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线性致动器上的板簧。本申请基于2006年12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6 — 329495号、2006年12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6—329497号、 2007年4月5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99468号、2007年4月5 曰在曰本申i奮的净争愿2007—99469号、2007年5月IO曰在曰本申 请的特愿2007—125666号主张优先权,并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将发动机与变速箱、变速驱动桥等结合而成的 动力装置以隔绝高频振动为目的而由发动机支架支承。另一方 面,在汽车停止时等之际,发动机进行空转,但由于是低速运 转,因此与行驶时相比,转矩变动大,且成为低频振动,由于 经由发动机支架所传递的发动机的振动而使车身产生振动。该 低频振动经由地板传递给乘客,有碍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根据附图进行具体说明时,图35示意性表示空转时的车身 振动。在此,发动机等动力装置1由发动机支架2支承在车身3 上。但是,发动机支架2在空转时等的加振力的频率低的情况下, 有时振动隔绝性能不足。此时,如图中的虛线所示,车身3大幅度地振动,座位部4和方向盘部5进行位移,乘坐舒适性恶化。 而且,产生低频的空腔共鸣声。并且,车身构造在非常低的振 动频率区域被看作刚体,但振动频率为十几C/S时,不得不认为 是弹性体。而且,为了改进发动机支架的特性,提出了专利文献l、 2 所示的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振装置由弹簧部件以能相对 运动的方式连结,在一个构件上安装有磁铁,在另一构件上相 对配设有穿过磁场而延伸的导电构件,使衰减率提高。而且,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防振架配设有橡胶制的弹性体、磁铁和导 体,利用导体横穿磁场时产生的涡流电阻而使振动衰减。并且,为了降低发动机的低速旋转时的振动和高速旋转时 的振动向车身传递,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的车辆用防 振装置。该装置如下所述在橡胶弹性体支承的防振装置上设 有永磁体和横穿该永磁体的磁场的导线,在作为低频区域的减 振区域中,由开关封闭导线而使弹簧常数增大,在作为高频区 域的防振区域使导线开放,使弹簧常数变小,使衰减系数变小。而且,以往/>知有一种车辆的振动控制装置,该车辆的振发动机转速相对应的减振力的致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采用该装置,能够从发动机转速对车身振动进行预测,利用致 动器能抵消从发动机施加在车身上的力,因此能降低车身的振 动。这样的减振装置通过使用进行往复运动的线性致动器而使 辅助质量振动,从而降低减振对象的振动。另一方面,作为线性致动器,公知有弹性支承部(板簧) 将可动件保持在规定位置、通过自身产生弹性变形来支承可动 件的线性致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该线性致动器在可 动件上既不产生磨损也不产生滑动阻力,因此经过了长期使用之后,轴支承的精度也不会降低,能得到高的可靠性,也没有 起因于滑动阻力的电力消耗的损失,能谋求性能的提高。而且, 避免弹性支承部和线圈的干涉并且以可动件为基点在远离线圏 的位置将弹性支承部支承在固定件上,从而能使体积大的线圈 与弹性支承部更加接近地配置,因此能谋求线性致动器的小型 化。而且,以往以来利用具有固定件和可动件的各种线性致动 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7)。在这些线性致动器中公知设有能使固定件、可动件往返移动地弹性支承的8字状的板簧的装置。并且,8字的中央部分与 固定件或可动件的任一个连结,8字的两端部分与固定件或可动件的另一个螺紋固定。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昭63—1494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4一11334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9 — 6883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1—22092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343964号7/^4艮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 — 339147号乂^冲艮专利文献7:曰本特开2005—130646号公才良但是,在以往的汽车减振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在专利文献l、 2所示那样的、改进了发动机支架的弹 簧特性的装置中,难以有效地隔绝空转时的低频振动和高速驾 驶时的高频振动。(2)而且,在专利文献3所示的、能由开关选择性地切换2 个弹簧常数来进行减振的装置中,由于使发动机的转速从低速到高速连续变化,有时存在无法隔绝振动的区域,产生车身振 动而经由地板传递给乘客,有碍于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第一个目的在于,在 与发动机支架不同的位置配设加振部件,调整成方向盘部和座 位部为振动的节,降低振幅来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且,在利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线性致动器来降低汽车 的车身的振动的情况下,需要使降低的振动方向与被支承在线 性致动器上的辅助质量的振动方向一致。在欲降低的振动方向 与重力方向是相同的方向的情况下,需要使线性致动器的可动 件在重力方向(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而使辅助质量振动。这 种情况下,由于辅助质量的自重而发生可动件偏离中立位置的 现象(原点偏移)。发生这样的原点偏移时,进行减振控制时, 存在如下问题。(1) 可动件的中立位置(初始位置)偏离,因此由于在偏 离的状态下的驱动使单侧(重力方向)的振幅变大,对板簧施 加多余的压力,有可能超过板簧的允许振幅极限。因此,板簧 破损的可能性增大,线性致动器整体的可靠性降低。(2) 通过使辅助质量振动而产生的控制力(反作用力)取 决于质量和由可动范围(行程)决定的加速度,因此可动件的 可动范围被限制时,就无法输出所需的控制力,减振效果不足。(3) 随着板簧的行程变大,非线性增加,初始位置偏离时, 就脱离板簧的线形区域,难以进行减振控制。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原点偏移而在线性致动器上设有新的 弹簧来校正原点偏移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4) 在汽车装载方面,由于安装空间狭小,因此需要减小 行程方向的高度,沿可动件的行程方向串联配置了外部弹簧, 减振装置的大小沿行程方向增长(变高)。(5)在减振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附近,共振倍数大,可动 部的振幅相对于指令的相位变化也大,控制对象(车身)的固 有振动频率和减振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差越大越容易控制。 而且,加振力(发动机振动)的频率处于空转频率以上的范围, 因此减振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越小于空转频率越容易控制。不 过,通过添加外部弹簧会提高减振装置整体的固有振动频率, 使减振装置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于控制对象的频率范围,或进 入到控制对象的频率范围内,因此有损控制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能对辅助质量的自重所导致的可动件偏离中立位置进行校正 的减振装置和减振装置的控制方法。而且,在上述以往的板簧的构成中,8字的两端部分被连 结,因此与固定件或与可动件的安装部的接触面积很小,压力 分布产生偏置。因此,存在无法适当地保持固定件、可动件这 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能长期良好地使可动件往返移动的板簧。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减振装置,其是将发动机和变速箱等结合而成的动力装置以隔绝振动为目的而用发动机支架支承在车身上而形成的,其中,具有使加振对象产生与发动机的振动不同的振动的加振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岸恭次藤井隆良福永崇守屋英朗中野克好中川洋尾上孝志佐藤雄志
申请(专利权)人:翔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