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913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用于防止端子在连接连接器期间变形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安装至连接器外壳的端子位置确保件;以及安装至端子位置确保件的端子保护板。端子保护板包括第一接合元件,端子位置确保件包括紧凑构造的第二接合元件,这是因为无需提供任何用于将端子保护板安装或保持到连接器外壳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涉及用于连接车辆等的电气系统与中央 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常而言,传统上称作连接器的电连接设备设置在电气系统的一部 分上,用于传输电源、电信号或信息,并连接两个分开的线路。这种构 造成连接两个分开线路的连接器包括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其中在每个 连接器的内部设置阴端子或阳端子,通过使阴端子和阳端子彼此接触, 从而实现电连接。这种采用连接器的电连接方法用于各种电气产品中的 电路板或元件之间的连接。近来,机动车辆中采用各种用于更加舒适且安全驾驶的电气装置部 件,这些部件需要大量的电线。为了使设计紧凑并易于组装车辆,这种 大量的电线以线束的形式布置在车辆的各个部分。线束是包覆成一束的 若干单独绝缘线,用于电连接并耦合车辆的各个部分。这种线束通过将 其每端与连接器接合而定位在车辆的各个部分处,并通过使一个连接器 与另一个连接器的连接能够实现电连接。作为使用线束的车辆内部布线 构造的示例,该线束包括从车辆的控制单元引出的导线,连接器设置在 线束的一个端部处,且待与所述连接器接合的对应连接器可以设置在车 辆的内部。当将与线束的一端接合的连接器与设置在车辆的电气装置部件处的对应连接器接合时,技术人员所面临的较大困难在于需将这些连接器设 置在有限空间内(例如车辆的发动机室)时的接合过程。为了使连接器 的接合过程更为方便,本领域已公知,通过操作设置在连接器一侧的接 合支撑机构(例如杠杆或滑动件),而使连接器略微配合然后完全互相接合。然而,由于传统的支撑机构在被送至工作位置时已处于完全接合状 态,因此技术人员在接合连接器之前必须拆开接合支撑机构,这使得过 程更为复杂。另外,通过支撑机构完成接合之后,工作过程中的任何疏 忽都可能导致支撑机构离开其初始位置。而且,当对于捆扎到安装于电 气装置组件的对应连接器的导线进行布线时,如果技术人员为了精确布 线而拉伸导线时,也可能导致损害到捆扎部,从而对连接器造成损害。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外壳被构造成包括确保端子精确定位的端子 位置确保件与用于接纳保护端子的保护板的接纳部,因此外壳尺寸不可 避免地会变大,从而使连接器组件的体积也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其在组装过程的每个步骤中能够易于锁定和分离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供一种紧凑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由于连接器外壳具有简单紧凑的设计,其不需要用于安装或保持端子保 护板的装置,因此使组件的体积最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电连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多 个阳端子以及用于在其中接纳并支撑所述阳端子的多个端子接纳孔;安装至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子位置确保件,该端子位置确保件包括多个第一端子穿过孔,该第一端子穿过孔构造成使所述端子的一端从其穿过;接 合装置;以及端子保护板,该端子保护板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安装至所述 端子位置确保件,该端子保护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子穿过孔对齐的第二 端子穿过孔。所述接合装置包括第一接合元件,该第一接合元件布置在所述端子保护板中;以及第二接合元件,该第二接合元件布置在所述端子位置 确保件中,并与的述第一接合元件以互补的方式接合。所述第一接合元 件包括多个第一接合脚,该第一接合脚从所述端子保护板延伸; 一个 或多个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接合脚上,其中,所述第 二接合元件包括支撑脚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从 所述支撑脚横向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所述第一接合元件包括从所述端子保护板延伸的多个第一接合脚, 以及从所述第一接合脚横向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突起部,其中,所述 第二接合元件包括支撑脚以及与所述第一突起部接合的一个或多个第一 凹部。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合元件与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彼此以弹性的方式 接合。另外,所述外壳包括布置在所述外壳相对侧处的第三接合元件,其 中,所述端子位置确保件包括与所述第三接合元件接合的第四接合元件。所述第三接合元件包括沿所述端子接纳孔的纵向形成的第一插入部 以及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壁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突起部,其中,所 述第四接合元件包括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部中的第二接合脚以及形成在 所述第二接合脚上并与所述第二突起部以弹性的方式接合的一个或多个 第二凹部。所述第三接合元件还包括沿所述端子接纳孔的纵向形成第二和第三 插入部,其中,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包括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部中的脚接 纳部,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元件包括与所述脚接纳部接合的第三接合脚; 以及插入到所述第三插入部中的引导脚。另外,所述端子位置确保件还包括不当触点对准(kojiri)防止壁, 该不当触点对准防止壁形成为比所述端子的一端更高,其中,所述端子 保护板还包括通孔,所述不当触点对准防止壁穿过该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包括能够彼此匹配的阳连 接器和阴连接器。所述阳连接器包括具有多个阳端子的阳连接器外壳; 用于在其中接纳并支撑所述端子的多个阳端子接纳孔;位于所述阳端子的一端在其中伸出的一侧的连接器接纳部,用于接纳所述阴连接器;以 及分别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接纳部的内部相对表面上的接合销。所述阴连接器包括能够插入到所述连接器接纳部中的阴连接器外 壳,该阴连接器外壳具有多个用于与所述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以及多个 用于在其中接纳并支撑所述阴端子的阴端子接纳孔;第二端子位置确保 件,该第二端子位置确保件安装至所述阴连接器外壳的待插入到所述连 接器接纳部中的端部,该第二端子位置确保件在顶侧具有打开的六面体 形状,并且在底侧具有与所述阴端子接纳孔对齐的通孔;以及杠杆件, 该杠杆件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阴连接器外壳,并具有接纳槽,该接纳槽 用于在该连接器接合期间接纳所述接合销,并通过枢转向所述接合销施 加接合及分开所述阳连接器与阴连接器所需的力。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子位置确保件包括杠杆止动件,该杠杆止动件 用于相对于所述阴连接器外壳固定所述杠杆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接合装置的接合 状态的放大立体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不当触点对准防止壁;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接合装置的接合 状态的放大图6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杠杆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图8和图9是侧面剖视图,该两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 的阴连接器与阳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各个实施 方式。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连接器组件包括能够彼此匹配的阳连接器100与阴连接器200。所述连接器组件的阳连接器包括外壳IIO,该外壳具有多个阳端子和许多用于在其中接纳并支撑阳端子的端子接纳孔112;端子位置确保件(TPA:端子定位组件)120,其安装至外壳110,端子位置确保件包括 多个第一端子穿过孔120a,该第一端子穿过孔120a构造成使得所述端子 111的一端llla从其穿过;接合装置;以及端子保护板130,其通过所述 接合装置安装到端子位置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外壳(110,310),该外壳具有多个端子(111,311)以及用于在其中接纳并支撑所述端子(111,311)的多个端子接纳孔(112,312); 安装至所述外壳(110,310)的端子位置确保件 (120,320),该端子位置确保件包括多个第一端子穿过孔(120a,320a),该第一端子穿过孔构造成使所述端子(111,311)的一端从其穿过; 接合装置;以及 端子保护板(130,330),该端子保护板通过所述接合装置安装 至所述端子位置确保件(120,320),该端子保护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子穿过孔(120a,320a)对齐的第二端子穿过孔(130a,330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主铉郑载翰
申请(专利权)人: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