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7448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装置,属于激光光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本装置包括折射率为n↓[2]的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弹簧(12)、长方形玻璃片(13)、分光玻璃体(14)、换能器(16)和固定外框(18)。在换能器(16)的作用下长方形玻璃片(13)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间的空气隙厚度d在零与波长量级间可调,空气隙厚度d决定了入射光(7)的透过率。而长方形玻璃片(13)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两端处还残留空气隙,撤去换能器上的电压,长方形玻璃片将迅速恢复原状。通过调节空气隙厚度d从而改变了激光器谐振腔的Q值,实现了激光束的调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不存在光胶的问题,并且开关反应速度快。(*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装置,属于激光光电子技术 及其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受抑全内反射(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简称FTIR) 调制方式,它的基本原理如图l所示,当光线由折射率为w、的光密介质l进 入折射率为"2 U >w2)的光疏介质2时,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将发生全反 射。在此条件下,虽然入射波完全反射,但是此时存在一种特殊的透射波场, 它穿过反射表面而进入第二介质中,这就是表面波或倏逝波。由于在光疏介 质,倏逝波按指数规律急剧衰减,其穿透深度极小,按习惯取其振幅减小到交 界面处振幅的l/e时,定义其有效穿透深度为z。,有效穿透深度^为波长数 量级。当介质2的厚度d小于倏逝波的有效穿透深度^时,且其后是折射率 为巧的第三介质,则此时"全内反射"将受到抑制,光波有一部分将通过介 质2而进入介质三,这种现象即是"受抑全内反射"。通常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由一对45"底角的等腰梯形石英棱镜组成 (分别为全反棱镜和抑制棱镜),抑制棱镜的背面贴有压电换能器,压电换能 器精确控制抑制棱镜与全反棱镜之间的空气隙厚度d,当激光束垂直进入全 反棱镜后,由于光线在全反棱镜斜面入射角为45"大于石英棱镜的临界角 arcsinl/n (n二l. 45为石英的折射率),此时光线将在全反棱镜斜面发生全反 射。在压电换能器的驱动下,当全反棱镜和抑制棱镜之间的空气隙厚度d小 于激光波长义时,此时全反射将受到抑制,入射光线将穿过全反棱镜和抑制 棱镜之间的空气隙而进入抑制棱镜;当两棱镜间的空气隙厚度d小于激光波 长义的1/10或更小时,全反射将完全被抑制入射光线将全部进入抑制棱镜而 从另一面输出。此时激光谐振腔内损耗大,Q值低,振荡阈值高而不能起振, 从而激光上能级的粒子数不断积累,如图2所示。当全反棱镜和抑制棱镜之间的空气隙厚度d恢复到激光波长A时,光线恢复全反射,此时激光谐振腔 内损耗小,Q值高,激光上能级积累的反转粒子迅速跃迁激光振荡输出,如 图3所示。但是这种结构的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当全 反射完全被抑制时,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中全反棱镜和抑制棱镜之间的 空气隙厚度d太小,两棱镜之间几乎成真空状态,因此将在两表面间产生光 胶现象。当两棱镜间空气隙厚度d再次增大时,压电换能器需克服光胶带来 的巨大阻力,导致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不能快速打幵。二是受抑全内反 射激光Q开关中抑制棱镜质量太大,在压电换能器的驱动下,抑制棱镜不能 快速运动,导致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时间太长。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 关现有的缺点制约了其作为激光Q开关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短波长激光调 Q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幵关存在的缺点,通过用长方 形玻璃片和分光玻璃体代替45"底角的等腰梯形抑制棱镜,很好的解决了 a) 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中全反棱镜和抑制棱镜两表面间的光胶问题;b)受 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中抑制棱镜质量太大导致的开关速度太慢问题;c)受 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不适合作为短波长激光Q开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装置包括45。底 角的等腰梯形全反棱镜、弹簧、长方形玻璃片、圆柱形的分光玻璃体、支撑 架、换能器、调节螺钉和固定外框。其中换能器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与固 定外框相连,另一端通过支撑架与长方形玻璃片固定连接,固定外框与等腰 梯形全反棱镜的斜面固定连接。分光玻璃体的一个端面与长方形玻璃片的中 央紧密粘结,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的斜面平行并且二 者之间的初始距离为垂直入射到等腰梯形全反棱镜上的入射激光束波长的n 倍(0.5^^^1(0。在等腰梯形全反棱镜与长方形玻璃片的两端处相对应的位 置设置有弹簧。在分光玻璃体的下部设置有底面与分光玻璃体的底面相等的4空心圆锥,分光玻璃体的圆柱直径大于入射激光束光斑直径的V^倍。当长方 形玻璃片的上表面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的斜面相接触时,接触面积大于入射 激光束在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上的光斑大小。所述的入射激光束的波长义的范围为iOOnms A《10000nm。 所述的等腰梯形全反棱镜的底角为45",折射率大于V^。 所述的弹簧能够用其他弹性部件代替。 所述的换能器为压电陶瓷换能器或超磁致伸縮换能器。 在换能器上施加电压,长方形玻璃片将发生形变,在换能器的作用下长 方形玻璃片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之间的空气隙厚度d在零与初始厚度《间可 调,空气隙厚度d决定了入射光的透过率。而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与等腰 梯形全反棱镜的斜面两端处还残留一定的空气隙,空气隙的存在避免了两表 面间产生光胶现象,撤去换能器上的电压后,质量较小的长方形玻璃片在弹 力的作用下将迅速恢复原状。通过调节长方形玻璃片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间 的空气隙厚度"来改变激光器谐振腔的Q值,实现激光束的调制。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全反棱镜和长方形玻璃片的两表面间不产 生光胶现象;2)长方形玻璃片质量小开关速度快;3)适合作为短波长激光 Q开关。附图说明图1为受抑全内反射的基本原理图图2为现有的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的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的俯视图图5为长方形玻璃片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接触时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 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俯视图图7为45"底角的等腰梯形全反棱镜的立体图 图8为分光玻璃体的立体图图中1、光密介质,2、光疏介质,3、全反射镜,4、泵浦源,5、激光 工作物质,6、激光输出镜,7、激光束,8、石英全反棱镜,9、石英抑制棱 镜,10、压电换能器,11、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2、弹簧,13、长方形玻璃 片,14、分光玻璃体,15、支撑架,16、换能器,17、调节螺钉,18、固定 外框,19、等腰梯形全反棱镜的斜面,20、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21、残 留空气隙,22、空心圆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4 图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折射率为"2的45"底角等腰梯形全反棱 镜ll、弹簧12、长方形玻璃片13、分光玻璃体14、支撑架15、换能器16、 调节螺钉17和固定外框18。其中换能器16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17与固 定外框18相连,另一端通过支撑架15与长方形玻璃片13固定连接,固定外 框18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的斜面19固定连接。分光玻璃体14的一个端 面与长方形玻璃片13的中央紧密粘结,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20与等腰梯 形全反棱镜的斜面19平行并且二者之间的初始距离为垂直入射到等腰梯形 全反棱镜ll上的入射激光束7波长的n倍(0.5Sn"0)。在等腰梯形全反棱 镜11与长方形玻璃片13的两端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弹簧12。在分光玻璃 体14的下部设置有一的空心圆锥22,空心圆锥22的底面与分光玻璃体14 的底面重合,如图8所示,空心圆锥22起分光作用。分光玻璃体14的圆柱 直径大于入射激光束7光斑直径的W倍。当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20与等 腰梯形全反棱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抑全内反射激光Q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45°底角的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弹簧(12)、长方形玻璃片(13)、圆柱形的分光玻璃体(14)、支撑架(15)、换能器(16)、调节螺钉(17)和固定外框(18);其中:换能器(16)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17)与固定外框(18)相连,另一端通过支撑架(15)与长方形玻璃片(13)固定连接,固定外框(18)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的斜面(19)固定连接;分光玻璃体(14)的一个端面与长方形玻璃片(13)的中央紧密粘结,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20)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的斜面(19)平行,并且二者之间的初始距离为垂直入射到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上的入射激光束(7)波长的n倍,其中0.5≤n≤10;在等腰梯形全反棱镜(11)与长方形玻璃片(13)的两端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弹簧(12);在分光玻璃体(14)的下部设置有底面与分光玻璃体(14)的底面相等的空心圆锥(22),分光玻璃体(14)的圆柱直径大于入射激光束(7)光斑直径的*倍;当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20)与等腰梯形全反棱镜的斜面(19)接触时,接触面积大于入射激光束(7)在长方形玻璃片的上表面(20)上的光斑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刘江叶征宇曹银花刘学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