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物移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6969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编织物移送装置,能够使编织物从套圈装置的套圈针向针库的针库针移动,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库的操作。编织物移送装置(4)具备在套圈针(25)附近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套圈装置上的旋转轴部(44)、并列设置在上述旋转轴部(44)上的多个编织物移送板(41)、使上述旋转轴部(44)旋转的驱动机构。配备于此装置(4)的各编织物移送板(41),以通过使上述旋转轴部(44)旋转,由配置在邻接的套圈针(25)之间的板(41)的缘部将编织物(80)从套圈针(25)向针库针(31)送出的方式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使用套圈装置将编织物从针床的编织针上取下并存放在并列设置 了针库针的针库内时,用于使编织物从套圈装置的套圈针向针库针移动的编织物移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横编机中,通过使编织针从夹着齿口部地相向的针床进出于齿口,将从齿口的 上方供给的编织纱线挂在编织针的钩上而拉进针床进行编织物的编织。编织纱线向齿口的 供给,从在齿口的上方在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供给纱线构件的供给纱线口进行。通 过使用这样的横编机,能够以无缝制方式编织例如套衫、开襟毛衫等。另一方面,由于设计上的原因等,也需要希望对多个编织物进行连接处理来完成 衣服。例如,在套衫等中有时分别编织前后身和领子,在后工序中进行连接。在此情况下, 如果在使前后身和领子中的接合位置的线圈彼此对应的状态下进行连接,则做得美观,能 够做成穿着感良好的套衫。但是,在连接时,由于逐一合并做完的前后身和领子的线圈既麻 烦又费时间,所以生产效率差。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套圈装置已被提出。所谓套 圈装置,是具备并列设置了与针床的编织针一一对应的套圈针的轴部和支承轴部地移动的 臂,自动地使编织物从针床的编织针脱离,并存放在并列设置了与套圈针一一对应的针库 针的针库内的装置。由此套圈装置将编织物连续地移送至针库,如果存放在针库内的编织 物达到规定的数量,则通过连针库一起转到连接工序,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衣服。在由这样的套圈装置向针库移送编织物时,需要圆滑地进行编织物从套圈针向针 库针的交接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在针库10侧,以与针库10不同的构件 设置了编织物的移送装置11。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图5中,在针库针5的附近,设置了向 内部推入卡定在该针5上的编织物的装置49。专利文献1 美国专利第344604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 德国专利专利技术第200543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这些文献中记载的编织物的移送装置,因为以覆盖在针库针上的方式固 定地设置在针库针的附近,所以存在存放了编织物的针库的操作变得烦杂的问题。特别是 在将存放在针库针上的编织物转到连接工序时,因上述移送装置碍事而难以取下针库。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使编织物从套圈装置的套圈针移动到针库 的针库针上,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库的操作的编织物移送装置。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物移送装置,用于在由套圈装置将上述线圈从上述针床取下而交接给针库针时,使上述线圈从上述套圈针向上述针库针移动,该套圈装置具备套圈针, 该套圈针卡定由横编机的针床编织的编织物的线圈,所述编织物移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备在上述套圈针附近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套圈装置上的旋转轴部;并列设置在上述旋转轴 部上的多个编织物移送板;使上述旋转轴部旋转的驱动机构,通过使上述旋转轴部旋转,使 上述编织物移送板介于邻接的套圈针之间,由上述编织物移送板的缘部将编织物从套圈针 向针库针送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最好是上述多个编织物移送板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上述 缘部相对于其它的编织物移送板错开的状态,以便编织物从卡定在套圈针上的线圈的并列 方向上的套圈针向针库针的移动产生时间差。作为这样的结构,可以代表性地举出以缘部 错开的方式配置形状相同的编织物移送板的结构和使用形状不同的编织物移送板的结构 这两个结构。当错开上述并列设置的编织物移送板的缘部而对编织物的移动设置时间差时,最 好是上述多个编织物移送板的至少一部分以与其它的编织物移送板形状不同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形状不同的各个编织物移送板上形成了缘部的形状一致的通用缘部,以便被移动到 针库针上的编织物的线圈最终在线圈的并列方向对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移送装置,能够简单地做成作为编织物的接受侧的针库附近 的结构,其结果,在针库附近形成了自由空间。因此,针库相对于横编机的安装、拆卸是容易 的,能够圆滑进行后工序的编织物的连接工序。另外,利用在针库的附近形成的自由空间, 能够在一台横编机中设置多个针库。进而,即使在对一台横编机设置多个针库的情况下,由 于编织物移送装置由一个就能完成,所以是经济的。另外,通过在并列设置的多个编织物移送板之中,至少将一部分编织物移送板与 其它的编织物移送板以缘部错开的方式进行配置,能够对卡定在套圈针上的线圈的并列方 向上的编织物的移动设置时间差。根据此结构,因为卡定在套圈针上的编织物的线圈分成 多次向针库针移送,所以能够减轻对使旋转轴部旋转的驱动机构的负荷。因此,能够采用更 紧凑的驱动机构,能够降低对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移送装置的套圈装置的负荷。进而,如果 对套圈装置的负荷降低,则也可以使套圈装置紧凑化。另外,当错开并列设置的编织物移送板的缘部时,采用形状不同的板,同时,在这 些形状不同的各个编织物移送板上设置缘部的形状一致的通用缘部,由此在使编织物向针 库移动时,能够使卡定在针库针上的编织物的线圈最终在线圈的并列方向对齐。通过将预 先存放在针库内的编织物的线圈在线圈的并列方向对齐,能够在后工序中在连接卡定在针 库上的编织物和与此编织物分开编织的编织物时,容易地使两编织物的线圈相对应。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示的横编机的概略正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示的横编机的概略侧视图。图3(a)是形状不同的五个编织物移送板的正视图,(b) (f)是表示由具备由 (a)所示的板的编织物移送装置使编织物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由实施方式所示的套圈装置移送编织物的过程的第一说明图,并表示第三轴部从S移动到B的状态。图5是图4中的齿口附近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由实施方式所示的套圈装置移送编织物的过程的第二说明图,并表示 第三轴部从B移动到D的状态。图7是表示由实施方式所示的套圈装置移送编织物的过程的第三说明图,并表示 第三轴部从D移动到E的状态。图8是表示由实施方式所示的套圈装置移送编织物的过程的第四说明图,并表示 第三轴部从E移动到H的状态。图9是表示由实施方式所示的套圈装置移送编织物的过程的第五说明图,(a)表 示从图8的状态使编织物移送装置动作时的套圈针、针库针和编织物移送装置的位置关 系,(b)表示在从(a)的状态将编织物推入针库针的根部侧之际第三轴部从H移动到J时 的轨迹,(c)表示第三轴部处于J时的套圈针、针库针和编织物移送装置的位置关系。符号说明1 横编机2 套圈装置21:第一轴部22:第二轴部23:第三轴部201 第一臂对 202 第二臂对ml m4 马达 c2 c4 动力传递构件25 套圈针3 针库31 针库针 32 针库杆4 编织物移送装置41、41A、41B、41C、41D、41E 编织物移送板410:基部411 嵌合部415 突出部44 第四轴部(旋转轴部)42A、42B、42C、42D、42E 推压缘部 43 通用缘部5 针床51 前针床52 后针床50 滑架501 针主体502 导针片6 供给纱线构件61 线道导轨7 支承构件71 支承腕部72 支承柱部8 编织纱线80 编织物8c 锥体8t 上部弹簧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安装了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移送装置的横编机的正视图。另外,图2表 示横编机的左侧视图。横编机1是从供给纱线构件6向相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物移送装置,用于在由套圈装置将上述线圈从上述针床取下而交接给针库针时,使上述线圈从上述套圈针向上述针库针移动,该套圈装置具备套圈针,该套圈针卡定由横编机的针床编织的编织物的线圈,所述编织物移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在上述套圈针附近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套圈装置上的旋转轴部;并列设置在上述旋转轴部上的多个编织物移送板;使上述旋转轴部旋转的驱动机构,通过使上述旋转轴部旋转,使上述编织物移送板介于邻接的套圈针之间,由上述编织物移送板的缘部将编织物从套圈针向针库针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驹宪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