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增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68446 阅读:5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增效装置,它包括设于脱硫塔内的顶喷增效器和设于脱硫塔外的用水循环系统,该顶喷增效器包括至少一喷淋装置、一旋流板和一集水盘,该旋流板置于喷淋装置的下方,该集水盘置于旋流板的下方;该用水循环系统包括一循环罐、一循环泵;该循环罐的输入端经由管道与集水盘的输出端连接,该循环罐的输出端经由管道与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该循环泵的输出端经由管道与喷淋装置的顶喷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脱硫塔的排放气体在除尘、脱硫和脱水三方面的效率都获得了提高,使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效装置的脱硫塔输出的净气稳定达标,完全满足现今最为严格的脱硫除尘标准限值要求,并具备了标准进一步趋严的适应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硫塔增效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使得现今脱 硫塔的排放气体在除尘、脱硫和脱水三方面实现当前脱硫及除尘排放标准要求 并能适应标准进一步趋严的增效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保证大气环境的质量,国家将脱硫除尘排放标准不断严格化。 目前,北京的在用标准已经采用了世界上同类标准中最为严格的脱硫除尘标准 限值要求。但是,目前的绝大多数脱硫塔在脱硫及除尘排放方面还达不到标准 要求,这主要是由于脱硫塔本身结构采用的脱硫和除尘原理不能满足趋于严格 化的标准所要求的脱硫除尘的效率。由此可见,为了达到目前的脱硫除尘标准 要求,脱硫除尘设备本身就要向着高效实用的方向提升,寻找一种可满足现今 脱硫除尘标准要求的途径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塔增效装置,该脱硫塔增效装置是在 原有脱硫塔设备的基础上增设的一高效、易行的增效反应装置,该增效装置满 足了现今不断趋于严格的脱硫除尘标准的限值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脱硫塔内的顶喷增效器和 设于脱硫塔外的用水循环系统,其中该顶喷增效器包括至少一喷淋装置、 一旋流板和一集水盘,该旋流板置于 喷淋装置的下方,该集水盘置于旋流板的下方;每一该喷淋装置包括一组雾化 喷咀和连接该一组雾化喷咀的一组顶喷管;该旋流板包括多个旋流叶片和一布 水盖板,该布水盖板设置在该多个旋流叶片构成的环形结构的中间位置,该旋 流板用于与雾化喷咀喷射的雾滴相配合来使气体经过其结构产生增效反应,以 达到除尘、脱硫和脱水效果;该集水盘为环形槽结构,该集水盘的中间为用于 使气体流通的空洞,该集水盘的环形槽用于盛接流下的液体;该用水循环系统包括一循环罐、 一循环泵;该循环罐的输入端经由管道与 集水盘的输出端连接,该循环罐的输出端经由管道与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该 循环泵的输出端经由管道与喷淋装置的顶喷管连接。所述顶喷增效器设于脱硫塔的脱水段与脱硫喷淋反应段之间。 所述喷淋剂为清水。所述循环罐的下端设有带阀门的排水管。 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采用顶喷清水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三相逆流的质压差和熵 差,吸收气态二氧化硫以及吸附气流中的固态颗粒物和相变形成的雾滴,使污 染的气体被有效地除尘、脱硫和脱水。与现有脱硫塔相比,本技术使得脱硫塔的排放气体在除尘、脱硫和脱 水三方面的效率都获得了提高,使安装本技术增效装置的脱硫塔输出的净 气稳定达标,完全满足现今最为严格的脱硫除尘标准限值要求,并具备了标准 进一步趋严的适应性。本技术适用于燃煤锅炉烟气净化和其他含尘、含二氧化硫气体的净化 系统的湿法脱硫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脱硫塔增效装置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脱硫塔增效装置包括设于脱硫塔10内的顶喷增 效器210和设于脱硫塔10外的用水循环系统220。该顶喷增效器210包括至少一喷淋装置、 一旋流板213和一集水盘214。 该旋流板213置于喷淋装置的下方,该集水盘214置于旋流板213的下方,三 者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如图l,每一该喷淋装置包括一组雾化喷咀211和连接 该一组雾化喷咀211的一组顶喷管212。该旋流板213包括多个旋流叶片(与 公知的涡轮结构相似)和一布水盖板,该布水盖板设置在该多个旋流叶片构成 的环形结构的中间位置,该旋流板213用于与雾化喷咀211喷射的雾滴相配合 来使气体经过其结构产生增效反应,以达到除尘、脱硫和脱水效果。该集水盘 214为环形槽结构,该集水盘214的中间为用于使气体流通的空洞(如图l)。 该集水盘214的环形槽用于盛接流下的液体(如图,槽内示意性地画出了盛水 状态)。该用水循环系统220包括一循环罐221、 一循环泵223。该循环罐221的 下端设有带阀门的排水管222。该循环罐221的输入端经由管道224与集水盘 214的输出端连接,该循环罐221的输出端经由管道226与循环泵223的输入4端连接,该循环泵223的输出端经由管道225与喷淋装置的顶喷管212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中的顶喷增效器210应设于脱硫塔10的脱水段100与脱硫喷淋反应段300之间。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图中,白色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气体的流动方向,黑色箭头示意性地示出 了循环水的流动方向。本技术中使用的喷淋剂为清水,其不含任何反应剂和其他化学药剂。 如图,顶喷用喷淋剂由用水循环系统220中的循环泵223加压输送至顶喷管 212,继而由顶喷管212分配给与其连接的多个雾化喷咀211。喷淋剂通过雾化 喷咀211向下雾化喷射,使雾化喷咀211与其下的旋流板213之间的空间形成 了一个雾化区。由雾化喷咀211喷射出的雾滴掉落在旋流板213设有的布水盖 板上,并向下流动而形成水幕。由进气管301输入的污染气体从下到上逆向流 动,经由脱硫喷淋反应段300、集水盘214上的空洞到达旋流板213。在旋流 板213位置,逆向流动的污染气体通过旋流板213的旋流叶片形成漩涡式气流 且同时穿过由雾化喷咀211喷射出的雾滴经布水盖板形成的水幕发生增效反 应。并且,经过旋流板213的气体继续与雾化区中的雾滴发生增效反应。这里 的增效反应是指污染气体中的含有二氧化硫和微细颗粒物的气溶胶因漩涡式 气流而与雾滴激烈冲撞,产生了三相(指污染气体中的气、液、固三相)逆流 的强烈传质、吸咐和化学反应,也就是吸收了二氧化硫(气态二氧化硫与水形 成亚硫酸溶液)以及吸附了微细颗粒物,与此同时,喷射的水雾与气溶胶存在 数十度温差,在冲撞过程中,气溶胶中的气相水分以液相析出,被喷射的水雾 吸收,产生了很强的脱水作用。随后,吸收了二氧化硫、吸附了微细颗粒物以 及吸收了水分后的雾滴在旋流板213的旋流叶片产生的旋流趋壁作用力的作用 下,被合并成较大的液滴甩向塔壁,并沿塔壁流入集水盘214中。通过旋流板 213和雾化区后被除尘、脱硫和脱水的气体,经由脱水段的进一步脱水后变成 净气,从而净气由出气管101排出。而流入集水盘214内的积水则作为循环水 经由管道224送入循环罐221,然后,循环罐221内的循环水通过管道226进 入循环泵223,通过循环泵223加压将循环水通过管道225再次送入顶喷管212, 以作为连续供应顶喷增效器210所需的喷淋剂。也就是说,在本技术中, 作为喷淋剂的清水是循环使用的。当清水经过多次循环后,随着清水内的含硫量和颗粒物含量的逐渐增高, 本技术所产生的增效反应能力会逐渐降低,这时,管理人员可打开排水管222上的阀门,排出废水。当然,在排水的同时,必须及时补充新水,以维持 增效装置的连续运行。实际中,排出的水可送到原有脱硫塔系统的脱硫剂浆液 制备装置中作为补水应用,也可送到锅炉冲渣水或其他废水里,经集中处理后 排放。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采用顶喷清水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三相逆流的质压差和熵 差,吸收气态二氧化硫以及吸附气流中的固态颗粒物和相变形成的雾滴,使污 染的气体被有效地除尘、脱硫和脱水。与现有脱硫塔相比,本技术使得脱硫塔的排放气体在除尘、脱硫和脱 水三方面的效率都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硫塔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脱硫塔内的顶喷增效器和设于脱硫塔外的用水循环系统,其中: 该顶喷增效器包括至少一喷淋装置、一旋流板和一集水盘,该旋流板置于喷淋装置的下方,该集水盘置于旋流板的下方;每一该喷淋装置包括一组雾化喷 咀和连接该一组雾化喷咀的一组顶喷管;该旋流板包括多个旋流叶片和一布水盖板,该布水盖板设置在该多个旋流叶片构成的环形结构的中间位置,该旋流板用于与雾化喷咀喷射的雾滴相配合来使气体经过其结构产生增效反应,以达到除尘、脱硫和脱水效果;该集水盘为环形槽结构,该集水盘的中间为用于使气体流通的空洞,该集水盘的环形槽用于盛接流下的液体; 该用水循环系统包括一循环罐、一循环泵;该循环罐的输入端经由管道与集水盘的输出端连接,该循环罐的输出端经由管道与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该循环泵的输出端经 由管道与喷淋装置的顶喷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彬吕健杨元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西山新干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