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572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丁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具有4%至10%重量的丙烯衍生单元含量,其中至少50%的聚合物在室温中100小时后以热力学稳定、三方晶形式Ⅰ存在,所述组合物包含:a)5%重量至95%重量的具有以下特征的无规立构的1-丁烯丙烯共聚物:i)分子量分布Mw/Mn等于或小于4;ii)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未检测到熔化焓;和iii)红外结晶度小于0.5%;b)5%重量至95%重量的具有以下特征的全同立构的1-丁烯丙烯共聚物:i)通过13C-NMR测得的全同立构的五单元组(mmmm)大于80%;ii)熔点(Tm(Ⅱ))高于70℃;和iii)分子量分布Mw/Mn等于或小于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l-丁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丁烯/丙烯基共聚物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可通 过使用金属茂基催化剂体系得到。1-丁烯聚合物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考虑到其在耐压、抗蠕变和 沖击强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质,因此^皮广泛用于例如制造替代金属管 的管子、易开型包装和薄膜。通过使用金属茂基催化剂体系制备的全同立构的1-丁烯基聚合物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得到它们的方法在例如WO 02/100908、 WO02/100909和WO 03/014107中进行了介绍,但是可得到的聚合物具有非常高的全同立构规整度。另外,无规立构的1-丁烯聚合物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它是主要 被用作黏合剂组合物的成分的粘性聚合物。在US 6,288,192; EP 604 908和EP 04101912.6中提供了制备这种聚合物的方法的实例。对于某些应用,具有对于比全同立构1-丁烯聚合物更软的、具有 弹性性质的材料的需要,但是这种材料必须是易加工的,并且最重要 的是不像无规立构的1-丁烯聚合物一样粘。US 4,298,722描述了可分级(fractionable)弹性1-丁烯聚合物。该聚 合物是通过使用如四叔丁基苯合锆的有机锆化合物,也就是其中的金 属不具有金属茂化合物具有的兀键。得到的1-丁烯聚合物可以用乙醚 进行分级,并且在其它特性中醚可溶部分具有1%到15%的红外结晶 度值。如果与本专利技术的l-丁烯聚合物的可溶部分红外结晶度相比,这 个值非常高。当制备l-丁烯基聚合物时,它们通常从其溶液以正方晶形式II结 晶,其然后自发地转变成热力学稳定、三方晶形式I,如J. Appl. Phys. 1964, 35, 3241和Macromolecules 1998, 31, 9253中所报道的。在室温下的完全转变需要几天,并且通常不进行完全。两种形式之间的最重要的差异是形式I的熔点高于形式II的。可以通过DSC温度记录 图来表现这两种形式。事实上,在温度记录图上可以表现出代表形式 I(在较高温度熔化的形式)和形式II(在较低温度熔化的形式)的熔化焓 (hentalpy)的两个主峰。通过使样品老化,可以注意到代表形式II的峰 降低,而代表形式I的峰出现或者升高,同时两个峰面积之和代表的 总焓(hentalpy)基本保持不变。必须注意到代表形式I的峰不是一直存 在于低老化样品中,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出现在温度记录图中。或 者,这两个峰也可以在温度记录图的时间0存在。因此,理想的是具 有在尽可能更短的时间内转化成形式I的材料,从而避免在产生具备 最终性质的材料之前的长储存时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一种1-丁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该组 合物具有4%至10%重量的丙烯衍生单元含量,其中至少50%的结晶 聚合物在室温下第一熔化的100小时后以热力学稳定、三方晶形式I (通过DCS分析检测)存在,包括i) 通过13C-NMR测得的全同立构的五单元组(mmmm)为30%至 80%;优选为45%至75%;更优选50%至60%;ii) 熔点(Tm(II))高于70°C;iii) 分子量分布Mw/Mn等于或小于4.0;和iv) 0°C (按照以下所述的步骤)下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高于 75.0%;优选高于90.0%;更优选高于95.0%;还更优选高于99.0%;在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通过聚合1-丁烯和丙烯得到所述的组合 物,所述催化剂体系通过将以下物质接触得到a)至少一种内消旋或类内消旋形式的化学式(Ia)的金属茂化合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其中M为选自元素周期表3、 4、 5、 6族、镧系或锕系的过渡金属原 子,优选M为钛、锆或铪;p是0至3的整数,优选p为2,等于金属M的形式氧化态减去2;X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面原子,或者R、 0R、 OS02CF3、 OCOR、 SR、 NR2或PR2基团,其中R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 族的杂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环状或无环的d-C4。-烷基、CrC4o-链烯 基、C2-C4(rt夬基、C6-C4o-芳基、CtC4o-》克基芳基或(:7-。40-芳基》克基; 优选R为直链或支链的C-C2o-烷基;或者两个X可任选形成取代或 未取代的丁二烯基或OR,O基团,其中R,为选自d-C4o-烷叉基、C6-C4(r芳叉基、C7-C40-烷基芳叉基和C7-C40-芳基烷叉基的二价基团;优选X为氢原子、囟原子或R基团;更优选X为氯或d-d(r烷基,例如甲 基或乙基;L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二价CrC4Q-烃基或 包含最高达5个硅原子的二价亚硅烷基;优选L为选自以下的二价桥 连基团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d-C4o-烷叉基、C3-C40-环烷叉基、C6画C40画芳叉基、C7-C(0國烷基芳叉基或C7-C40-芳基烷叉基,以及包含最高达5个硅原子的亚硅烷基如SiMe2、 SiPh2;优选 L为基团(Z(R")2)n,其中Z为碳或硅原子,n为1或2, R"为任选包含 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d-C2o烃基;优选R"为任选包含元素 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环状或无环的d-C2G-烷基、C2-C2。-链烯基、C2-C2o-炔基、C6-C2o-芳基、0 -(:20-烷基芳基或C7-C20-芳基烷基;更优选基团(Z(R")2)n为Si(CH3)2、 SiPh2 、 SiPhMe、 SiMe(S线)、CH2、(卿2和C(CH3)2;W和I^相同或互不相同,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 子的d-C4。-烃基;优选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直 链或支链、环状或无环的C广Cur烷基、QrC4o-链烯基、C2-Cur炔基、 C6-Cur芳基、C7-C4o-烷基芳基或C7-Q()-芳基烷基;更优选W和I^为 直链或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d-C2o-烷基,更优选R1和R2为甲基或 乙基;T相同或互不相同,为式(IIa)、 (IIb)或(IIc)的部分R6(IIa) (lib) (IIc)其中标有符号*的原子与式(13)化合物中标有相同符号的原子连 接;并且其中至少一个T基团具有式(IIb)或(IIc);113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Q-Cur烃基;优选 W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环状或无环的C广C40-烷基、C2-C40曙链烯基、C2-C4『炔基、C6-Cw-芳基、C7-C40-芳基烷基或CrCt(r烷基芳基;更优选R3为直链或支链的d-C2o-烷基、 C6-Cto-芳基、C7-Cur芳基烷基;还更优选W为任选被一个或多个 Crdo-烷基取代的C6-C2o-芳基;R4和R6相同或互不相同,为氬原子或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 族的杂原子的d-Qur烃基;优选114和116相同或互不相同,为氢原子 或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环状或无 环的d國Cur烷基、C2-Q(r链烯基、C2-C4。誦火植、C6國Gkt芳基、C7-C40-烷基芳基或C7-C4o-芳基烷基;优选R4和R6为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丁烯/丙烯共聚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具有4-10%重量的丙烯衍生单元含量,其中至少50%的结晶聚合物于室温下在5小时第一熔化后以热力学稳定、三方晶形式Ⅰ存在(通过DSC分析检测);所述组合物具有: i)通过↑[13]C-NMR测 得的30%-80%的全同立构的五单元组(mmmm); ii)熔点(Tm(Ⅱ))高于70℃; iii)分子量分布Mw/Mn等于或小于4;和 iv)在0℃下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按照以下所述的步骤)高于75%; 在催化剂体 系存在下通过聚合1-丁烯和丙烯可得到所述组合物,所述催化剂体系通过将以下物质接触得到: a)至少一种内消旋或类内消旋形式的式(Ⅰa)的金属茂化合物: *** (Ⅰa) 其中 M为选自元素周期表3、4、5、6族、镧系 或锕系的过渡金属原子; p为0-3的整数,等于金属M的形式氧化态减去2; X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卤原子、或R、OR、OSO↓[2]CF↓[3]、OCOR、SR、NR↓[2]或PR↓[2]基团,其中R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 7族的杂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环状或无环的C↓[1]-C↓[40]-烷基、C↓[2]-C↓[40]-链烯基、C↓[2]-C↓[40]-炔基、C↓[6]-C↓[40]-芳基、C↓[7]-C↓[40]-烷基芳基或C↓[7]-C↓[40]-芳基烷基;或者两个X可任选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丁二烯基或OR’O基团,其中R’为选自C↓[1]-C↓[40]-烷叉基、C↓[6]-C↓[40]-芳叉基、C↓[7]-C↓[40]-烷基芳叉基和C↓[7]-C↓[40]-芳基烷叉基的二价基团; L为 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二价C↓[1]-C↓[40]-烃基或包含高达5个硅原子的二价亚硅烷基; R↑[1]和R↑[2]相同或互不相同,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原子的C↓[1]-C↓[40]-烃基; T 相同或互不相同,为式(Ⅱa)、(Ⅱb)或(Ⅱc)的部分: *** 其中标有符号*的原子与式(Ⅰa)化合物中标有相同符号的原子连接;并且其中至少一个T基团具有式(Ⅱb)或(Ⅱc); R↑[3]为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 的杂原子的C↓[1]-C↓[40]-烃基; R↑[4]和R↑[6]相同或互不相同,为氢原子或任选包含元素周期表13-17族的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佩莱加蒂D比贾维R马特利MS汤蒂L雷斯科尼S吉多蒂
申请(专利权)人: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