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EB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双燃料系统的可供选择的燃料喷射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5324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使用气体燃料的内燃机燃料系统,并涉及用于双燃料系统的可供选择的燃料喷射器,其中适合于产生电磁场以致动可动件的线圈筒管(5)具有一空腔(55),其中,所述可动件或闸门(10)的筒形延伸部(10a)直接装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可动件的圆盘部分(10b)适于根据是否产生有电磁场而靠接在燃料孔(100)或者线圈筒管(5)上。所述闸门(10)的圆盘部分(10b)靠接所述线圈筒管(5),同时与线圈筒管(5)的支承件(15)之间留有一间隙,以防止磁力粘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双燃料系统、尤其是用于使用气体燃料的内燃机燃料系统的领域中的可供选择的(alternative)燃料喷射器。
技术介绍
早就已知使用上迷喷射器将燃料以一个或多个充分雾化并适当取向的 射流的形式供给到进气管(在间接喷射汽油发动机中)、供给到辅助室(在 间接喷射柴油发动机中)、或者直接供给到燃烧室中。喷射器可以是电磁操纵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是在电子控制下(电子 控制式喷射器),像在大多数批量生产的汽车汽油发动机或者机械发动机 (mechanical engine)中那样。可动件如闸门可供高压燃料流出。在电子控制式喷射器中,电流到达绕组,并通过产生磁场而提起内部 构件,该内部构件又移动针状物,因而允许燃料流出。出现的问题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节约成本,日益增加使用可供选择的 气体燃料,尤其是曱烷或LPG (液化石油气)。利用这些燃料运行的发动机比使用传统燃料如汽油或柴油的发动机产 生的污染物少,并且通常以较低价格销售以促进其使用。许多车辆制造厂销售气体燃料型(车辆),且汽油或柴油车辆的发动 机日益改进用于附加的气体操作。为此,某些店铺专门从事于安装用于车辆的气体操作的系统。这些新一代供气系统通常包括用于储存气体燃料的气瓶、燃料止回阀、 将燃料从气瓶输送到减压器的管道、将气体从减压器输送到 一组喷射器的管道,所述一组喷射器设计用于计量要供应到发动机的气体的量,并通过 设计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控制器来控制。因此,喷射器已是所述系统的最成问题的部分。喷射器需要在非常大的温度突变下运行、需要经受住数百万个周期、 需要对气体中的油、油脂和其它污染剂不敏感、需要承受压力突变、需要 具有快速打开和关闭操作(的特性)、需要随着时间推移不改变它们的响 应特性、需要具有无声运转(的特性)等。在现有技术中,这些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或是在新喷射器中就没有, 或是在一定的运行时间后会失去。因此,喷射器质量在该技术中已是严重的问题。第一明显的问题是噪音随着燃料流打开,某些喷射器发出很高的噪 音,所述噪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乘座舒适性。仅在经过一定运行时间之后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当气体中存在污物, 通常是油脂或油时,喷射器对这些污物很敏感。某些类型气体含有油、油脂或其它杂质,所述这些杂质渗入喷射器的 各种部件之间,并使可动件即闸门的运行放慢或甚至停止,其中所迷可动 件使气流打开和关闭。这造成严重的系统故障,从而需要技术服务。另一个问题是内部部件的磨损连续的打开和关闭运动有时造成 闸门磨耗,尤其是当喷射器安装成使闸门具有水平运行而不是向下运动时, 因此滑动式闸门的重量可能引起异常磨损,且最终影响它的运动和密封效 果。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喷射器的性能变差,其中开闭时间和流率 不断变化,这通常是由于噪音阻尼元件的不断变化的尺寸引起,所述噪音 阻尼元件通常还设定闸门和位置固定的磁性部件之间的间隙。尺寸改变对流率有影响,而间隙改变通常造成喷射器的关闭时间延长。 另一个问题通常是在低温下发生有时喷射器不能打开燃料流。 在某些喷射器中,当所有使用参数都在一定范围内时,闸门具有一仅仅足够的力,减压器压力的稍微增加或温度稍微下降都可能降低系统的磁性性能,并使其中存在的任何油脂的密度增加到这样的程度,即,使喷射 器不能再工作。另外还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之一的解决方案增加另 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燃料系统的喷射器,所述喷射 器具有这种构造,即,通过设置多功能线圏支承筒管即绕组支承筒管而避 免了所有上述问题,其中所述绕组支承筒管具有直接驱动喷射器的可动闸 门的附加功能。.曰/器达到,该喷射器具有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特征。附图说明从下面对几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和其它特点,这些实施例在附图中作为例子非限定性地示出,其中-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料喷射器的一部件即线圏筒管的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喷射器的剖视图;和 -图5是喷射器闸门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l、 2和3,标号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燃料喷射器1的线圏筒管,所 述燃料喷射器在图4中用剖视图示出。线圏筒管5主要由一空心筒形中央体部50形成,两个外部凸缘或边缘 51和52限定一环形空间70,用于产生所需磁场的电缆合适地缠绕在所述 空间70中。上述绕組在图4中用标号71表示。线圏筒管5还具有连接器21和22,该连接器21和22用于与线圏筒 管5形成必要的电连接。多个凹槽54在中央空腔55的裙部53上以直线沿纵向延伸;这些凹槽 54或者狹槽也可以具有曲线延伸部。线圏筒管5具有双重功能-通过电绕组71形成》兹场;-导引可动件10即燃料闸门,该可动件10直接装配在上述中央空腔55中。因此,线圏筒管5基本上是多功能支承件。上述狭槽54形成用于在可动件10移动时避免尤其是由于存在油脂和 油而出现的压力增加或减少,并允许排出污物。顺便说一句,应该记住,在该喷射器1中污物的问题可忽略不计,因 为线圏筒管5上的这些狭槽54允许排出污物(除了释放在没有这些狭槽的 情况下可能建立的任何正压或负压外)。参见图4和5,图4和5示出如上所述的喷射器1,所述喷射器1包括 一旋转基体14,该旋转基体14具有一装配于其中的第一支承件15,该第 一支承件用于在其中央接纳上述线圏筒管5;上述线圏筒管5通过一第二 元件16,即通过装配在线圏筒管5的中央空腔55中的所述第二元件的柄 部16a而保持在合适位置。这个第二元件16紧靠在第一元件15上,且二者通过一压在或柠在其 上的盖17而夹紧在一起。所有元件l4、 15、 l6、 17和5 (及如下所述的提升阀(popped) 10) 都互连,并具有平行且一致的回转轴线Al。闸门10置于线圏筒管5和基体14之间,以打开和关闭基体14的体部 100,并控制燃料流出;闸门通常通过合适的弹簧M保持处于流动止挡位 置,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弹簧M在特定构造的凹槽中对闸门IO和支承 件16起作用。更准确地说,闸门10包括两部分,即圆盘10b和从该圆盘延伸出的筒 形延伸部10a,该筒形延伸部装配在、即插在线圏筒管5的空腔55中,圃 盘部分10b适于根据电磁场的吸引作用选择地紧贴着孔100或线圏筒管5。应该理解,当闸门10被线圏筒管5的磁场吸引打开孔100时,上述闸 门10不直接靠在元件15的相应靠接面上,而是由于线圏筒管5的适当靠 接部(该靠接部的长度使得该靠接部突出支承件15的表面),在闸门10 和元件15之间形成一间隙,以防止任何^兹力粘合。由于上述解决方案,喷射器l发出很小的噪音,因为可动件或者闸门 10靠接线圏筒管5,而该线圏筒管5由非过硬的材料形成且部分地减震, 因而减少了噪音。两个密封件31和32设置在线圏筒管5和它的支承件15及16之间, 以防任何漏气。最后,应该注意,线圏筒管5由任何非磁性、自润滑材料制成这消 除或者至少削弱了可动部件的磨损问题;通过这种布置,可动部件受到的 由与自润滑材料接触产生的应力低得多。最后,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1即使在过压条件下也不会遇到打 开问题,这意味着所述系统具有4W效的打开操作(能力),因为磁性组 件由于可动件10的筒部-圆盘双重形状而很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燃料系统的可供选择的燃料喷射器,该燃料喷射器属于包括线圈筒管(5)的类型,该线圈筒管包括一空心筒形中央体部,该中央体部具有在外部缠绕于其上的电绕组(71),该电绕组设计用于产生电磁场,以致动燃料流控制闸门(10),所述闸门设置在线圈筒管(5)和喷射器(1)的基体(14)之间,以打开和关闭孔(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10)具有一直接装配在即插在线圈筒管(5)的空腔(55)中的筒形延伸部(10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IT 2006-10-4 PR2006A0000861.一种用于双燃料系统的可供选择的燃料喷射器,该燃料喷射器属于包括线圈筒管(5)的类型,该线圈筒管包括一空心筒形中央体部,该中央体部具有在外部缠绕于其上的电绕组(71),该电绕组设计用于产生电磁场,以致动燃料流控制闸门(10),所述闸门设置在线圈筒管(5)和喷射器(1)的基体(14)之间,以打开和关闭孔(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10)具有一直接装配在即插在线圈筒管(5)的空腔(55)中的筒形延伸部(10a)。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IO)具有 一圆盘部分(10b),该圆盘部分适于根据是否产生有电磁场而靠接在燃料 孔(100)或线圏筒管(5)上。3. 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部分 (10a)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巴洛尼
申请(专利权)人:AEB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