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5165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预备成形工序中容易地进行玻璃板的定位,并同时防止倾斜机构所导致的铰链痕迹的产生和过度弯曲的部分的产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备成形工序,在该预备成形工序中,将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模,以承载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成形面,从而成形为所需的预备弯曲形状;正式成形工序,在该正式成形工序中,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正式成形用支承模,以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从而成形为所需的最终弯曲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包括外模和内模,该内模并排设置于所述外模的内侧,且该内模的玻璃板承载面比外模平坦;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在其内侧包括下部模具,该下部模具具有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相对向的成形面;所述预备成形工序包括:将所述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所述内模的工序;将所述内模上的玻璃板从所述内模移置到所述外模的工序;将承载于所述外模的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序;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所述玻璃板保持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工序;所述正式成形工序包括: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工序;以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用所述下部模具的成形面支承所述玻璃板的下侧表面并同时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将被加热至软化点 附近的温度的玻璃板成形为任意的复合曲面形状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汽车用窗玻璃随着设计的变化而需要具有各种形状、曲率的弯曲玻璃。 例如对于后窗玻璃,需要具有纵剖面呈近似J字形或S字形、即变形量更大且该变形量被限 定在一部分区域内的复杂形状或深度弯曲形状的复合曲面的弯曲玻璃。以往,作为这种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提出了如下所述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 法及装置对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进行预备成形,对所述经预备成形的玻璃板进行正式成 形,从而成形为最终的弯曲形状(例如专利文献1)。参照附图说明图14对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装置进行说明。图14 是用于对用来实施现有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的装置构成进行说明的图。该装置包括平模35’、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64’ (也称预备成形用环架)、预备成 形用模具72’、正式成形用支承框架84’ (也称正式成形用环架)及正式成形用模具88’等。平模35’吸引保持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G并使其移动,在规定位置解除该吸引保 持。藉此,将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G移置到位于规定位置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64’上。接着,承载有玻璃板G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64’移动至预备成形用模具72’正 下方。接着,利用通过升降机构(未图示)而下降的预备成形用模具72’对承载于预备 成形用支承框架64’的玻璃板G进行预备成形(加压成形)。即,成形为比最终的弯曲形状 平缓的弯曲形状(平板形状的玻璃板变形为最终形状为止的变形量的20 80% )。接着,将该预备成形好的玻璃板承载于正式成形用支承框架84’。承载有玻璃板的 正式成形用支承框架84’移动至正式成形用模具88’正下方。接着,将承载于正式成形用支承框架84’的玻璃板G按压于通过升降机构(未图 示)而下降的正式成形用模具88’,藉此将玻璃板G成形为最终的弯曲形状(正式成形)。综上,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因为在正式成形前用预备 成形用支承框架和预备成形用模具进行预弯曲成形,所以能以高生产效率实现通过现有技 术难以制造的在光学性质方面具有高品质且具有复杂形状和深度弯曲形状的玻璃板G的 制造。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5-206458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揭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在最终形状为深度弯曲形状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所 述的两个课题。首先说明第一课题。最终形状为深度弯曲形状的情况下,因为在预备成形工序中 也要弯曲至与最终形状相近的形状,所以需要与该深度弯曲形状相对应地大幅弯曲的形状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也称环架)。但是,将平坦的玻璃板以适当的姿势承载于玻璃板承 载面为具有大幅弯曲的形状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是很困难的。因此,玻璃板相对于预备 成形用支承框架的承载位置发生错位,玻璃板的成形精度发生偏差。此外,因为玻璃板不是 以平面与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接触,而是以角与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接触,所以玻璃板容 易因承载时的下落的冲击而开裂。以上是将玻璃板承载于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时产生的第 一课题。还已知对玻璃板进行局部的大幅弯曲时,使用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环架。但是,使用该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环架作为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的情况下,将玻璃 板移置到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环架时,如果玻璃板与带倾斜机构的成形环架的铰链部分接 触,则玻璃板可能会产生铰链痕迹。接着说明第二课题。最终形状为深度弯曲形状或复杂弯曲形状(例如需要在多个 方向上进行弯曲成形的形状)的情况下,如果无法高效地实施成形,则玻璃板表面会产生 褶皱。因此,在预备成形工序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度弯曲。此外,为了在移置到正式 成形用支承框架时不发生错位,在预备成形工序中需要对玻璃板进行一定程度(不发生错 位的程度)的弯曲。但是,如果在预备成形工序中对玻璃板进行大幅弯曲,则不希望弯曲的部分也大 幅弯曲,产生褶皱。因此,可通过预备成形工序成形的形状存在限制(还有,如果像自重弯 曲那样缓慢地弯曲,则虽然可成形范围扩大,但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其结果是,对玻璃板 进行两阶段加压成形时的可成形的形状也存在限制。以上是关于成形范围的限制的第二课 题。对于上述第一课题,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解决设置双重环架(承接环架(内模) 和成形用环架(外模)),在承接环架(内模)上定位承载平坦的玻璃板,将玻璃板从该承接 环架(内模)转移至成形用环架(外模)。对于上述第二课题,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解决与过度弯曲的部分相对应地设置 模具,用该模具承接玻璃板。但是,因为模具的设置位置与承接环架(内模)的设置位置部分一致,所以如果为 解决上述第一课题而设置双重环架(承接环架(内模)和成形用环架(外模)),则没有在 承接环架(内模)的设置位置设置模具的空间,因此有时无法用模具将所有的过度弯曲的 部分都压住。S卩,通过两阶段加压将玻璃板深度弯曲的情况下,虽然双重环架(承接环架(内 模)和成形用环架(外模))对于解决上述第一课题是有效的,但如果设置双重环架,则产 生无法解决上述第二课题这一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事实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同时解决上述第一课题 和上述第二课题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及装置,上述第一课题是在预备成形工序中容易 地将平坦的玻璃板定位于预备成形用支承框架,并且防止将玻璃板承载于预备成形用支承 框架时的玻璃板的破损的课题,上述第二课题是在将玻璃板大幅弯曲时产生过度弯曲的部 分的课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备成形 工序,在该预备成形工序中,将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预备 成形用支承模,以承载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成形面,从而成形为所需的预备弯曲形状;正式成形工序,在该正式成形工序中,将 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正式成形用支承模,以 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从而 成形为所需的最终弯曲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包括外模和内模,该内模 并排设置于所述外模的内侧,且该内模比外模平坦;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包括下部模具, 该下部模具具有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相对向的成形面;所述预备成形工序包括将所述 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所述内模的工序;将所述内模上的玻璃板从所述内模承载至所 述外模的工序;将承载于所述外模的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 序;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所述玻璃板保持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工序;所述正 式成形工序包括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工 序;以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用所述下部模具的成形面支承所述玻璃板的下 侧表面并同时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采用包括外模和并排设置于所述外模的内侧且玻璃板承载面比外模 平坦的内模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模,首先将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内模,然后将内模上 的玻璃板从内模移置到外模,所以与将玻璃板直接承载于外模的情况相比,可容易地将玻 璃板相对于外模的承载位置固定。此外,因为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  预备成形工序,在该预备成形工序中,将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模,以承载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成形面,从而成形为所需的预备弯曲形状;  正式成形工序,在该正式成形工序中,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正式成形用支承模,以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从而成形为所需的最终弯曲形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包括外模和内模,该内模并排设置于所述外模的内侧,且该内模的玻璃板承载面比外模平坦;  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包括下部模具,该下部模具具有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相对向的成形面;  所述预备成形工序包括:将所述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所述内模的工序;将所述内模上的玻璃板从所述内模承载至所述外模的工序;将承载于所述外模的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序;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所述玻璃板保持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工序;  所述正式成形工序包括: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工序;以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用所述下部模具的成形面支承所述玻璃板的下侧表面并同时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12-4 2007-313558一种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备成形工序,在该预备成形工序中,将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预备成形用支承模,以承载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成形面,从而成形为所需的预备弯曲形状;正式成形工序,在该正式成形工序中,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支承所述玻璃板的缘部的正式成形用支承模,以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从而成形为所需的最终弯曲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包括外模和内模,该内模并排设置于所述外模的内侧,且该内模的玻璃板承载面比外模平坦;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包括下部模具,该下部模具具有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相对向的成形面;所述预备成形工序包括将所述加热软化了的玻璃板承载于所述内模的工序;将所述内模上的玻璃板从所述内模承载至所述外模的工序;将承载于所述外模的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序;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所述玻璃板保持于所述预备成形用模具的工序;所述正式成形工序包括将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的玻璃板移置到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工序;以承载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支承模的状态用所述下部模具的成形面支承所述玻璃板的下侧表面并同时将所述玻璃板按压于所述正式成形用模具的成形面的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弯曲形状至少 在2个方向上具有曲率,在所述预备成形工序中,将所述玻璃板至少在所述最终弯曲形状 的曲率较大的方向上弯曲,预备成形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备成形工序 中,将所述玻璃板弯曲成与所述最终弯曲形状的俯视下的轮廓大体一致的形状,预备成形 为所述预备弯曲形状。4.如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板的弯曲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备 成形工序中的所述预备成形用支承模的所述外模包括倾斜机构,该倾斜机构包括固定框架 和可动框架,该可动框架通过枢轴设置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见正生森大生北岛丰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