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4704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用于杀灭船舶的船舱或压载罐中的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 者生物的压载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次氯酸盐将所 述压载水中的残留氯浓度调节至1~1000质量ppm以杀灭所述细菌、微生 物或者生物,然后通过使用亚硫酸盐将残留氯从所述压载水除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少船舶的船舱(hold)或压载(ballast)罐中的压载水中存在 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的数目。
技术介绍
未装载或者装载有限负载的船舶由于吃水线下移而难以保持平衡。因 此,这样的船舶通过其中存贮压载水而确保其航行期间的安全。在目的地 装载货物期间和/或在进入装载港口之前将压载水排出船外。压载水是在航海之前为了上述目的而通过泵汲取到设置在船舶中的密 闭舱(例如,罐)内的海水或者淡水。根据汲取的水域,其可含有有害的浮游 生物,并且,如果将压载水排放到目的地的海岸区或者港口而不进行任何 处理,则其可造成如贝类中毒和赤潮问题。此外,众所周知, 一旦由有毒 浮游生物的大量增殖造成的赤潮导致海洋污染,则严重破坏该区域中的鱼 类、贝类等,尤其是破坏水产养殖业。已知作为对策的是通过使用过氧化 氢、过氧化钓、或者氢过氧化物化合物作为刚毛4艮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新月菱形藻(Prorocentmm micans)等赤潮浮游生物的防除剂而处理 压载水的方法(例如参见JP-A-55-141142, JP-A指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 报)。还知悉通过向船舶压载水中添加氯类杀菌剂或者过氧化氢而将有害藻 类的孢囊(休眠接合子)杀灭的方法(例如参见JP-A-H04-322788)。在 JP-A-H04-322788公报中,当使用次氯酸钠作为氯类杀菌剂,浓度为 10ppm(残留氯含量lppm)、 20ppm(残留氯含量2ppm)、或者1000ppm(残留 氯含量1 OOppm)时,证实了对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孢嚢的有效杀灭 (sterilize)作用。此外,该公报描述了如下内容当通过曝气装置的泵将空气 吹进废水中的压载水中时,可通过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使压载水中的残留氯 无害。还知悉将压载水中的有害浮游生物的孢囊杀灭的方法通过^^用过氧化氢(例如参见JP-A-H05-910), 通过热处理(例如参见JP-A-H08-91288), 通过使用固定床型电极电解槽(例如参见JP-A-2001-974), 通过在真空下脱氧(例如,JP-A-2001-509729),通过将氮气引入到压栽水中而将气相中的氧气浓度降低至2 %以下(例 如参见JP-A-2002-234487),通过沖击水压力(例如参见JP-A-2005-342626), 通过超声处理(例如参见JP-A-2006-7184),和通过使用二氧化氯(在设置在船舶内的气体发生器中产生)(例如参见美 囯专利No.6773611),另外,据报道通过食盐水电解获得的无菌水在室温、4.0以下的pH下 具有820mV以上的氧化-还原电位、l~200ppm的溶解氯浓度、和50ppm 以下的溶解氧浓度(例如参见JP-A-H08-89563)。已知的有害浮游生物的实例包括如下(7」悉欢漠^YC72raococca/es」 0 , 漠《,加ca/」 2德祟i银0,哗/y^ae」 (7」德襄卩CV,画oada/e^(7」^ f漠《(Prarace,Wra/—嫌^省(^y腦oA'油W 卩4j y支龙漠(7Voc7wca/ei1」 / f/,(Pe〃W油^ 4磁漠辨(S鎖7/fl-o/ /^cg(3ey) (7」^心(Te咖/e^(7-2)旅营襄亚!^朋/zayo/em'iwe— (7盆艰漠亚《(BW^//^i/eae」 f2) z丝在漠3 fPea/e^f2-,织沟亚(7 /^p/^^'efle」(7」奸應漠《(7^力油附00^/&^(5.会漠辦fC72,o/ /^cefle,(7j裙4 漠《卩0c/7ramooiia/e i1」0;磁凝漠《(2)/,c/w/m」 7.定凝漢辦(7/a戶; /^c— (7y)夢凝会漠《(Zyoc/7,油/e 卩i初漠《fTVywMew.o/e^ &碟漠辨(Ewg/eo/ /^ceoe」(7」橫漠fSwg/e朋/e^9.,麥绿漠辦(?Vas7-o/ /^ce(3e」(7y)萨漠《f2Vep/z履e/m^/ei^卩5^尸yra附/附o加ci(37es7 0.绿襄辑C/2/o,/^c認」属于这些目的有害浮游生物包括通过无性分裂的无性生殖进行增殖 的那些浮游生物;以及通过在不同交配型之间的有性生殖而形成孢嚢的那 些浮游生物。如果比喻成花,则后者的孢嚢相当于种子在某些环境下发芽, 从而产生浮游生物。孢嚢的外壁具有与浮游生物的细胞壁膜完全不同的非 常坚固的结构。因此孢嚢的耐久性极强,因为它们甚至在浮游生物无法生 存的暗处或还原状态等严酷环境下休眠数年而保持存活,并且因此在生理、 生态和形态上与需要光和溶解氧的浮游生物完全不同。在早至大约1978年就报道了在北海道的火山湾中以及沿三陆海岸由贝 毒浮游生物造成的贝类中毒现象。最近,证实从外国船舶排出的压载水中 存在使贝类中毒的浮游生物的孢嚢。有一些关于可能由压载水引起的贝类 中毒的报道,表明该现象有区域扩大和周期变长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致力于将船舶的船舱或压载罐中的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 者生物杀灭,以及除去待排放的压载水中的残留氯。在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专利技术人已发现,可通过用次氯酸盐将压载水中的残留氯浓度调节至1质量ppm以上且1000质量ppm以 下而将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下文中称为生物等,,)杀灭,然后用亚硫酸盐 除去压载水中的残留氯而解决所述问题,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手段(1) 用于将船舶的船舱或者压载罐内的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 物杀灭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骤通过用次氯酸盐将压载水中 的残留氯浓度调节至1质量ppm以上且1000质量ppm以下而将细菌、微 生物或生物杀灭,然后用亚^5充酸盐除去压载水中的残留氯。(2) 根据(1)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其中在通过使用所述次氯酸盐将所述压 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600mV以上的条件下将所述压载水中的细菌、 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然后用亚硫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 至低于500mV,从而除去所述压载水中的残留氯。(3) 根据(2)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压载水为海水,并且使用所述 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700mV以上,从而将所述压 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4) 根据(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将所述压载水汲取到船舶内时,用次 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500mV以上且小于700mV, 然后再添加次氯酸盐而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700mV以上, 从而将所述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5) 根据(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将所述压载水汲取到船舶内时,用次 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500mV以上且小于700mV, 然后再按照所汲取的压载水的量添加所述次氯酸盐而将残留氯调节至2质 量ppm以上且100质量ppm以下,从而将所述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 者生物杀灭。(6) 根据(2)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压载水为淡水,并且在将所述 压栽水汲取到船舶内时,用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7450mV以上且小于600mV,然后再添加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载水处理方法,其用于将船舶的船舱或压载罐中的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用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中的残留氯浓度调节至1质量ppm以上且1000质量ppm以下而将所述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然后用亚硫酸盐除去所述压载水中的残留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27 JP 263450/20061.一种压载水处理方法,其用于将船舶的船舱或压载罐中的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用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中的残留氯浓度调节至1质量ppm以上且1000质量ppm以下而将所述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然后用亚硫酸盐除去所述压载水中的残留氯。2. 权利要求1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其中在通过使用所述次氯酸盐将所 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600mV以上的条件下将所述压载水中的 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然后用亚硫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 位调节至低于500mV,从而除去所述压载水中的残留氯。3. 权利要求2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压载水为海水,并且使用 所述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700mV以上,从而将所 述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4. 权利要求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将所述压载水汲取到船舶内时, 用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500mV以上且小于 700mV,然后再添加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700mV 以上,从而将所述压载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生物杀灭。5. 权利要求3的压载水处理方法,在将所述压载水汲取到船舶内时, 用次氯酸盐将所述压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至500mV以上且小于 700mV,然后再按照所汲取的压载水的量添加次氯酸盐而将残留氯调节至2 质量ppm以上且100质量ppm以下,从而将所述压载水中的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刑部次功猪子正宪土屋泰志
申请(专利权)人:梯巨股份有限公司鹤见曹达株式会社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