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体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充气轮胎用内衬层和充气轮胎技术

技术编号:544534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多层体(1),所述多层体(1)通过将树脂膜层 (D)(2)与橡胶状弹性体层(E)(3)经由粘合剂层(F)(4)接合来获 得。所述树脂膜层(D)(2)包含由树脂组合物(C)组成的至少一层, 其中将具有在23℃下的杨氏模量低于热塑性树脂(A)在23℃下 的杨氏模量的柔软树脂(B)分散于由热塑性树脂(A)组成的基质 中。对于粘合剂层(F)(4),通过使用将基于每100质量份橡胶成 分(G)为不少于0.1质量份的以下至少之一共混来获得的粘合剂 组合物(I):在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反应部分的马来酰亚胺衍生 物(H)和聚对二亚硝基苯,所述多层体(1)能具有在生产期间的 良好加工性和优良的耐剥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压体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充气轮胎用内衬层、 和使用该层压体或内衬层的充气轮胎,更特别地涉及具有良好 的生产中的加工性和优良的耐剥离性的层压体,以及具有优良 的气体阻挡性和耐挠曲性并且能降低轮胎重量同时改进在新制 轮胎产品中和其行驶之后的内压保持性的充气轮胎用内衬层。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将使用丁基橡胶、囟化丁基橡胶等作为主要原 料的橡胶组合物用于在轮胎内表面中作为空气阻挡层设置的内 衬层,以保持内部胎压。然而,因为使用这类丁基类橡胶作为 主要原料的此类橡胶组合物空气阻挡性低,所以,当将该橡胶组合物应用于内衬层时,要求内衬层的厚度为约lmm。因此, 轮胎中内衬层所占的重量为约5%,当降低轮胎重量以改进机动 车的燃料消耗时,这是一个障碍。另一方面,已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下文可缩写为EVOH)橡胶组合物空气透过量的百分之 一 的空气透过量,所以即使厚 度不大于100^m,轮胎的内压保持性也能得到大幅改进,而且 轮胎重量能够降低。尽管存在许多具有空气透过性低于丁基类橡胶空气透过性的树脂,但当空气透过性为丁基类内衬层的约十分之一时,改 进内压保持性的效果仍然小,除非厚度超过100pm。然而,如 果厚度超过100nm时,降低轮胎重量的效果小,并且由于轮胎 的弯曲变形导致内衬层破裂并在在内衬层中产生龟裂,因此变8得难以保持阻透性能。相反,即使厚度不大于100jam时也可使用EVOH,以使得当 其使用时,轮胎旋转期间的弯曲变形难以造成破裂和龟裂。因 此,可以说将EVOH应用到充气轮胎用内衬层是有效的,以改 进寿仑胎的内压保持性。例如,JP-A-H06-40207/^开了包含由 EVOH制得的内衬层的充气轮胎。然而,当将普通EVOH用作内衬层时,由于弯曲变形可能 造成破裂和龟裂,这是因为与通常用于轮胎的橡胶相比,普通 EVOH的弹性模量非常高,尽管其改进轮胎内压保持性的效果 大。因此,在使用由EVOH制得的内衬层的情况下,在使用轮 胎之前的内压保持性大幅提高,但在轮胎旋转期间经受弯曲变 形的轮胎使用之后的内压保持性与使用之前相比可能有所降 低。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式,JP-A-2002-52904公开了其中将包 含60至99重量%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1至40重量%疏水性增塑 剂的树脂组合物施涂到内衬层的技术,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具 有20至70摩尔%的乙烯含量和不小于85%的皂化度。此外,JP-A-2004-176048公开一项技术,其中将通过使l至 50重量份环氧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改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用于 内衬层,所述重量份基于具有25至50摩尔%乙烯含量的乙烯-乙 烯醇共聚物100重量份。与从常规EVOH制得的轮胎用内村层相 比,该内衬层具有更高的耐挠曲性,同时保持气体阻挡性。而且,在JP-A-2004-l76048中/〉开的内衬层优选通过经由的内压保持性。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即使应用JP-A-2004-176048中公开的技术时,仍存在改进内衬层的耐挠曲性的空间。本专利技术人已进行关于使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膜层和橡 胶状弹性体层的层压体的检测,发现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 膜层和橡胶状弹性体层之间的粘合性普遍低。因此,当将这种 层压体用作内衬层时,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膜层变得易于从 橡胶状弹性体层剥离。此时,仍存在改进层压体的耐剥离性的空间,这是因为即使应用JP-A-2004-176048中公开的技术,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膜层和橡胶状弹性体层之间的粘合性也 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的生产期间的加工性 和优良的耐剥离性的层压体以及生产该层压体的方法。而且, 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良的气体阻挡性和耐挠曲性并 能降低轮胎重量的充气轮胎用内衬层。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 的是提供使用该层压体或内衬层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人已经进行各种研究以实现上述目的,并发现当层 压体通过经由粘合剂层接合树脂膜层与橡胶状弹性体层来形成 时,将通过在其分子中具有不低于两个反应位的马来酰亚胺衍 生物和聚对二亚硝基苯的至少之一 配混入橡胶成分中而形成的 粘合剂组合物应用到上述粘合剂层,由此获得具有良好的加工 性和优良的耐剥离性的层压体。而且,本专利技术人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发现至少包含树脂 组合物层的内村层具有优良的气体阻挡性和耐挠曲性,以及在新 制轮胎产品中和其行驶后的内压保持性优良的轮胎通过在轮胎 中设置该内衬层获得,因此完成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树脂组合物中, 将具有在23。C下的杨氏模量低于改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23。C 下的杨氏模量的柔软(soft resin)树脂分散入由通过使乙烯-乙烯 醇共聚物反应获得的改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得的基质中。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压体为通过将至少包含树脂组合物(c)层的树脂膜层(D)经由粘合剂层(F)接合至橡胶状弹性体层(E)而 形成的层压体,在该树脂组合物(C)中,将具有在23。C下的杨氏 模量低于热塑性树脂(A)在23C下的杨氏模量的柔软树脂(B)分 散于由热塑性树脂(A)制成的基质中,其中将基于100质量份橡 胶成分(G)不少于0.1质量份的以下物质的至少之一配混而形成 的粘合剂组合物(I)应用于所述粘合剂层(F),所述物质为在其分 子中具有不低于两个反应位的马来酰亚胺衍生物(H)和聚对二 亚硝基苯。此时,要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压体中的树脂膜层(D) 至少包含树脂组合物(C)层,其可以进一步包含另 一层或可以仅 由树脂组合物(C)层组成。而且,热塑性树脂(A)作为树脂组合 物(C)中的基质存在,其中基质的意思是指连续相。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压体中,优选热塑性树脂(A)在23。C下的 杨氏模量超过500MPa且柔软树脂(B)在23。C下的杨氏模量不大 于500MPa。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柔软树脂(B)具有与羟 基起反应的官能团。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柔软树脂(B)的平 均冲立径不大于2pm。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再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树脂组合物(C) 中的柔软树脂(B)的含量在10至30质量。/。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再一优选实施方案中,热塑性树脂(A) 为通过使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反应获得的改性乙烯-乙烯醇共聚 物。此时,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乙烯含量优选为25至50摩尔%。 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皂化度优选不低于90%。此外,改 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优选通过使基于100质量份乙烯-乙烯醇 共聚物为1至50质量份的环氧化合物反应来获得。作为环氧化合ii物,优选提及缩水甘油或环氧丙烷。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另 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树脂组合物(C)在-20。C下的杨氏才莫量不大于1500MPa。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再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树脂膜层(D)进一 步包含由热塑性聚氨酯类弹性体制得的至少一层。此时,该聚 氨酯类弹性体优选为聚醚类聚氨酯。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再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树脂膜层(D)具有 在 20°C 和 65%RH 下的氧透过系数不大于 3.0x10— cm /cm 'sec-cmHg。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另 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树脂膜层(D)为交 联的。在本专利技术层压体的再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橡胶状弹性体层 (E)包含不大于5 0质量%的丁基橡胶和/或囟化丁基橡胶作为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压体,所述层压体通过将至少包含树脂组合物(C)层的树脂膜层(D)经由粘合剂层(F)接合至橡胶状弹性体层(E)而形成,在所述树脂组合物(C)中,将具有在23℃下的杨氏模量低于热塑性树脂(A)在23℃下的杨氏模量的柔软树脂(B)分散于由热塑性树脂(A)制成的基质中,其中将通过基于100质量份橡胶成分(G)配混不小于0.1质量份的以下物质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粘合剂组合物(Ⅰ)应用于所述粘合剂层(F),所述物质为在其分子中具有不少于两个反应位的马来酰亚胺衍生物(H)和聚对二亚硝基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7.24 JP 200762/2006;2006.7.24 JP 200895/20061.一种层压体,所述层压体通过将至少包含树脂组合物(C)层的树脂膜层(D)经由粘合剂层(F)接合至橡胶状弹性体层(E)而形成,在所述树脂组合物(C)中,将具有在23℃下的杨氏模量低于热塑性树脂(A)在23℃下的杨氏模量的柔软树脂(B)分散于由热塑性树脂(A)制成的基质中,其中将通过基于100质量份橡胶成分(G)配混不小于0.1质量份的以下物质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粘合剂组合物(I)应用于所述粘合剂层(F),所述物质为在其分子中具有不少于两个反应位的马来酰亚胺衍生物(H)和聚对二亚硝基苯。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A) 在23。C下的杨氏模量超过500MPa,所述柔软树脂(B)在23 °C下 的杨氏才莫量不大于500MPa。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柔软树脂(B) 具有与羟基起反应的官能团。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柔软树脂(B) 的平均粒径不大于2nm。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C) 中的所述柔软树脂(B)的含量在10至30质量。/。范围内。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A) 为通过使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反应获得的改性乙烯-乙烯醇共聚 物。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乙烯-乙烯醇共 聚物的乙烯含量为25至50摩尔%。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乙烯-乙烯醇共 聚物的皂化度不小于90%。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改性乙烯-乙烯 醇共聚物通过使基于100质量份所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为l至50质量份的环氧化合物反应来获得。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环氧化合物为 缩水甘油或环氧丙烷。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C) 在-20。C下的杨氏才莫量不大于1500MPa。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树脂膜层(D) 进一 步包含由热塑性聚氨酯类弹性体制得的至少 一层。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聚氨酯类弹 性体为聚醚类聚氨酯。1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树脂膜层(D) 具有在20°C和65%RH下的氧透过系数不大于 3.0xlO-12cm3/cm2.sec.cmHg。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树脂膜层(D) 为交联的。1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橡胶状弹性体 层(E)包含不大于5 0质量%的丁基橡胶和/或卣化丁基橡胶作为 橡胶成分。1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树脂膜层(D) 的厚度不大于200nm,所述橡胶状弹性体层(E)的厚度不小于 200jim。1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橡胶成分(G) 包含不小于10质量%的氯磺化聚乙烯。1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橡胶成分(G) 包含不小于5 0质量%的丁基橡胶和/或囟化丁基橡胶。2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马来酰亚胺衍 生物(H)为1,4-亚苯基二马来酰亚胺。2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物(I)进一步包含不小于0.1质量份的橡胶用硫化促进剂(J),基于100质量份橡胶成分(G)。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橡胶用硫化类硫化促进剂。2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物 (I)进一步包含2至50质量份填料(K),基于IOO质量份橡胶成分 (G)。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 物(I)包含5至50质量份无机填料(L)作为所述填料(K),基于100 质量份橡胶成分(G)。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无机填料(L) 为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湿法二氧化>眭、氩氧 化铝、氧化铝、氧化镁、蒙脱土、云母、绿土、有机化蒙脱土、 有冲几化云母和有^/L化绿土。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 物(I)包含炭黑作为所述填料(K)。2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物 (I)进一步包含不小于0.1质量份的以下至少之一树脂(M)和低 分子量聚合物(N),所述低分子量聚合物(N)具有换算为聚苯乙 烯的重均分子量为l,OOO至lOO,OOO(Mw)。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低分子量聚 合物(N)换算为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50,000。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层压体,其中所述树脂(M)选自 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Cs类树脂、酚醛树脂、薛烯 类树脂、改性辟烯类树脂、氢化薛烯类树脂和松香类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原大辅加藤大辅高桥祐和中川大助矶山晃太渡边知行池田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株式会社可乐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