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工件内孔表面的切槽装置,属于工件内孔表面的切槽装置的改造技 术。
技术介绍
在许多应用场合,需要在工件内孔表面沿轴向切出窄槽,现在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拉削、激光、水射流、电火花线切割等。这些方法要么工具损耗大,如拉削加工;要么设备昂 贵,如激光加工;要么质量难以控制,如水射流加工;要么效率低下,如线切割加工。中国专 利申请号为2005101008660中公开了一种切槽用线切割电加工机床,该专用线切割加工装 置可在工件内孔表面高效切槽,但线切割机床必须配备卷丝筒及导轮,结构复杂,而且卷丝 筒及导轮磨损后,会引起丝线跳动,影响切槽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确保切槽质量的工件内 孔表面的切槽装置。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方便实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件内孔表面的切槽装置,包括有电机、联轴器、 支座、工具电极固定杆、工作台、工具电极,其中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机构连接, 驱动工具电极固定杆运动的驱动机构装设在支座上,工件装设在工作台上,工具电极固定 杆的悬伸部分从工件的内孔中穿出,工具电极安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内孔表面的切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机(1)、联轴器(2)、支座(3)、工具电极固定杆(9)、工作台(10)、工具电极(12),其中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工具电极固定杆(9)运动的驱动机构装设在支座(3)上,工件(13)装设在工作台(10)上,工具电极固定杆(9)的悬伸部分从工件(13)的内孔中穿出,工具电极(12)安装在工具电极固定杆(9)的悬伸部分并且在电极固定杆(9)的侧面凸出,构成加工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内孔表面的切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机(1)、联轴器(2)、支座(3)、 工具电极固定杆(9)、工作台(10)、工具电极(12),其中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与 驱动机构连接,驱动工具电极固定杆(9)运动的驱动机构装设在支座(3)上,工件(13)装 设在工作台(10)上,工具电极固定杆(9)的悬伸部分从工件(13)的内孔中穿出,工具电极(12)安装在工具电极固定杆(9)的悬伸部分并且在电极固定杆(9)的侧面凸出,构成加工 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内孔表面的切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为包括 有丝杠(4)、螺母(5)的螺旋传动机构及导轨(6)、滑块(7)和连接块(8),其中电机(1)的输 出轴通过联轴器(2)与丝杠(4)连接,丝杠(4)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支座(3)上,螺母(5)与 丝杠(4 )组成螺旋传动副,导轨(6 )与滑块(7 )组成能作相对运动的直线移动副,连接块(8 ) 分别与滑块(7)和螺母(5)固定连接,工件(13)装设在工作台(10)上,工具电极固定杆(9) 的一端通过连接块(8)与滑块(7)固定连接,工具电极固定杆(9)另一端的悬伸部分从工件(13)的内孔中穿出,工具电极(12)安装在工具电极固定杆(9)的悬伸部分并且在电极固定 杆(9)的侧面凸出,构成加工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内孔表面的切槽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丝杠(4)的两端 分别设有左、右螺旋段,左、右螺旋段上装设有左螺母(5a)和右螺母(5b),左螺母(5a)和右 螺母(5b)分别与丝杠(4)组成螺旋传动副,导轨(6)分别与左滑块(7 a)及右滑块(7 b)组 成能作相对运动的直线移动副,左连接块(8 a)分别与左滑块(7 a)和左螺母(5a)固定连 接,右连接块(8 b)分别与左滑块(7 a)和右螺母(5b)固定连接,工件(13)装设在工作台 (10)上,左工具电极固定杆(9 a)及右工具电极固定杆(9 b)的一端分别通过左连接块(8a)及右连接块(8b)与左滑块(7 a)及右滑块(7 b)固定连接,左工具电极固定杆(9 a)及 右工具电极固定杆(9 b)另一端的悬伸部分从工件(13)的内孔中穿出,左工具电极(12 a) 及右工具电极(12 b)安装在左工具电极固定杆(9 a)及右工具电极固定杆(9 b)的该悬伸 部分上,丝杠(4)两端左、右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俊,刘小康,宋小中,郭忠宁,唐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