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用于限制副片体相对于主轮的径向移动的部件、配有双减振轮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23960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用于联结第一后主动轴(12)和第二前从动轴(14A),它们能够相对于彼此在径向上同轴地自由移动,所述摩擦离合器装置包括:被主动轴(12)承载的主组件(38);被从动轴(14A)承载的前径向的副片体(4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片体(40)承载第一止挡表面(86),该第一止挡表面(86)被布置成以带有径向间隙(J3)的方式与盖(66)的第二止挡表面(88)径向地相对,以限制副片体(40)相对于主组件(38)的径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用于联结第一 后主动轴和第二前从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的自由前端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从动轴的自由 后端部分自由地径向地移动。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尤其适用于机动车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用 于联结第一后主动轴和至少一个第二前从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的自由前端部分相对于与 所述第二从动轴的自由后端部分自由地径向地移动,所述摩擦离合器装置包括-后主组件,所述后主组件由主动轴的前端部分承载并且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主动 轴;-前径向的副片体(voile),所述副片体旋转地连接到离合器装置的反作用板并 且被从动轴的后端部分承载,-具有周向作用的至少一个弹性体,该弹性体被布置在主组件的外周空腔的径向 内底部中并且被周向地间置在主组件的支撑表面和副片体的凸耳之间,以将所述副片体带 有角移动地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主组件。
技术介绍
已公知很多摩擦离合器装置,在所述摩擦离合器装置中被从动轴承载的转动 元件也通过无径向间隙的滚动轴承被引导在主动轴上旋转。这种装置例如在法国专利 FR-A-2, 778,439 中进行了 描述。然而,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离合器装置,在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从动轴未经由轴承 相对于主动轴被弓丨导。因此,主动轴可相对于从动轴自由地具有径向的移动。由于旋转连接,双减振轮的副片体使得离合器接合。扭矩经由该连接的传递暗示 着副片体与从动轴径向地连成一体。当发动机运行时,特别是由于气缸中的膨胀导致的曲轴挠曲,主组件能够独立于 从动轴径向地移动。此外,主组件的旋转平衡从来不是最佳的并且主动轴能够在其旋转过程中在主组 件的不平衡的影响下独立于从动轴径向地挠曲。从动轴承载离合器的一部分,特别是反作用板,反作用板也未免除平衡缺陷。在其 旋转过程中,由于离合器元件的不平衡,从动轴因而也能够独立于主动轴径向地挠曲。从动轴的这种径向挠曲还可能是由于在发动机扭矩传递过程中的弯曲或变形引 起的。这种既独立于主动轴又独立于从动轴的挠曲导致在固定到主动轴上的主组件和 由从动轴承载的副轮之间产生相对的径向移动。这些相对的径向移动可能是在主组件和副片体之间的干涉的原因。已经发现这些干涉能够在离合器装置的运行中产生干扰,甚至损伤副片体和/或容纳弹性体的空腔。
技术实现思路
特别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上文所述类型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副片体承载轴向的第一止挡表面,其中该轴向的第一止挡表面被布置成以带 有径向间隙的方式与盖的第二止挡表面径向地相对,以限制副片体相对于主组件的径向移 动,从而,当主动轴的前端布部分相对于从动轴的后端部径向地移动时,副片体的凸耳不接 触主组件的空腔的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所述副片体的第一止挡表面被布置成相对于所述空腔的底部径向地朝向内侧。_所述副片体的第一止挡表面布置成与所述副片体的凸耳径向地垂直。-所述主组件的所述第二止挡表面在一角扇形区上延伸该角扇形区至少覆盖所述 副片体的所述第一止挡表面的角移动。-所述主组件的所述第二止挡表面是环形的。_所述副片体的第一止挡表面在与轴线同轴的环形轮廓上延伸。-所述第一止挡表面由销承载,所述销沿所述环形轮廓规则地分布。-所述第一止挡表面由所述副片体的环形轴颈形成。-所述第一或第二止挡表面之一由环形的环圈承载,所述环圈被布置成与另一止 动表面径向地相对。-所述环圈与摩擦垫片整体地制造,所述摩擦垫片被轴向地插入所述副片体和主 组件之间。-所述环圈被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副片体。-所述环圈被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主组件。-所述副片体的第一止挡表面径向地朝向外侧,并且所述主组件的所述第二止挡 表面径向地朝向内侧。-所述空腔轴向地朝向前部被固定到主组件的后主轮的环形的盖限定,并且所述 主组件的第二止挡表面由所述盖的环形内周边缘形成。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显现出来,其 中图1为沿图5中的剖切平面1-1截取的轴向剖面半视图,其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 明的教导构成的双减振轮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图2为示出了图1中的离合器装置的所述双减振轮的分解视图;图3为示出了图2中的双减振轮的前视图,其中所述双减振轮未安装其盖。图4为与图1类似的沿图5的剖切平面4-4截取的视图;图5为示 出了图3中的双减振轮的前视图,其中该双减振轮带有其主盖;图6为与图1类似的视图,其示出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构造的双减 振轮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书中,具有相同、类似或相似功能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从后方指向前方,其在附图 中由箭头“A”指示,并且与离合器装置的旋转轴线“B”平行,径向方向被定义为沿摩擦离合 器装置的旋转轴线“B”由内侧指向外侧,以上定向的使用仅仅是非限定性的。图1示出了用于联结主动轴12和至少一个从动轴的离合器装置10,其中所述主动 轴布置成轴向地朝向后部,并且其自由前端部分被示出在附图1的左侧,所述至少一个从 动轴14被设置成朝向前部。所述主动轴12围绕旋转轴线“B”旋转,并且被机动车的发动机(未示出)驱动旋转。图1中所示的离合器装置包括两个从动轴,已经示出了所述从动轴的自由后端部 分 14A、14B。所述从动轴14A、14B被安装成基本上与所述主动轴12同轴地旋转。第一从动轴 14A形成轴向管道,在该管道的内侧布置所述第二从动轴14B。每个从动轴14A、14B都能够 相对于另一个独立地转动。主动轴12的自由前端16被轴向地布置在后部,并且远离从动轴14A、14B的自由 后端 18A、18B。从动轴14A、14B被连接到后齿轮箱(未示出)。更特别地,所述第一从动轴对应着 所述齿轮箱的特定速度比,例如奇数速度比,而第二轴对应着另一速度比,如偶数速度比。离合器装置10包括用于使第一从动轴14A与主动轴12临时联结的第一部件,该 第一部件由所述第一从动轴14A单独地承载。公知地,离合器装置10包括环形径向的反作用板20,该反作用板被安装成围绕旋 转轴线“B”自由地旋转。反作用板20被第一从动轴14A的后端部分通过球轴承22承载。反作用板20尤其被安装成相对于第一从动轴14A的后端部分轴向地固定。此外,反作用板20通过双减振轮24与主动轴12 —起旋转,所述双减振轮24被布 置在离合器装置的后端并且将在下文中被详细地描述。所述第一联结部件还包括第一前环形压力板26,该第一前环形压力板被安装成与 反作用板20 —起围绕旋转轴线“B”旋转并且被安装成相对于反作用板20轴向地滑动。所 述第一压力板26特别地相对于反作用板20的前表面28被轴向地布置。第一同轴前摩擦垫片30被轴向地间置在反作用板20和前压力板26之间。所述 前摩擦垫片30在其两个表面上都包括环形摩擦衬垫。前摩擦垫片30被安装成与第一从动轴14A —起旋转并被安装成在第一从动轴14A 上轴向地滑动。前摩擦垫片30被用于通过第一压力板26紧抵靠反作用板20的前表面28,以临时 地联结第一从动轴14A和主动轴12。离合器装置10还包括用于临时联结第二从动轴14B和主动轴12的第二部件,该 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联结部件相对于反作用板20对称地布置并且由从动轴1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10),其尤其用于机动车,该摩擦离合器装置用于联结第一后主动轴(12)和至少一个第二前从动轴(14A),所述第一后主动轴(12)的自由前端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前从动轴(14A)的自由后端部分自由地径向移动,所述摩擦离合器装置包括:-包括后主轮(41)的主组件(38),所述后主轮(41)由所述第一后主动轴(12)的自由前端部分承载并且被旋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后主动轴(12);-前径向的副片体(40),其被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摩擦离合器装置(10)的反作用板(20)并且被所述第二前从动轴(14A)的自由后端部分承载,-具有周向作用的至少一个弹性体(56),该弹性体被布置在所述主组件(38)的周边空腔(60)的径向内底部中并且被周向地间置在所述主组件(38)的支撑表面(62)和所述副片体(40)的凸耳(64)之间,以将所述副片体(40)角移动地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主组件(38),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片体(40)承载第一支撑表面(86),所述第一止挡表面(86)被布置成以带有径向间隙(J3)的方式与盖(66)的第二支撑表面(88)径向地相对,从而限制所述副片体(40)相对于所述主组件(38)的径向移动,以便当所述第一后主动轴(12)的自由前端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前从动轴(14A)的自由后端部分径向地移动时,所述副片体(40)的凸耳(64)不接触所述主组件(38)的周边空腔(60)的底部(58,7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迪捷F蒂博S托米尔
申请(专利权)人:VALEO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