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2342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热交换组件,外壳的左端开有进风口,外壳的右端开有出风口,外壳的左端连接左连接体,左连接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右端的第一方形开口和左端的第一圆形开口,第一壳体的右端固定连接于进风口的周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发器在工作时,从左连接体的第一圆形开口进入的井下空气在左连接体内部沿第一壳体的内壁散开后,井下空气流由圆筒状变成方筒状,再通过第一方形开口进入外壳内,消除了热交换组件的换热死角,热交换组件的四角也可以与井下高温空气进行有效、充分的热交换,热交换组件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蒸发器整体效率得以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蒸发器
技术介绍
一种常见的用于煤矿井下局部制冷的制冷机的蒸发器,包括主要用于保护内部组 件和控制通风量的外壳,外壳通常为横截面为方形的长方体结构。外壳内部安装热交换组 件,热交换组件同样为长方体结构,外壳一端开有进风口,与横截面为圆形的进风管连接, 外壳另一端开有出风口,与横截面为圆形的排风管连接。在蒸发器工作过程中,井下高温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蒸发器的壳体内,与热交换 组件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后通过排风管排出。热交换组件中的循环冷却水 (2-4°C )吸收热量后通过水循环流出。由于流入蒸发器壳体内的井下空气近似成圆柱状, 热交换组件的四角无法和井下空气进行有效、充分的热交换,形成换热死角,热交换组件的 利用率较低,导致蒸发器整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高的蒸发器。本技术的蒸发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热交换组件,所述外壳的左端开 有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右端开有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左端连接左连接体,所述左连接体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右端的第一方形开口和左端的第一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壳体 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本技术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第一方形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圆形开口的 面积。本技术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由八个梯形过渡斜面连接组成。本技术的蒸发器,其中,所述外壳的右端连接右连接体,所述右连接体包括第 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左端的第二方形开口和右端的第二圆形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 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周边。本技术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第二方形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圆形开口的 面积。本技术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由八个梯形过渡斜面连接组成。本技术的蒸发器在工作时,从左连接体的第一圆形开口进入的井下空气在左 连接体内部沿第一壳体的内壁散开后,井下空气流由圆筒状变成方筒状,再通过第一方形 开口进入外壳内,消除了热交换组件的换热死角,热交换组件的四角也可以与井下高温空 气进行有效、充分的热交换,热交换组件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蒸发器整体效率得以提高。经 测试,在同等条件下,本技术的蒸发器,较之原有的蒸发器效率提升了 15%。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蒸发器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蒸发器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的左连接体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蒸发器1包括横截面为方形的外壳2,外壳2内安装长 方体结构的热交换组件3,外壳2的左端开有方形的进风口 4,外壳2的右端开有方形的出 风口 5,外壳2的左端连接左连接体10,外壳2的右端连接右连接体20。为方便内部清理和检查,外壳2的前面安装有观测窗6。为便于运输和置放,外壳 2底部设有底座7。左连接体10和右连接体20结构相同,且以外壳2竖直方向的中线为轴左右对称。结合图2、图3所示,左连接体10是由多个金属板焊接而成的中空的筒状结构体, 左连接体10包括由八个梯形过渡斜面连接组成的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包括右端的第 一方形开口 11和左端的第一圆形开口 12。第一方形开口 11的面积大于第一圆形开口 12 的面积。第一壳体13内部空间为气体流通的通道。第一壳体13的右端通过螺栓连接于进 风口 4的周边。左连接体10的第一壳体13的左端套有用于与进风管连接的第一连接卡箍30。右连接体20是由多个金属板焊接而成的中空的筒状结构体,右连接体20包括由 八个梯形过渡斜面连接组成的第二壳体23,第二壳体23包括左端的第二方形开口和右端 的第二圆形开口。第二方形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圆形开口的面积。第二壳体23内部为气 体流通的通道。第二壳体23的左端通过螺栓连接于出风口 5的周边。右连接体20的第二壳体23的右端套有用于与出风管连接的第二连接卡箍40。本技术的蒸发器1在工作时,通过连接卡箍30将左连接体10的左端与进风 管连接。当制冷机运行,井下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左连接体10后,再通过第一方形开口 11 进入外壳2内,与热交换组件3中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 5,经 过右连接体20后,通过第二圆形开口排出。热交换组件3中的循环冷却水)吸收热 量后通过水循环流出。在此过程中,由于从左连接体10的第一圆形开口 12进入的井下空气,在左连接体 10内部沿第一壳体的内壁散开后,井下空气流由圆筒状变成方筒状,再通过第一方形开口 11进入外壳2内,消除了热交换组件3的热交换死角,热交换组件3的四角也可以与井下空 气进行有效、充分的热交换,热交换组件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蒸发器整体效率得以提高。经 测试,在同等条件下,本技术的蒸发器,较之原有的蒸发器效率提升了 1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 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 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蒸发器(1),包括外壳O),所述外壳⑵内安装热交换组件(3),所述外壳⑵ 的左端开有进风口 G),所述外壳O)的右端开有出风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 左端连接左连接体(10),所述左连接体(10)包括第一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 包括 右端的第一方形开口(11)和左端的第一圆形开口(12),所述第一壳体(1 的右端固定连 接于所述进风口(4)的周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开口(11)的面积大 于所述第一圆形开口(12)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 由八个梯形过 渡斜面连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O)的右端连接 右连接体(20),所述右连接体00)包括第二壳体(23),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左端的第 二方形开口和右端的第二圆形开口,所述第二壳体03)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5) 的周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形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 第二圆形开口的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由八个梯形过 渡斜面连接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体(10)的第一壳体 (13)的左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卡箍(3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体00)的第二壳体 (23)的右端安装有第二连接卡箍GO)。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前面安装有观测窗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底部设有底座(7)。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热交换组件,外壳的左端开有进风口,外壳的右端开有出风口,外壳的左端连接左连接体,左连接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右端的第一方形开口和左端的第一圆形开口,第一壳体的右端固定连接于进风口的周边。本技术的蒸发器在工作时,从左连接体的第一圆形开口进入的井下空气在左连接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器(1),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内安装热交换组件(3),所述外壳(2)的左端开有进风口(4),所述外壳(2)的右端开有出风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左端连接左连接体(10),所述左连接体(10)包括第一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3)包括右端的第一方形开口(11)和左端的第一圆形开口(12),所述第一壳体(13)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口(4)的周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张晓东台进军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赫尔柯矿业制冷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