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2219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换热器,其中当该塑料换热器的换热管与集管连接时,通过包括熔融部和熔融槽的热熔模将该换热管和集管的接头部同时熔融并挤压以确保防止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以及公开了该塑料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以低制造成本大量生产所述塑料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塑料换热器的方法,其包括通过使用热熔模将塑料换热管和集管的接头熔融并连接的步骤;以及用该方法制造的塑料换热器,由此确保了防止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具有比金属换热器更优异或者相同的换热性能,以及通过简单的工艺以低制造成本大量生产所述塑料换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换热器(plastic heat exchanger)及其制造方法, 并且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塑料换热器,其中当该塑料换热器的换热管与集 管(header)连接时,通过包括熔融部和熔融槽(fosion valley)的热熔模 (heat fosion jig)将该换热管和集管的接头部熔融并同时挤压,以确保防止 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由此使该塑料换热器具有比金属换热器更优异或者 相同的换热性能;以及涉及该塑料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通 过简单的工艺以低制造成本大量生产所述塑料换热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常规换热器中,将换热片3连接到包括制冷剂入口管1 和制冷剂出口管2的金属换热管的外侧以改善热交换,并且将由金属材料 制成的集管连接到该金属换热管的左侧和右侧以固定该换热器。该换热器 用昂贵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铜等制造并通过复杂的工艺制成,由此增 加了制造时间和成本。所以,难于大规模生产这种换热器。同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在用于塑料换热器的换热管和 集管之间的连接方法(韩国专利N0.10-0366430),其中所述换热器用塑料 材料制造,并且通过使用热熔的反转三角模子将换热管和集管彼此熔合。 但是,在该方法中,因为换热管和集管并非通过其最初形状的变形而彼此 整体熔合,而只是通过用热熔加热模子的方式来简单接合,所以难于保持 在换热器中必需的制冷剂的气密性,并且由此因为不可能保持在制冷循环 中冷凝器的制冷剂气压以及不能正常完成制冷循环,从而劣化了所述换热 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换热器,其中,当该塑料换热器的换热管与集管连接时,通过一个包括熔融部和熔融槽的热熔模将该换热管 和集管的接头部同时熔融并挤压以确保防止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由此使 该塑料换热器具有比金属换热器更优异或者相同的换热性能;以及提供该 塑料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以低制造成本大 量生产所述塑料换热器。技术方案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塑料换热器的方法,包括: 换热管连接步骤,用于将换热器连接到集管;热熔步骤,用于用加热熔融 和挤压连接到集管的换热管;和集管连接步骤,用于将集管盖(header cap) 连接到与塑料换热管连接的集管,其中通过使用热熔模将塑料换热管和集 管的接头熔融并连接。优选地,所述集管的接头包括熔融环,其连接到塑料换热管然后用 加热熔融;和熔融材料入流槽,其沿着所述熔融环的外周表面形成以便熔 融材料流入其中。这样,所述塑料换热管和集管就可以彼此牢固地连接在 一起,由此确保了制冷剂的气密性。优选地,使所述熔融材料入流槽形成为预定宽度w和预定角度0,以 防止熔融材料的泄漏并牢固地结合该熔融材料,以及在熔合处理后牢固地 形成一种形状。优选地,所述热熔模包括插入部,其成形为圆锥形以便可以被顺利 地插入到所述塑料换热管中;模体,其具有相应于塑料换热管的内径的外 径以便在热熔处理时保持塑料换热管的内部形状;熔融部,其形成在模体 的上部并以预定角度倾斜以便换热管和熔融环的熔融材料可以顺利地流入 熔融材料入流槽中;和熔融槽,其连接到熔融材料入流槽以防止熔融材料 的泄漏,并且其在连接处理后形成一种形状。优选地,通过使用热熔模将塑料换热管和集管进行热熔合而制造的塑 料换热器包括熔融环,其连接到集管的接头上,然后通过加热与所述换 热管的一端熔合在一起;和熔融材料入流槽,其沿着所述熔融环的外周表 面形成以便熔融材料流入其中。优选地,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换热器,其中所述热烙模包括 插入部,其成形为圆锥形;圆柱形模体,其具有相应于换热管的内径的外 径;熔融部,其形成在模体的上部并以预定角度倾斜;和熔融槽,其连接 到集管的熔融材料入流槽以防止熔融材料的泄漏。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可以将换热管和集管牢固地连接,所以存在以下优 点确保了防止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具有比金属换热器更优异或者相同 的换热性能;以及通过简单的工艺以低制造成本大量生产所述塑料换热器。附图说明从下文结合附图给出的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 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显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常规换热器的结构的视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换热管的透视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集管和集管盖的透视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集管的接头部的透视图和横截面视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熔模的透视图6是组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换热器的视图;以及图7是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造的塑料换热器的透视图。主要元件的简要描述2:制冷剂出口管 4:铜换热管 6:集管6b:熔融材料入流槽 8:热熔模 8b:模身1:制冷剂入口管3:换热片5:塑料换热管6a:熔融环7:集管盖8a:插入部58C:熔融部 8d:熔融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换热管的透视图,而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集 管和集管盖的透视图,其中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换热管5用挤压工艺形成, 而集管6和集管盖7用注塑工艺形成。在挤压工艺中,将原材料加入到挤 出机中然后用具有将要塑造的预定形状和直径的模具挤压成具有所需成形 部分的连续管体。该挤压工艺适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具有可形成各种形状的 优点。进而,在注塑工艺中,首先制备具有预定形状的注塑模具,并将树脂 状的熔融塑料填入其中,然后固化形成产品。该注塑工艺也适于以低制造 成本大规模生产。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集管的接头部的透视图和横截面视图,而图5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熔模的透视图。这些附图显示了在熔化之前将塑料换热管5 连接到集管6的接头部的状态,使用热熔模8的熔化和连接工艺以及所述 热熔模8的具体结构。也即是说,这些附图用于帮助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换 热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用于将换热器连接到集管上的换热管连接 步骤B和用于通过加热将连接到集管上的换热管加热和挤压的热熔步骤C。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连接步骤B和热熔步骤C中,将由挤压工艺形成的 塑料换热管5连接到由注塑工艺形成的集管6的接头部,并且通过热熔模8 将该接头部同时熔化并挤压。这样,将换热管5和集管6彼此完全热熔合。集管6的接头部成形为带有熔融环6a,通过加热熔融环与塑料换热管 5熔合在一起。因此,当将集管6的接头部和换热管5用热熔模8熔合时, 它们之间的连接变得牢固。在上述工艺中,在换热管5和集管6之间的接 头部的熔融材料流入到沿着熔融环6a的外周表面形成的熔融材料入流槽 6b中。此时,通过热熔模8的熔融部8c引导该熔融材料以使其容易地流入 到熔融材料入流槽6b中。通过连接到熔融材料入流槽6b的热熔模8的熔 融槽8d,防止了泄漏并且可以形成在熔合工艺后的形状。这样,可以牢固地连接塑料换热管5和集管6,由此完美地保持了制冷剂的气密性。另外,如图4所示,优选熔融材料入流槽6b具有预定宽度w和预定角 度e以防止熔融材料的泄漏并牢固地结合该熔融材料,以及牢固地形成在 该熔合工艺后的形状。如图4和5所示,将用于将塑料换热管5和集管6的接头部同时热熔 合的热熔模8成形为整体形成的插入部8a、模体8b、熔融部8c和熔融槽 8d。所述插入部8a成形为圆锥形以便当将塑料换热管5和集管6的接头部 彼此热熔合时可被顺利地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塑料换热器的方法,其包括通过使用热熔模熔融和挤压塑料换热管和集管的接头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锡柳浩根崔斗淳韩相勋
申请(专利权)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