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2125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闭型电池,其是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介由隔膜卷绕而成的圆筒状的电极组与电解液一起插入方形电池壳中而形成的密闭型电池,其中,在与电极组的卷绕轴平行的电池壳的下表面设置有压力开放机构,该压力开放机构配置在从将电极组的卷绕轴成直角地投影在电池壳的下表面上时的投影线离开的位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即使电池内压上升也能确保高安全性的密闭型电池。技术背景密闭型电池、尤其是可以充放电的密闭型二次电池,作为便携式电话 或计算机等设备的电源,在追求对应于小型化、轻量化的高能量密度的电 池的领域,另外作为电动工具或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电源,在追求高输出的 电池的领域,其市场范围正在扩大。特别是在高输出领域中,由于设计为 极力抑制密闭型电池的内部电阻的设计,通过电池内部的混入的杂质等内 部因素或来自外部的压力等外部因素,使正极与负极发生短路的情况下, 大电流集中地流过短路部分,由此产生的发热使电池内的压力上升,电池 壳自身或封口板等接合部分有可能发生破损。以前,对于这样的问题,采取了下述的对策通过在电池壳的盖的部 分上设置防爆阀,当电池内的压力异常上升时,该防爆阀开始动作,将电 池内的气体放出到外部,由此未然地防止电池壳等的破损(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l)。但是,在设置了防爆阀的电池壳的盖的部分上,由于还配置了电极端 子,因此有空间上的限制,防爆阀的大小有一定限度。例如,在通过将盖 的一部分做成薄壁部从而形成防爆阀的情况下,为了根据所限定的大小来 确保规定的动作压,有必要使薄壁部变薄,但为了确保薄壁部相对于落下 物等的冲击不会破裂,其厚度变薄也有一定限度。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不受这样的限制而在电池壳上设置防爆阀的 结构。即,在电池的外装罐的表面设置由槽状薄壁部构成的防爆阀,由此 可以不受空间上的限制,在规定的动作压下使防爆阀动作。该防爆阀的槽 状薄壁部的厚度和槽的长度被规定为通过外装罐内的压力上升使外装罐 变形,由此使防爆阀破裂。另外,该防爆阀形成于外装罐的不易受到落下 物冲击的一部分上,因此耐落下物冲击性也高。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防爆阀由于可以不受空间上的限制而设置,在设计的自由度高这一点上是有用的,但由于是通过外装罐的变形而使槽状薄壁部破裂的机构,根据设置防爆阀的位置不同,需要改变槽状薄壁部的厚度或槽的长度,存在设计变得复杂的问题。另外,当电池内的压力异常上升时,即使防爆阀动作,将电池内的气体放出到外部,从而未然地防止电池壳的破损,但如果未浸渍在电极组中的剩余的电解液残留在电池壳内,则在电池壳内的温度仍然维持在高温的情况下(温度下降的响应速度比放出气体的响应速度要慢很多),可燃性的电解液被加热,有可能使电池壳内的温度进一步上升。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065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857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密闭型电池,该密闭型电池具备压力开放机构,当异常发生时,即使电池内的压力上升,也能迅速地将电池内的气体放出到外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密闭型电池,该密闭型电池具备压力开放机构,当异常发生时,能够将电池内的气体放出到外部,并且将电池内残留的电解液迅速地排出到外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密闭型电池采用了下述结构在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介由隔膜巻绕而成的圆筒状的电极组与电解液一起插入方形电池壳中而形成的密闭型电池中,在与电极组的巻绕轴平行的电池壳的侧面设置有压力开放机构,并且该压力开放机构配置在从将所述电极组的巻绕轴成直角地投影在所述侧面上时的投影线离开的位置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密闭型电池中,由圆筒状的电极组、和与该电极组的巻绕轴平行的电池壳的侧面的内壁所区划的电池壳内的区域,成为确保异常发生时的动作压的充分的空间部。因此,通过在与该空间部对应的电池壳的侧面、即与电极组的巻绕轴平行的电池壳的侧面上,在从将电极组的巻绕轴成直角地投影到电池壳的侧面上时的投影线离开的位置上配置压力开放机构,能够将异常时产生的电池内的气体切实且迅速地放出到外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电极组的巻绕轴平行的电池壳的侧面中,正极板以及所述负极板的电极端子分别设置在第1侧面上,压力开放机判议直仕与尸/r还第i侧囬不日河旧鬼2 wj囬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电极组的巻绕轴平行的电池壳的侧面中,正极板以及所述负极板的电极端子分别设置在第1侧面上,压力开放机构设置在与第1侧面邻接的第3侧面上,并且是配置在从该第3侧面上的投影线向第1侧面的相反侧离开的位置上。在将电池装填到设备或电动汽车等上时,设置有电极端子的电池壳的第1侧面成为上表面(与地面相反侧的表面)的情况较多。因此,通过将压力开放机构设置在与第1侧面相对的第2侧面、即下表面(面向地面的表面)上,能够将异常时产生的电池内的气体迅速地放出到外部,并且将电池内残留的电解液迅速地排出到外部。另外,将压力开放机构设置在与第1侧面邻接的第3侧面上,并且是配置在从该第3侧面上的投影线向第1侧面的相反侧即下表面侧离开的位置上,能够将异常时产生的电池内的气体迅速地放出到外部,并且将电池内的下方附近残留的电解液迅速地排出到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密闭型电池,该密闭型电池具备压力开放机构,当异常发生时,即使电池内的压力上升,也能迅速地将电池内的气体放出到外部。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密闭型电池,该密闭型电池具备压力开放机构,当异常发生时,能够将电池内的气体放出到外部,并且将电池内残留的电解液迅速地排出到外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密闭型电池的结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面透视图,(c)是侧面透视图,(d)是仰视图。图2的(a) (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压力开放机构的配置的图。图3是表示以前的圆筒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图。符号说明1电极组;2正极集电板;3负极集电板;4正极端子;5负极端子;6盖板;7绝缘部件;8电池壳;9注液孔;10防爆阀(压力开放机构);11空间部;12上表面;13下表面;14侧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说明的简略,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以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密闭型电池的结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面透视图,(c)是侧面透视图,(d)是仰视图。如图l (b)所示,将正极板与负极板介由隔膜巻绕而成的圆筒状的电极组1与电解液一起插入方形电池壳8中。然后,在与电极组1的巻绕轴A-A平行的电池壳8的下表面13上设置压力开放机构10。该压力开放机构10如图1 (d)所示,配置在从将电极组1的巻绕轴A-A成直角地投影在电池壳8的下表面13上时的投影线TVT,离开的位置上。如图l (b)所示,由圆筒状的电极组l、和与电极组的巻绕轴A-A平行的电池壳8的侧面12、 13、 14的内壁所区划电池壳内的区域11成为空间部。通常,电极组1在巻绕轴A-A的方向上延长,因此,区域ll成为确保异常发生时的压力开放机构10的动作压的充分宽阔的空间部。因此,通过将压力开放机构10配置在对应于区域11的电池壳8的侧面、即与电极组1的巻绕轴A-A平行的电池壳8的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表面13)上,并且是配置在从将电极组1的巻绕轴A-A成直角地投影到电池壳8的侧面上时的投影线TrT,离开的位置上,能够将在异常时产生的电池内的气体切实且迅速地放出到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电极组1的巻绕轴A-A平行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闭型电池,其是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介由隔膜卷绕而成的圆筒状的电极组与电解液一起插入方形电池壳中而形成的密闭型电池,其中, 在与所述电极组的卷绕轴平行的所述电池壳的侧面设置有压力开放机构; 所述压力开放机构配置在从将所述电极组的卷绕轴成直角地投影在所述侧面上时的投影线离开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