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及汽油技术

技术编号:541760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以使该催化裂化汽油中所含有的烯烃的氢化率为25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20质量ppm以下,源自噻吩类和苯并噻吩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杂环戊烷类的硫分为0.1质量ppm以下;第二工序:对第一工序的生成油进一步进行氢化脱硫,以使第一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和本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的总和为30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10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醇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及汽油
技术介绍
催化裂化汽油为因含有20~40容量%的烯烃而辛烷值较高、成品汽油中的混合比率较大的重要的汽油混合基材。催化裂化汽油为通过采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FCC)催化裂化减压轻油或常压残油等重质石油类而制造的。在该制造工序中由于这些重质石油类所含的硫分也经受各种反应而轻质化,因而催化裂化汽油中还含有硫化合物。为了将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分含量抑制到较低,通常,减压轻油或常压残油等的原料油经氢化脱硫后被用于催化裂化中是普遍的。这些重质油的氢化脱硫装置为高温和高压的装置,为应对环境问题而相继强化有关硫含量的规制值而谋求这些设备的新设、增设或能力强化,这带来了包括设备方面、运转方面在内的成本的大大提高,构成了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催化裂化汽油中所含有的硫化合物能够在比较低温和低压的装置下进行氢化脱硫,因而若能直接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则不仅设备投资比较廉价,而且还具有与重质油的氢化脱硫相比运转费用降低的优点。然而,以往的技术,即在石脑油的氢化脱硫装置中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时,存在催化裂化汽油中所含的烯烃被氢化而辛烷值降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想出了若干既能抑制催化裂化汽油的辛烷值的降低又能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的技术。提出了如下的方法,例如,通过蒸馏原料油而将轻质馏分和重质馏分分开并分别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氢化脱硫的技术(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使用控制了钼和钴的负载量及载体的表面积的催化剂的方法(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通过与沸石催化剂组合而防止辛烷值的降低的方法(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使用实施了一定的前处理的催化剂的方法(参照下述专利文献4。)等。此外,作为硫分含量低的汽油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包括不饱和含硫化合物的氢化工序和饱和含硫化合物的裂解工序的汽油的制造方法(参照下述专利文献5。)。然而,这些方法适用于硫分高的催化裂化汽油的处理中,但不适用于制造极低硫分含量的汽油的方法中。另一方面,最近,对进一步降低硫分含量的所谓无硫汽油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稀混合气式发动机(lean burn engine)或直喷式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高,可谓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出量。然而,存在由于这些发动机在空气/燃料的比率高的区域内进行燃烧因而NOx的产量增加,以往的废气净化催化剂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因此,对在这些发动机中应用储NOx型的催化剂作为废气净化催化剂进行了研究,根据TOYOTATechnical Review50卷2号28~33页(2000年12月)的记载,揭示了若成品汽油中的硫分浓度为8质量ppm以下,则催化剂的失活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储NOx型催化剂是能够适用的。上述以往的汽油脱硫技术为有关催化裂化汽油的氢化脱硫而给予了一定启示的技术,但并未达到能够提供8质量ppm以下之类的极低硫分含量的成品汽油的水准。虽然下述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硫分含量脱硫至8质量ppm的结果,但道路辛烷值(研究法辛烷值和马达法辛烷值的平均值)与脱硫处理前相比降低3.8,很难称之为实用的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的成品汽油的硫分含量为8质量ppm以下,需要将作为构成该成品汽油的基材之一的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分含量控制在10质量ppm左右以下,该制造技术的开发有望成为无硫汽油的制造、供给的关键技术。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49902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0-505358号公报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5352354号公报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414996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39668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NPRA Annual Meeting,AM-00-11(200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及含有所得汽油基材的汽油。其中,所述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将辛烷值的降低抑制到不构成实用上问题的程度而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且硫分含量为10质量ppm以下可作为无硫汽油。另外,以氢化脱硫处理前的催化裂化汽油作为基准,关于伴随氢化脱硫的辛烷值的降低,研究法辛烷值的降低幅度优选为1左右以下。其原因在于,若前述降低幅度为1左右以下,则可通过利用制造作为其他汽油基材的改性汽油的转化炉的运转温度的上升来提高辛烷值,从而进行补偿。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等对有关构成原料的催化裂化汽油中所含有的硫化合物的结构、脱硫反应的机理、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各氢化脱硫催化剂适合与否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以下工序:第一工序,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以使该催化裂化汽油中所含烯烃的氢化率为25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20质量ppm以下,其中,源自噻吩类和苯并噻吩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杂环戊烷类的硫分为0.1质量ppm以下;第二工序,对前述第一工序的生成油进一步进行氢化脱硫,使得前述第一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和本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的总和为30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10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醇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催化裂化汽油”是指,通过采用FCC裂解重质石油类而制造的汽油馏分,其被称为沸点区域约为30~210℃的范围的FCC汽油。此外,各成分的分析按以下记载的方法进行。全部硫分含量的测定通过电量滴定法来进行分析,源自各硫化合物的硫分浓度通过GC-SCD法(Sulfur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来进行分析,生成油中的硫化合物和烃成分的定性通过GC-MS法来进行分析。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分别优选为包含选自钴、钼、镍、钨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的催化剂。进而,第一工序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优选为通过在载体上负载选自钴、钼、镍、钨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而成的催化剂,所述载体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且包含修饰该氧化铝的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包含选自由碱金属、铁、铬、钴、镍、铜、锌、钇、钪及镧系金属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成分。此外,第一工序的反应条件优选为:反应温度200~270℃、反应压力1~3MPa、LHSV(液体体积时空速度)2~7h-1、氢/油之比100~600NL/L;所述第二工序的反应条件优选为:反应温度300~350℃、反应压力1~3MPa、LHSV10~30h-1、氢/油之比100~600NL/L。此外,供于第一工序的所述催化裂化汽油优选为通过蒸馏分离出了轻质馏分后的重质馏分,其沸点范围为80~210℃,以所述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200质量ppm以下。此外,第二工序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优选为包含被负载于载体上的镍的催化剂。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油,其特征在于,其含有通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汽油基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地制造可抑制辛烷值的降低、硫分含量为10质量ppm以下的低硫分汽油基材,所得的汽油基材可以作为无硫汽油的基材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在使通过以往的技术无法达成的、10质量ppm以下的极低硫分含量的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以下工序:  第一工序,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以使该催化裂化汽油中所含有的烯烃的氢化率为25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20质量ppm以下,其中,源自噻吩类和苯并噻吩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杂环戊烷类的硫分为0.1质量ppm以下;  第二工序,对前述第一工序的生成油进一步进行氢化脱硫,以使前述第一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和本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的总和为30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10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醇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10-12 2007-2670311.一种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以下工序:第一工序,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氢化脱硫,以使该催化裂化汽油中所含有的烯烃的氢化率为25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20质量ppm以下,其中,源自噻吩类和苯并噻吩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杂环戊烷类的硫分为0.1质量ppm以下;第二工序,对前述第一工序的生成油进一步进行氢化脱硫,以使前述第一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和本工序中的烯烃的氢化率的总和为30摩尔%以下,以生成油的质量为基准的全部硫分的含量为10质量ppm以下,且源自硫醇类的硫分的含量为5质量pp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分别为包含选自钴、钼、镍、钨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的催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油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为通过在载体上负载选自钴、钼、镍、钨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而成的催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中重人岛田孝司壱岐英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