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1111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冷冻装置(30)包括设有变频压缩机(32A)的第一冷冻回路(31A)和设有恒速压缩机(32B)的第二冷冻回路(31B)这2个系统独立的冷冻回路,蒸发器(37)由两个冷冻回路(31A、31B)共用。通常驱动变频压缩机(32A),根据需要一并驱动恒速压缩机(32B)。蒸发器(37)具有由以沿着空气流通方向的姿势在与该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片(40)构成的散热片组(41)。相对于该散热片组(41),蒸发管沿着空气流通方向蛇行为锯齿状的同时贯通各散热片(40)且经上下4段进行配管,尤其是在下侧的2段配管第一冷冻回路(31A)的第一蒸发管(45A),在上侧的2段配管第二冷冻回路(31B)的第二蒸发管(45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个系统的独立的冷冻回路且共用蒸发器的冷冻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具有这种冷冻装置的冷却贮藏库,公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冷冻装置设置2个系统的独立的冷冻回路,在第一冷冻回路中具有变频压缩机,在第二冷冻回路中具有恒速压缩机,并且两个冷冻回路共用蒸发器,其中,该蒸发器收容在设于冷却贮藏库的贮藏室的顶部的蒸发器室内。更详细地说,蒸发器具有由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该多个散热片以沿着空气流通方向的姿势在与该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在该散热片组中的空气流通方向的前侧一半的区域中,第一冷冻回路的蒸发管贯通各散热片并且在上下及进深方向成多列地进行配管,而在后侧一半的区域中,第二冷冻回路的蒸发管贯通各散热片并且在上下及进深方向成多列地进行配管。其使用方法如下:通常仅驱动第一冷冻回路即变频压缩机,具体地说,控制该变频压缩机的转速的同时进行冷却运转(控制冷却运转),在判断为仅通过第一冷冻回路(变频压缩机侧)能力不足时,一并驱动第二冷冻回路即恒速压缩机。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168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冷却运转中,通过在蒸发管内蒸发制冷剂来冷却蒸发管以及其所贯通的散热片(即蒸发器),从库内吸入的空气在该蒸发器中流通的期间被热交换而形成冷气,该冷气被再度供给到库内,通过产生上述循环流而冷却库内,但在该蒸发器上逐渐产生凝霜。主要驱动变频压缩机时,在现有的冷冻装置中,在蒸发器中主要在第一冷冻回路的蒸发管配管的位置的空气流通方向的前侧一半的区域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在蒸发器中的空气流通截面的整个面上进行凝霜,因此在较早的时期空气的流通就被大幅限制,而存在热交换率下降、即冷气能力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确保蒸发器中的空气流通量,抑制冷气能力的下降。(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系统独立的冷冻回路,在至少一个冷冻回路中设置能力可变式的压缩机,并且各冷冻回路共用蒸发器,上述蒸发器具有由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该多个散热片以沿着空气流通方向的姿势在与该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相对于上述散热片组,使蒸发管贯通各散热片的同时经多段进行配管,并且上述各冷冻回路的蒸发管按照彼此不同的段进行配管。根据上述构成,仅驱动特定的冷冻回路中的能力可变式的压缩机时,在蒸发器的散热片组中,配管了该特定的冷冻回路的蒸发管的段的附近被尤其冷却,在其他段停留在-->冷却至相对高温。空气在蒸发器中流动的期间被热交换而生成冷气,但凝霜主要在较低温的上述特定的冷冻回路的蒸发管所配管的段的附近的区域中产生,即使在该区域发生堵塞,在其他的段附近的区域中也可以确保空气的流通路径。在确保了该流通路径的区域中,蒸发器的温度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但即便如此也确保了空气流通量,从而抑制了热交换率的下降即冷气能力的下降。此外,也可以是以下构成。(1)设置2个系统独立的冷冻回路,一个冷冻回路具有能力可变式的压缩机,另一个冷冻回路具有另外的压缩机,并且两个冷冻回路共用蒸发器,上述一个冷冻回路的蒸发管和上述另一冷冻回路的蒸发管,分别在上述蒸发器中的上侧和下侧的彼此不同的区域中,沿着空气流通方向蛇行为锯齿状的同时贯通上述各散热片,且经多段进行配管。在该构成中,主要使一个冷冻回路动作时,凝霜主要在蒸发器的散热片组中的上下任意一侧的区域中产生,在上下任意另一侧的区域中确保了空气的流通路径。(2)上述一个冷冻回路的蒸发管配管在下侧的区域,且在上述散热片组的下面配置有除霜加热器。主要使一个冷冻回路动作时,凝霜容易在蒸发器的散热片组的下侧的区域产生,但由于在散热片组的下面配置了除霜加热器,因此可以有效地除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方法为主要驱动能力可变式的压缩机的情况下,可长期确保蒸发器中的空气的流通路径并抑制冷气能力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设置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冷冻装置的回路构成图。图3是蒸发器的后视图。图4是蒸发器的局部欠缺平面图。图5是蒸发器的左视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凝霜状态的蒸发器的正视图。图7是该蒸发器的右视图。标号说明30…冷冻装置、31A…第一冷冻回路、31B…第二冷冻回路、32A…变频压缩机(能力可变式的压缩机)、32B…恒速压缩机、37…蒸发器、40,40L,40S…散热片、41…散热片组、45A…第一蒸发管、45B…第二蒸发管、49…除霜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至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业务用的立式冷藏库。在图1中,标号10是由前面开口的隔热箱体构成的冷藏库主体,内部为冷藏室11,并且在冷藏室11的前面开口上可摆动开关地安装有隔热门12。在冷藏库主体10的上面通-->过在周围竖立板材而构成有机械室14。在作为机械室14的底面的冷藏库主体10的顶壁10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方形的开口部15,且以堵住该开口部15的上面的方式载置有单元台20,该单元台20搭载有在下文详细记载的单元化的冷冻装置30。从开口部15的前方侧(图1的右侧)的下面的口缘的位置朝向后壁,以下降坡度铺设有兼用作排水盘的冷却管道22,并在该冷却管道22和单元台20之间形成有蒸发器室23。在冷却管道22的前端侧形成吸入口25,在其里面装备有库内风扇26,并且在冷却管道22的后端侧形成有吹出口27。冷冻装置30具有2个系统的独立的冷冻回路、即第一冷冻回路31A(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冷冻回路)和第二冷冻回路31B(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冷冻回路)。两个冷冻回路31A、31B大致来说,压缩机彼此不同,但共用蒸发器和冷凝器。如图2所示,第一冷冻回路31A是通过用制冷剂配管循环连接转速可变的变频压缩机32A、共用的冷凝器33、干燥器35A、作为减压构件的毛细管36A和共用的蒸发器37而形成。另外,在第一冷冻回路31A中,在蒸发器37的出口侧的制冷剂配管上夹设有积储器38。第二冷冻回路31B是通过用制冷剂配管循环连接转速一定的恒速压缩机32B、共用的冷凝器33、干燥器35B、作为减压构件的毛细管36B和共用的蒸发器37而形成。两个冷冻回路31A、31B的构成配件中,变频压缩机32A、恒速压缩机32B、共用的冷凝器33、两个干燥器35A,35B、两个毛细管36A,36B设置在单元台20的上面,而共用的蒸发器37则悬吊安装在单元台20的下面侧,从而单元化。另外,在共用的冷凝器33的背面设置有共用的冷凝器风扇34。并且,单元台20堵住冷藏库主体10的顶壁的开口部15而载置时,蒸发器37在蒸发器室23内收容在库内风扇26的后侧的位置。说明蒸发器37的结构。蒸发器37整体呈稍稍扁平且在左右方向细长的块状,采用依照冷却管道22的倾斜的后下倾斜姿势,在从冷却管道22浮起少许的状态下在蒸发器室23的大致整个宽度上被收容。如图3~图5所示,蒸发器37通过将由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金属板构成的散热片40隔开一定间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0多个),而形成呈稍稍扁平且在左右方向细长的块状的散热片组41。散热片40具体包括长度较长的散热片40L和长度较短的散热片40S两种,如图4所示各散热片40L、40S交替配置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系统独立的冷冻回路,在至少一个冷冻回路中设置能力可变式的压缩机,并且各冷冻回路共用蒸发器,上述蒸发器具有由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该多个散热片以沿着空气流通方向的姿势在与该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相对于上述散热片组,使蒸发管贯通各散热片的同时经多段进行配管,并且上述各冷冻回路的蒸发管按照彼此不同的段进行配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10-2 2007-2588161.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系统独立的冷冻回路,在至少一个冷冻回路中设置能力可变式的压缩机,并且各冷冻回路共用蒸发器,上述蒸发器具有由多个散热片构成的散热片组,该多个散热片以沿着空气流通方向的姿势在与该空气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相对于上述散热片组,使蒸发管贯通各散热片的同时经多段进行配管,并且上述各冷冻回路的蒸发管按照彼此不同的段进行配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义康近藤滋计春日井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