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用于火器的气体操作系统,该火器对于给定的弹 体尺寸或口径可允许不同的弹药筒装药量的发射。现有技术具有用户可调节的气体系统的自动滑膛枪械和半自动滑膛枪械 是已知的。可调节的气体系统允许用户控制进入系统和/或排出系统的 气体量,这可允许从单只火器中发射更宽范围的弹药筒装药量。然而, 如果可调节的气体系统为较重的装药量而设定,而武器用来发射较轻 的装药量,则火器可能不完全地循环,这可能就需要用户手动循环枪 .栓,以便装载下一发。如果可调节的气体系统为较轻的装药量而设定, 而武器用来发射较重的装药量,则发射之后的枪栓速度可导致不恰当 的循环,而对于特定的部件而言,武器可能遇到零件寿命缩短的问题。火器(诸如Remington M/1187)具有自补偿的气体系统。自补偿的 气体系统允许更宽范围的装药量可被发射,而无需对气体系统进行调 节。然而,可利用的弹药筒装药量的宽范围可能不能由常规的自补偿 系统充分地补偿。例如,12号口径的装药量具有从轻的2-3/4装药 量(2-3/4 load)到重的3-1/2装药量的宽分布。结果, 一些自补偿的 结构可能不能在所有条件下可靠地操作较轻的装药量,而当发射较重 的大容量(magnum)装药量时可遇到不希望有的丰支高的枪栓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 一 示范性的实施例,气体操作的火器包括机匣(receiver)、发射机构、具有发射膛室的枪管、贯穿枪管而通入发射膛室的多个孔、具有锁紧位置的枪栓,在该位置中枪栓邻近枪管的第一膛室端部,以及包括气缸的气体操作系统。气缸具有至少一个活塞孔,该活塞孔经由枪管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器,包括: 机匣; 发射机构; 具有发射膛室的枪管; 延伸穿过所述枪管并通到所述发射膛室的多个孔; 具有锁紧位置的枪栓,在该位置中,所述枪栓邻近于所述枪管的第一端;以及 气体操作系统,其中,所述气体 操作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活塞孔的气缸,所述活塞孔通过所述枪管中的所述多个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与所述枪管成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IT 2006-5-24 MI2006A001022可对本发明其它的方面、特征和实施例的细节有更全面的理解。根据一般惯例,以下所讨论的附图的各种零件未必按比例绘制。附图中不同零件和元件的尺寸可被放大或缩小,以便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l是火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该火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体操作系统。图2是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气体操作系统的分解图。图3A是气体操作系统的气缸的透视图。图3B是气缸的侧正视图。图3C是气缸的俯视图。图4是气缸的仰视图。图4A是沿图4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4B是沿图4中的B-B线截耳又的截面图。图4C是沿图4中的C-C线截耳又的截面图。图4D是沿图4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图4E是沿图4中的E-E线截取的截面图。.图5A和图5B是说明当发射第一弹药筒类型时气体操作系统的操作的截面图。图6A和图6B是说明当发射第二弹药筒类型时气体操作系统的操作的截面图。图7A和图7B是说明当发射第三弹药筒类型时气体操作系统的操作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所讨论的实施例举例说明的发明大致涉及用于自动装载火器的气体操作系统。气体操作系统允许用户在给定的弹体口径或规格下发射不同的装药量,而同时避免由发射过量的装药量所导致的8不希望有的高的枪栓速度,并保证当发射较轻的装药量时武器充分地 循环。气体操作系统通过控制发射膛室中起作用的孔的数目来控 制从^T管中导出以用来操作火器动作的气体量。起作用的孔通常 定义为至少部分地未被弹药筒壳体遮蔽并由此可被用于导出发射过 程中所产生气体的放气孔。基于本发明,气孔可位于枪管的膛室区的 后部。不同尺寸和装药量的弹药筒壳体相应于弹药筒壳体的长度而有 选择地盖住气孔并使气孔不起作用。图l是气体操作的滑膛枪械火器150的局部截面示意图,该滑膛 枪械火器150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体操作系统5。气 体操作的霰弹枪150包括枪管153,枪管153具有纵向孔154,纵向 孔154又带有纵向轴线或中心线CL。枪管153包括弹药筒发射膛室 155,该弹药筒发射膛室155通过截头锥体的收缩部分159与枪管153 的筒形部分157连接。枪管153的圆筒形部分157可延伸到枪管的枪 口端(未示出)。示范性的弹药筒C被装入发射膛室155中。枪栓161 由来自多个气孔(总体地通过参考标号101和201表示)的气体所促动, 促动方式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地介绍。气体操作系统5的各气孔101 与枪管153中的孔201中的对应的一个相对准。孔101和201允许发 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从发射膛室155中导出,以使火器150循环。在 所显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枪栓161具有转动头163,该转动头163 可以是(例如)在美国专利No. 4,604,942中所描述的类型。其它类型的 枪栓也可以使用,而为了简明起见,4全栓161的操作在本文中不详细 地重复。图l是局部示意图,其中孔101中的几个和对应的冲仓管153中的 孔201可在弹药筒发射膛室155的截面图中看到。如在图4A-4E中进 一步详细地显示以及以下所讨论的,孔101偏置于气体才喿作系统5中 不同的径向位置和纵向位置,且因此,不能在单个平面截面图中看到 所有的孔101。发射膛室155中的孔201中的每一个各与孔101中的 一个对准,所以多个孔201也可能无法在单个截面图中都被看到。气体操作系统5包括第一和第二活塞推杆IO(仅一个活塞推杆10 显示在图1中)、第一和第二气体换向器和罩子20(仅有一个显示在图 1中)、第一和第二气体止动件50(仅有一个显示在图1中)和气缸100。 气缸IOO可附连至火器枪管153或形成为火器枪管153的一部分。在 显示在图1中的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火器150的膛室155的下侧支撑 在气缸100的上表面上,而气缸IOO钎焊到枪管153的下侧。形成于 气缸100中的气孔101中的每一个各与4&管153中的气孔201中的一 个对准并成流体连通。气体系统5的结构和操作在下面进一步详细地 描述。图2是气体操作系统5的部件的分解的透视图。气体操作系统5 包括第一和第二活塞推杆IO(仅有一个活塞推杆IO显示在图2中)、第 一和笫二气体换向器和罩子20(仅有一个显示在图2中)、第一和第二 气体止动件50(仅有一个显示在图2中)和气缸100。气缸100通常分 成第一纵向地延伸的段和第二纵向地延伸的段122, 124。在显示在图 1中的示范性的火器实施例中,火器150的膛室155支靠在气缸100 的筒状凹形上型面118上,该上型面118与枪管153下侧的形状相配。活塞推杆10各自包括细长的筒形的活塞主体12,该活塞主体12 又具有多个间隔开的环状的清扫凸缘14和头部16。第一活塞推杆10 可容纳于布置在气缸100的第一段122中的第一纵向活塞孔102的后 端并可在其中平移。与第一推杆10结构类似或相同的第二活塞推杆 IO(未示出)可容纳于第二纵向活塞孔104的后端,并可在第二纵向活 塞孔104的后端中平移,该第二纵向活塞孔104布置在气缸100的第 二段124中。第一气体换向器和罩子20可容纳于笫一纵向活塞孔102的前端, 并且可在螺紋25处与活塞孔102以螺紋的方式接合。截头锥体杆22 从换向器和罩子20的一端起延伸,并邻近环状凹槽23,该环状凹槽 23的尺寸设置成可容纳0形圏40。当安装在第一活塞孔102中时, 该O形圏40为罩子和换向器20提供气体密封。罩子27延伸自罩子和换向器20的前端,并包括周缘地间隔开的孔31。周边孔31可设置成(例如)允许工具插入以将换向器和罩子20拧入活塞孔102,以及将换向器和罩子20从活塞孔102中柠出。纵向减重孔29可延伸穿过罩子和换向器20的端部。结构类似或相同的第二气体换向器和罩子20(未示出)可在第二纵向减重孔104的前端中^皮容纳并以螺紋的方式接合。第一气体止动件50可容纳在气缸100的第一纵向段122中的笫一放气孔106的前端中。放气槽120(见图l)形成于气缸100的第一段122的一侧,并与第一放气孔106成流体连通。第一气体止动件50自第一放气孔106的前端起延伸,并终止于接近放气槽120处,如图1中所示。第二放气槽120形成于气缸100的第二段124中,并与第二段122中的第二放气孔108成流体连通。结构类似或相同的第二气体止动件50容纳于第二放气孔108的前端中。^体止动件50可自由地在其相应的孔106, 108中平移,并分别由孔102, 104中的罩子和换向器20固定到位。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多个气孔101形成于气缸100中,与枪管153中的多个孔201成流体连通(图1),并允许不同强度的弹药筒装药量从火器150中发射。三个气孔101显示在图2中,并利用参考标号110, 112, 114表示。气缸100中多个孔101中的其它的气孔130,132, 134显示在图3A-3C中,并在下面详细地讨i仑。图3A是气缸100的上表面的透视图,其显示了气孔110, 112, 114,130, 132, 134在气缸中的布置。图3B是气缸100的侧正视图,而图3C是气缸的俯视图。气孔IIO, 112, 114, 130, 132, 134沿着气缸100的第一和第二段122, 124的长度布置,并大致地延伸经过气缸从气缸100的上表面至气缸100的下表面。气孔110, 112, 114, 130, 132, 134的上端在图3A和3C中可看到。参照图3B,革殳122, 124中的放气槽120与气缸100的后端间隔开距离D^参照图3C,气孔110, 112, 114, 130, 132, 134错开在离气ii缸100的后部三个示范性的距离D2, D3, D4处。形成于第一段122中的孔112, 114以及形成于第二段124中的孔132, 134布置在距离气缸100后部D2距离处。孔110形成于第一段122中并位于距离D3处。孔130形成于笫二段124中并位于距离D4处。不同长度的弹药筒弹体可选择成全部地或部分地封闭、关闭或以其它方式盖住错开的气孔110, 112, 114, 130, 132, 134中的一个或多个,由此使被封闭的气孔不塞孔102, 104时或者全部地或者部分地失效,由此不能完全地贡献作用在活塞推杆IO(显示在图2中)上的、向后的、迫使枪栓向后的力。图4是气缸100的仰视图,其显示了气缸中的气孔110, 112, 114,130, 132, 134的底部末端。如在截面图4A-4C中所示,孔110, 112, 114,130, 132, 134可在气缸100中形成于不同的角度方位上。图4A是沿图4中的A-A线截取的横断的截面图,其显示了形成于第二段124中并位于距离气缸100后端D4处的气孔130。孔130定向成相对于垂直的参考线呈角度cc。图4B是沿图4中的B-B线截取的横断截面图,其显示了形成于第一段122中并位于距离D3处的孔110。孔110定向成在相对于垂直的参考线而言的角度I3上。图4C是沿图4中的C-C线截取的横断截面图,其显示了形成于距离02处的孔112, 114, 132, 134。孔112, 132在相应的段122, 124中相对于垂直的参考线呈角度Y。孑L114, 134在相应的段122, 124中相对于垂直的参考线呈角度e。图4D是沿图4中的D-D线截取的气缸100的^断截面图。图4E是沿图4中的E-E线截取的气缸100的纵向截面图。图4D和4E显示了形成于气缸100下侧的放气槽120。放气槽120可通过(例如)对气缸100下侧进行铣削而形成。参照图4D,气缸100的上表面118可大致为凹的筒形。使用火器150发射不同的弹药筒以及气体操作系统5的伴随的功能在下面参照图1和5A-7B进行讨论。为了说明简便,图1、图5A-7B这样地为部分示意性的,即,其中,气缸100中所有的孔110, 112, 114,130, 132, 134和枪管153中相应的孔201被显示在单个截面图中并且/ 或者被由单个截面图中的参考标号而表示。如以上参照图3A-4C所讨 i仑的,孔110, 112, 114, 130, 132, 134以不同的角位置和纵向位置而位 于气缸100中,并且所有的孔本不能在单个纵向平面截面图中被看到。 在图5A-7B中,形成于枪管153中的孔201编号为210,212,214,230, 232, 234,以分别与形成于气缸100中的、与其对准并且成流体连通 的孔110, 112, 114, 130, 132, 134相对应。图5A和5B是显示气体操作系统5的操作的截面图,该气体操作 系统5带有第一弹药筒类型C1。在该实例中,弹药筒C1在长度上相 对较短,这通常对应于较轻装药量的弹体。因为弹药筒Cl具有相对 较轻的装药量,所以使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更大部分可用以进入气 缸100并由此维持火器150的动作。参照图1和5A,弹体Cl被装载入膛室155中,并且枪栓161关 闭,将弹体C1送弹上膛。枪栓头部163锁到枪管153上,或者在枪 管节套存在的情况下锁到枪管节套上。锁紧枪栓头部163可保证在弹 体C1发射之后弹药筒C1固定于发射膛室155中。在所显示的实例中, 枪栓结构为转动结构,但是其它类型的枪栓也可以使用。 一般而言, 通过触发发射机构来发射弹体C1,诸如通过扣动扳机以释放撞针,撞 针本身又撞击弹药筒的底火(未示出)。底火被点燃并又点燃弹体C1中的主火药装药。当在弹药筒壳体和膛室155中建立起压力时,弹塞和 射击柱(shot column)在枪管153中下移。当射击柱在枪管153中向下移动时,枪管153中一定百分比的高 压发射气体被导出并被引入气缸100中。参照图5B,当发射第一弹药筒类型ci时,弹药筒ci的壳体在其展开时呈现出延伸的形式cr。 在该实例中,延伸的弹药筒形式cr并没有盖住或以其它形式至少部分地遮掩4&管153中的孔210, 212, 214, 230, 232, 234中的任何孔。所 有的孔210, 212, 214, 230, 232, 234由此保持起作用,以分别经由其对13应的孔110, 112, 114, 130, 132,134输送气体。还参照图1,经由孔110, 112, 114输送的气体被输送到第一活塞孔102中,并迫使第一活塞推 杆10在箭头方向上向后抵靠着枪栓161。经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M莫利纳里,
申请(专利权)人:雷明顿武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